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陶醉专利>正文

仿生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20832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仿生船,包括船体和船桨,所述船桨包括摆臂和桨叶,所述摆臂上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支点上,所述第一支点固定安装在船体侧边,所述摆臂下端角度限位腔,在所述角度限位腔内安装第二支点,所述第二支点上可转动地安装桨叶,所述桨叶的上端位于所述角度限位腔内,角度限位腔限定的桨叶活动范围为:依照顺时针方向,从摆臂到桨叶的角度a的大小:90°<a≤18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划动和回收时进行船桨与水的接触面调整、提高划动效率的仿生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仿生船
技术介绍
现有的仿生船,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91111503.X,专利技术名称为仿生船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仿生船,是由船体、鳍 式桨、船足组成,即船体的侧面、尾部分别安装有五副鳍式桨;腹部 安装有六根船足;船体上安装有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传动系统的转 臂驱动机构与鳍式桨和船足配合,并可驱动鳍式桨和船足摆动,从而 起推进作用,可使鱼形船体上岸歩行。其存在的缺点是结构复杂、 实用性差。为了减少水的阻力,也有人提出仿生的船桨,将船桨形状设计成 动物掌形,例如鸭掌型等,鸭子在游动时,鸭掌会在滑动和回收时进 行形状调整,划动时保证与水的最大接触面,而回收时则减少与水的 接触面,从而提高滑动的效率,而现有的船桨不能实现船桨与水的接 触面调整,存在的缺点不能在划动和回收时进行船桨与水的接触面调整,划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仿生船的不能在划动和回收时进行船桨与水的接 触面调整、划动效率较低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划动和回 收时进行船桨与水的接触面调整、提高划动效率的仿生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仿生船,包括船体和船桨,所述船桨包括摆臂和桨叶,所述摆 臂上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支点上,所述第一支点固定安装在船体侧 边,所述摆臂下端角度限位腔,在所述角度限位腔内安装第二支点, 所述第二支点上可转动地安装桨叶,所述桨叶的上端位于所述角度限 位腔内,角度限位腔限定的桨叶活动范围为依照顺时针方向,从摆臂到桨叶的角度a的大小90°<a^l80°。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角度限位腔呈扇形,所述扇形的圆心 为第二支点。所述船桨分别安装在船体的两侧,船桨有一对或两对以上,船桨 的对数可以根据船体需要进行设置。进一步,从摆臂到桨叶的角度a的大小120°<a^l80°。更进一步,所述的桨叶呈掌形,所述掌背朝向船体的前进方向。再进一步,所述摆臂上端连接用于人力驱动的手摇臂。或者是所述摆臂上端与动力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本技术的技术构思为根据仿生学原理,例如鸭子的游动为例,在游动时,鸭掌会在划动和回收时进行形状调整,划动时保证与水的最大接触面,而回收时则减少与水的接触面,从而提高划动的效率。依照上述机理,我们设计了仿生船桨,在摆臂的底部与桨叶通过第一支点可转动地连接,且桨叶的转动区域受到角度限位腔的约束,所述角度限位腔位于摆臂的下端,所述桨叶的上端位于角度限位腔内,所述角度限位腔限定的桨叶活动范围依照顺时针方向,从摆臂到桨叶的角度a, 90°<a$180°;如图l所示,当摆臂回收运行到最前位置,之后就是向后划动运行, 此时,a最小,以图1为例,a=120°,向后划动运行时,由于桨叶受到水的作用力在角度限位腔中转过一个角度,即转到划动工作角度,即a=180°,参见图2,此时桨叶达到划水时最用力的最大接触面,图3为 向后划动运行的中间状态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摆臂滑动运行到最后位置的示意图,之后就是向前 回收,此时仍然是a=180°,向前回收运行时,由于桨叶受到水的作 用力,桨叶在角度限位腔中转过一个角度,即转到回收工作角度,即 a=120°,参见图5,此时,桨叶在划水时能够减少接触面,达到省力地 返回效果,图6为向前回收运行的中间状态示意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能够在划动和回收时进行船 桨与水的接触面调整、提高划动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摆臂位于最前位置的示意图; 图2是摆臂开始向后划动运行的示意图; 图3是摆臂向后划动运行的中间状态示意图; 图4是摆臂位于最后位置的示意图; 图5是摆臂开始向前回收运行的示意图; 图6是摆臂向前回收运行的中间状态示意图; 图7是摆臂向前运动到最前位置的示意图。 图8是采用人力滑动的仿生船的结构图。 图9是采用动力装置的仿生船的结构图。 图IO是桨叶的结构视图。 图ll是桨叶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照图l一图11, 一种仿生船,包括船体1和船桨,所述船桨包括摆臂2和桨叶3,所述摆臂2上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支点4上,所 述第一支点4固定安装在船体1侧边,所述摆臂2下端设有角度限位 腔5,在所述角度限位腔5内安装第二支点6,所述第二支点6上可转 动地安装桨叶3,所述桨叶3的上端位于所述角度限位腔5内,角度 限位腔5限定的桨叶活动范围为依照顺时针方向,从摆臂2到桨叶 3的角度a的大小90。<a^l80°。所述角度限位腔5呈扇形,所述扇形的圆心为第二支点。从摆臂 到桨叶的角度a的大小120°<a$180°,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不同的范围,例如100°<a^l80°、 125°<35180°或者120。〈a^l75。等 等。所述的桨叶3呈掌形,所述掌背朝向船体的前进方向。所述摆臂 2上端连接用于人力驱动的手摇臂7。或者是所述摆臂上2端与动力 装置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支点4和第二支点6均为销轴或者转 轴。所述船桨分别安装在船体的两侧,船桨有一对或两对以上,船桨 的对数可以根据船体需要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如图l所示,当摆臂回收运行到最前位置,之后就是向后划动运行, 此时,a最小,以图1为例,a=120°,向后划动运行时,由于桨叶受到 水的作用力在角度限位腔中转过一个角度,即转到划动工作角度,即 a=180°,参见图2,此时桨叶达到划水时最用力的最大接触面,图3为 向后划动运行的中间状态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摆臂划动运行到最后位置的示意图,之后就是向前 回收,此时仍然是a=180°,向前回收运行时,由于桨叶受到水的作用力,桨叶在角度限位腔中转过一个角度,即转到回收工作角度,即a=120°,参见图5,此时,桨叶在划水时能够减少接触面,达到省力地 返回效果,图6为向前回收运行的中间状态示意图。权利要求1、一种仿生船,包括船体和船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船桨包括摆臂和桨叶,所述摆臂上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支点上,所述第一支点固定安装在船体侧边,所述摆臂下端角度限位腔,在所述角度限位腔内安装第二支点,所述第二支点上可转动地安装桨叶,所述桨叶的上端位于所述角度限位腔内,角度限位腔限定的桨叶活动范围为依照顺时针方向,从摆臂到桨叶的角度a的大小90°<a≤180°。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限位腔呈扇形, 所述扇形的圆心为第二支点。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生船,其特征在于船桨可以根据需要 安装一对或多对。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生船,其特征在于:从摆臂到桨叶的角 度a的大小120° < a《180°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生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上端连接用于 人力驱动的手摇臂。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生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上端与动力装 置的输出端连接。专利摘要一种仿生船,包括船体和船桨,所述船桨包括摆臂和桨叶,所述摆臂上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支点上,所述第一支点固定安装在船体侧边,所述摆臂下端角度限位腔,在所述角度限位腔内安装第二支点,所述第二支点上可转动地安装桨叶,所述桨叶的上端位于所述角度限位腔内,角度限位腔限定的桨叶活动范围为依照顺时针方向,从摆臂到桨叶的角度a的大小90°<a≤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生船,包括船体和船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船桨包括摆臂和桨叶,所述摆臂上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支点上,所述第一支点固定安装在船体侧边,所述摆臂下端角度限位腔,在所述角度限位腔内安装第二支点,所述第二支点上可转动地安装桨叶,所述桨叶的上端位于所述角度限位腔内,角度限位腔限定的桨叶活动范围为:依照顺时针方向,从摆臂到桨叶的角度a的大小:90°<A≤18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醉
申请(专利权)人:陶醉陶锡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