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俞银德专利>正文

高效率热风循环烘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13873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炉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电机线圈烘烤的高效率热风循环烘箱,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高效率热风循环烘箱采用热风循环加热的工作方式,包括热风驱动装置和烘烤房以及供热房,热风驱动装置用于烘箱内风的循环驱动,供热房包括火炉和电加热体两种加热装置,烘烤房和供热房以及热风驱动装置三者相接通形成一个热风循环系统,循环的热风对烘烤房内放置的待烘烤物品进行彻底、全面、均匀的烘烤,火炉和电加热体两种加热装置可以满足使用者选择不同的加热模式以降低加工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炉灶
,特别是一种用于烟叶烘烤领 域的高效率热风循环烘箱
技术介绍
在烟农的生产当中,烟叶的烘烤一般为最后一道程序,烟叶的烘 烤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道程序,现有技术中的烟叶烘烤房一般采用人工 烧煤方式进行加热烘烤,现有技术中的这些烟叶烘烤方式存着受热不 均匀、受热面积小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烟叶的好坏。此外在工业电机 领域也用到烘烤技术,如电机的线圈绕组涂胶成型后都要进行烘干, 现有技术中,线圈的烘干一般采用大功率电热烘干机进行直接烘烤, 这些电热烘干机一般为电热丝发出热量直接对线圈进么烘烤,其具有 烘烤速度快等优点,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烘烤不均匀等, 一般只能烘烤到表面线圈,且存在各个烘烤面受热不均,在电机使用 过程中容易引起线圈脱胶而导致短路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这些烘干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提供一种 用于电机线圈烘烤的高效率热风循环烘箱。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高效率热风循环烘箱,包括一烘 烤房以及一供热房,烘烤房和供热房均置于烘箱内,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一热风驱动装置,供热房、热风驱动装置与烘烤房之间设置一隔4板,烘烤房通过隔板上不同位置的通风孔分别与供热房和热风驱动装 置相接通,供热房与热风驱动装置通过一通风通道相通,烘烤房和供 热房以及热风驱动装置三者形成一个热风循环系统。本技术的高效率热风循环烘箱还具有下列特征 所述的烘烤房设于烘箱内一侧,烘烤房下端设有导轨以及与导轨 相滑动配合的机架,在烘烤房上端面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压力孔;所述的供热房包括一火炉和一电加热体,火炉上连接有若干散热 管,散热管上端顶一交换箱,交换箱上端连接着通烟管,通烟管直接 至外界,在靠近通烟管一侧还设有一挡板,挡板下端与散热管相水平位置处设有开口,散热管与电加热体相通;所述的热风驱动装置包括一风机以及一壳体,风机的风叶设于壳 体内,壳体与烘箱体之间形成一下通风通道,下通风通道与壳体相通;所述的烘烤房与供热房、热风驱动装置被隔板分在烘箱两侧,隔板上端具有一上通风孔、下端具有一下通风孔,隔板与供热房内的挡板形成一上通风通道,上通风孔与上通风通道相通,下通风孔与热风驱动装置的壳体相通,供热房的电加热体与下通风通道相通;所述的烘烤房与供热房通过上通风孔以及上通风通道相接通,供 热房与热风驱动装置通过下通风通道相接通,热风驱动装置与烘烤房通过下通风孔相接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高效率热风循环烘箱采用热风循 环加热的工作方式,包括热风驱动装置和烘烤房以及供热房,热风驱 动装置用于烘箱内风的循环驱动,供热房包括火炉和电加热体两种加 热装置,烘烤房和供热房以及热风驱动装置三者相接通形成一个热风 循环系统,循环的热风对烘烤房内放置的待烘烤物品进行彻底、全面、 均匀的烘烤,火炉和电加热体两种加热装置可以满足使用者选择不同 的加热模式以降低加工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高效率热风循环 烘箱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高效率热风循环烘箱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的高效率热风循环烘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高效率热风循环烘箱,包括一 烘烤房10和一供热房20以及一热风驱动装置30。供热房20、热风 驱动装置30与烘烤房10之间设置一隔板40,隔板40上端具有一上 通风孔41,下端具有一下通风孔42,隔板40上下端连接着烘箱体的 上下端面。如图1和图2所示,烘烤房10设于烘箱内一侧,烘烤房10下端 设有导轨11以及与导轨11相滑动配合的机架12,机架12用于放置 待烘烤物品,在物品的上装与卸载过程中,机架12可载着物品在导 轨ll上滑出与滑进,从而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烘烤,提高加工效率。 在烘烤房10上端面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压力孔13,压力孔13在压力 感应器的感应下工作,当烘烤房10内的压力达到一定的值时,压力 孔13开启,排出一定的热气,保证烘烤房IO内的压力处于正常工作 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热风驱动装置30包括一风机31以及一壳体 32,风机31的风叶设于壳体32内,风机31的电机处于烘箱体外侧, 电机带动风叶旋转产生一定的气流。壳体32与烘箱体之间形成一下 通风通道33,下通风通道33与壳体32相通,下通风通道33中流动 的热空气直接进入到壳体32内。如图1和图2所示,供热房20包括一火炉21和一电加热体22。 火炉21上连接有若干散热管24,散热管24为空心管,散热管24可 流通火炉21产生的烟,在散热管24的顶端压着一交换箱2,交换箱 2内为一空腔,散热管24内的烟全部通至交换箱2的空腔内,在交 换箱2的上端连接一通烟管23,通烟管23直通至外界,通烟管23 用于排出交换箱2内的烟。散热管24均匀分布在火炉21的上端,散 热管24的端口充分吸收火炉21内燃烧产生的热量,散热管24的上 端露出空间部分可以完全的释放管内的热量。在靠近通烟管23 —侧 还设有一挡板25,在挡板25与散热管24相水平位置处设有开口 26, 挡板25与隔板40形成一上通风通道27,上通风通道27内流动的空 气可通过开口 26进入到散热管24中,散热管24与电加热体22处于 同一个空腔29内,在空腔29的上端还设有一隔热板28,隔热板28 可以使空腔29内的热量更加集中均匀。电加热体22为各个间隔一定 距离的电热棒组成,电加热体22与下通风通道33相连通。散热管 24内集中的热量散发到空腔29后,可以通过电加热体22的电热棒 间隔流通到下通风通道33内。如图1和图2所示,烘烤房10与供热房20、热风驱动装置30 被隔板分在烘箱两侧,供热房20处于热风驱动装置30上方。隔板 40的上通风孔41与上通风通道27相通,下通风孔42与热风驱动装 置30的壳体32相通。烘烤房10与供热房20通过上通风孔41以及 上通风通道27相接通,供热房20与热风驱动装置30通过下通风通 道33相接通,热风驱动装置30与烘烤房10通过下通风孔42相接通, 烘烤房10和供热房20以及热风驱动装置30三者形成一个空气循环 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在工作时,热风驱动装置30驱动烘箱内的 风进行一个循环流动,空气在循环流动过程中,在供热房20内的火炉21或电加热体22择一进行加热工作,火炉21或电加热体22发出 的热量在散热管24或电热棒中散热到空腔29内,空腔29的热空气 进入到烘烤房10和供热房20以及热风驱动装置30三者形成的空气 循环系统中,火炉21或电加热体22提供的热量源源不断的进入到空 气循环系统中。热空气从供热房20再到热风驱动装置30,从热风驱 动装置30到烘烤房10,热空气在烘烤房10的底端流通到顶端时, 对放置在烘烤房10的机架12上的待烘烤物品进行一个均匀、持久的 烘烤。烘箱内的热空气流动方向如图2上的箭头所示流动。热空气的 这种流通烘烤可以有效的提高受热面的均匀性和受热层的深入性,具 有非常好的烘烤效果。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已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说明性而非限制性 的描述,但应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相关保护范围的情 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变更和/或修改。权利要求1、高效率热风循环烘箱,包括一烘烤房以及一供热房,烘烤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效率热风循环烘箱,包括一烘烤房以及一供热房,烘烤房和供热房均置于烘箱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热风驱动装置,供热房、热风驱动装置与烘烤房之间设置一隔板,烘烤房通过隔板上不同位置的通风孔分别与供热房和热风驱动装置相接通,供热房与热风驱动装置通过一通风通道相通,烘烤房和供热房以及热风驱动装置三者形成一个热风循环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银德
申请(专利权)人:俞银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