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补中益气丸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68845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补中益气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八味中药材,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匀,然后,加入粘合剂制粒,压丸,所说的粘合剂为生姜和大枣的煎煮液。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是采用压制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成的产品质量稳定,溶散时间较原补中益气丸缩短70~95%以上,使药物吸收更快、黄芪甲苷的含量更高,解决了泛丸法制丸大小不均的问题,使药物的剂量更加准确,同时,也提高了一次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 胀、便塘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疾病的补中益气丸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补中益气丸是由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柴 胡、陈皮共八味药材为原料制备的,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能,用 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 胀、便塘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目前,补中益气丸为黄棕色至棕色的水丸,水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 剂形式,通常是将中药材粉碎成细粉后采用泛丸法制得。在普通的泛丸法 生产过程中,将药材采用普通粉碎技术粉碎成细粉,用水(或根据制法用 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起模、加大,反复过筛,然后盖面、干燥、 打光。整个过程复杂、繁琐,劳动强度大,难以操作, 一次成品合格率低, 丸重差异较大,溶散时间长。通常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较长, 一次成品 率比较低,丸也大小不均,有时还出现溶散时间过长、药物不能吸收的现 象,不但给生产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产品质量和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补中益气丸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 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八味 中药材,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匀,然后,加入粘合剂制粒,压丸;所说的黏合剂为生姜和大枣的煎煮液,优选的,将生姜和大枣加4 10 倍重量的水煎煮0.5 1.5小时,取煎煮液做黏合剂,加入粉碎后的细粉中, 煎煮液的加入重量为细粉的20 80。%,制成颗粒,50 80'C烘干,整粒;优选的,整粒后的颗粒加入润滑剂用冲模进行压制成丸;所说的润滑剂为硬脂酸镁或二氧化硅;优选的,本专利技术将补中益气丸的原料粉碎成为80 250目的细粉,将 原料进行超微粉碎后,绝大多数细胞的细胞壁破裂,细胞内的有效成分不 需要通过细胞壁屏障而直接和给药部位接触。由于粉碎药物粒径小,比表 面积极大,极易吸附在小肠壁上被小肠壁吸收,大大提高了有效成分的吸 收速度和含量;另一方面,微粉与给药部位接触面积大,延长了药物在体 内的滞留时间,药物的吸收量也显著增加。优选的,药材的重量份数如下炙黄萬150 200份,党参50 65份,炙甘草80 100份,白术(炒) 50 60份,当归50 65份,升麻55 65份,柴胡55 65份,陈皮55 60份,生姜15 20份,大枣40 50份。优选的,药材的重量份数如下炙黄芪200份,党参60份,炙甘草100份,白术(炒)60份,当归 60份,升麻60份,柴胡60份,陈皮60份,生姜20份,大枣40份。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是采用压制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成的产品质 量稳定,溶散时间较原补中益气丸缩短70 95%以上,使药物吸收更快、黄芪甲苷的含量更高,解决了泛丸法制丸大小不均的问题,使药物的剂量 更加准确,同时,也提高了一次成品率。采用本方法制备后的补中益气丸溶散时间较原补中益气丸縮短70 95 %以上,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疗效。对于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功能,用 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 胀、便塘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的补中益气丸来说,具有非常 大的临床意义、社会意义,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方法作进一步的描述。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将炙黄芪200g、党参60g、炙甘草100g、白术(炒)60g、当归60g、 升麻60g、柴胡60g、陈皮60g共八味中药材,另称取生姜20g、大枣40g将八味中药材粉碎成为80目的细粉,混合均匀,备用; 将生姜和大枣加240g的水煎煮0.5小时,取煎煮液,加入上述细粉, 制成颗粒,于8(^C烘干,整粒;将整粒后的颗粒加入颗粒重量1%的硬脂酸镁,用冲模压制成丸,即得。 采用《中国药典》收载的补中益气丸(水丸)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测,本方法与泛制法制成的补中益气丸部分项目指标比较如下表-<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一次成品率(%)86.198.7外观均匀度不太均匀均匀工人劳动强度较大中等偏低可操作性繁杂简便经济实施例2将炙黄芪200g、党参60g、炙甘草100g、白术(炒)60g、当归60g、 升麻60g、柴胡60g、陈皮60g共八味中药材,另称取生姜20g、大枣40g将八味中药材粉碎成为200目的细粉,混合均匀,备用; 将生姜和大枣加480g的水煎煮1.5小时,取煎煮液,加入上述的细粉, 制成颗粒,于6(^C烘干,整粒;将整粒后的颗粒加入颗粒重量0.2。%的二氧化硅,用冲模压制成丸,即得。采用《中国药典》收载的补中益气丸(水丸)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测,本方法与泛制法制成的补中益气丸部分项目指标比较如下表:<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column></row><tabl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备补中益气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八味中药材,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匀,然后,加入粘合剂制粒,压丸;所说的粘合剂为生姜和大枣的煎煮液。

【技术特征摘要】
1.制备补中益气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八味中药材,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匀,然后,加入粘合剂制粒,压丸;所说的粘合剂为生姜和大枣的煎煮液。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生姜和大枣加4 10 倍重量的水煎煮0.5 1.5小时,取煎煮液做粘合剂。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煎煮液的加入重量为细 粉的20 80%,制成颗粒,50 8(TC烘干,整粒。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整粒后的颗粒加入润滑 剂用冲模进行压制成丸。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润滑剂为硬脂酸 镁或二氧化硅或硬脂酸镁与二氧化硅的混合物。6. 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原料粉碎 成为80 250目的细粉。7. 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药材的重量 份数如下炙黄芪150 200份,党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强张玉民陈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复星临西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