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提升装置、电梯的轿厢架以及电梯的提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680611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的提升装置、电梯的轿厢架以及电梯的提升方法。提升装置(100)包括:导轨(8),其从井道(5)的下部(81)设置到井道顶部(5a);轿厢架(7),其是通过具有与导轨(8)卡合的导靴(9)而能够以导轨(8)为引导件进行升降的电梯的轿厢架(7),该轿厢架(7)作为载置重物(1)的架台来使用,重物(1)将被提升至井道(5)的井道顶部(5a)附近;以及起重机(3),其将载置有重物(1)的轿厢架(7)以导轨(8)为引导件提升至井道顶部(5a)。由此,能够省去工具拆卸的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电梯的井道中提升重物的电梯的提升装置、电梯的轿厢架以及电梯 的提升方法。
技术介绍
在装配电梯的设备时,井道的大小不仅要能收纳装配后的设备,而且需要考虑为 了在装配过程中进行安装作业所必需的空间来确定所述井道的大小。特别是,在将电梯设 备搬入到井道内并提升至预定高度时,当然要确保搬入路径,但也需要确保井道内的办理 货运和提升裕量的空间。此处,“提升裕量”是指起重机的高度,更正确地说,是指包含起重 机高度的设置空间。例如,在使用链动滑轮来提升设备的情况下,在提升500kg IOOOkg的设备重量 时,在为手动式的情况下,使用400 500mm的高度的1 2个链动滑轮、在为电动式的情 况下,使用700 800mm的高度的1 2个链动滑轮。在直接悬吊设备的情况下,为了防 止提升时的设备的翻倒,悬吊部通常设置在比作为提升对象的设备的重心位置靠上方的位 置。此外,悬吊部在平面方向(俯视方向)也极力接近重心悬吊。由此,作为提升对象的设 备以稳定的姿态被提升。在作为提升对象的设备作为产品被最终安装的高度的上部,需要 确保“提升所需的空间”(提升裕量)。因此,井道的最小顶部位置(必要顶棚高度)需要 从“提升所需的空间”、和由轿厢和对重的冲顶所确定的“必要顶层高度尺寸”的方面来进行 研究。下文中,将从最上层地面至井道顶部的尺寸称为“顶层高度尺寸0H” (有时单纯地记 载为0H)。(OH1 (轿厢冲顶)的计算)图22是对轿厢冲顶时的OH的计算进行说明的现有示例的图。参照图22,对轿厢 冲顶时的顶层高度尺寸OH1进行说明。简单地说明图22的结构。图22表示设置于井道5 的电梯。图22示出了轿厢4位于最上层的情况。通过由曳引机M卷绕线18,轿厢4和对重 15进行升降。顶层高度尺寸OH1是最上层地面20和井道顶部5a之间的距离。关于该OH1, 将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在井道5的下部设置有对重侧缓冲器16和轿厢侧缓冲器17。对 重侧缓冲器16和轿厢侧缓冲器17具有螺旋弹簧16a、17a。另外,使用螺旋弹簧只是一个示 例,对重侧缓冲器16和轿厢侧缓冲器17也可以通过液压或其它手段来使对重15和轿厢4 缓冲。例如,在日本国内,轿厢4冲顶时的顶层高度尺寸(以下记载为OH1 (轿厢冲顶))用 下面的(算式la)来计算。另外,(算式la)中的记号的含义记载于下文。OH1 (轿厢冲顶)=CH+CRB+BST+KJP+C (算式 la)CH 从轿厢地板到轿厢顶的尺寸。CRB 对重侧的越程(rimby)距离(从轿厢停止于最上层时的对重到对重侧缓冲器 16的承受面(螺旋弹簧16a的最上部)的垂直距离)。BST 对重侧缓冲器16的行程(螺旋弹簧16a的变形量)。KJP 轿厢4的超程量(借助惯性而超程的部分)。C 不在轿厢上进行运转、轿厢4超程(jump)时从轿厢4的顶部(轿厢4的最上 部)到井道顶部5a的间隙。另外,图22的“轿厢超程量H”表达为H = CRB+BST+KJP图24是表示图22和图23中的OH1与CH、H、C之间的关系的图。H4、H5将在后述 的说明中使用。(OH1 (对重冲顶)的计算)图23是对对重冲顶时的OH的计算进行说明的图。参照图23,对对重冲顶时的顶 层高度尺寸OH1 (以下记载为OH1 (对重冲顶))进行说明。在对重15冲顶时,也进行与(算 式la)相同的计算。在对重15冲顶时的情况下,根据图23,OH1(对重冲顶)变为下面的 (算式lb)。OH1 (对重冲顶)=CH+CRB+BST+0JP+C (算式 lb)在(算式lb)中,越程距离CRB和缓冲器行程BST是轿厢侧的量,超程量OJP表示 对重侧的超程量。此外,CH是从最上层地面20到对重15的最上部的距离。图24是表示图22和图23中的OH1与CH、H、C之间的关系的图。H4、H5将在后述 的说明中使用。(在轿厢投影面上存在设备的情况轿厢冲顶、对重冲顶双方)另外,在将设备(例如曳引机)配置于轿厢投影面上的情况下,如果考虑所述提升 裕量H2,则必要顶层高度尺寸OH2变为下面的(算式2a)。下述OH2 (有设备)是在轿厢4的 头顶上存在具有提升裕量H2的设备的情况下的尺寸。图25是将下面的(算式2a)图示化而得到的图。如果是轿厢冲顶时的情况,则OH2 (有设备)=OH1 (轿厢冲顶时)+HJH2 (算式2a)。此外,如果是对重冲顶时的情况,变为像下面的(算式2b)那样。OH2 (有设备/重物)=OH1 (对重冲顶时)+HJH2 (算式2b)另外,记号的含义如下所述。H1 设备高度。H2 提升裕量。另外,OH3将在后面的说明中使用。(在轿厢投影面上没有设备的情况)图26是对在轿厢投影面上没有设备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当在轿厢投影面上没 有设备的情况下,在设设备的安装高度(从最上层地面20到设备下表面的距离)为H3的 情况下,并且在下述计算式(算式3)的OHtl尺寸满足OHtl > OH1(轿厢冲顶时)、且OHtl > OH1 (对重冲顶时)的情况下,OH0成为必要顶层高度尺寸。OH0 = Ha+Hi+^ (算式 3)另外,H0将在后述的说明中使用。自1990年下半年以来,不论是在日本国内还是在世界范围内,无机房电梯 (Machine-Room-Less elevator,以下称为MRL)迅速普及,将所有的电梯设备都设置于井道内的系统正逐渐成为主流。并且,井道尺寸(平面尺寸、顶层高度尺寸、底坑深度)也不断 缩小,必要井道尺寸除了设备的收纳以外,还必须进行断定了装配性的设备的配置设计。为了减小顶层高度尺寸,也考虑了使用专用的提升架台作为工具来提升曳引机等 设备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但是,在使用专用的提升架台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提升架台 的组装和提升后的拆卸,因而耗费装配时间并且成本增高。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0-340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提升装置和提升方法在提升曳弓I机等电梯设备的 情况下,无需扩张井道的尺寸,并且不会引起装配时间的增加和成本的增高。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提升装置是将重物提升至电梯的井道的顶部附近的电梯的提升 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的提升装置包括导轨,其从所述井道的下部设置到所述顶部;轿厢架,其是通过具有与所述导轨卡合的导靴而能够以所述导轨为引导件进行升 降的电梯的轿厢架,该轿厢架作为载置所述重物的架台来使用,所述重物将被提升至所述 井道的所述顶部附近;以及起重机,其将载置有所述重物的所述轿厢架以所述导轨为引导件提升至所述顶 部。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提升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位于所述顶部附近和所述下部附近之间的中间部未通过导轨支架进 行固定。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提升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包括线状的线状体,其一个端部安装于所述轿厢架;以及主体,其配置于所述顶部,并且通过卷绕所述线状体来提升所述轿厢架,并且,所述主体配置成在通过卷绕所述线状体而将所述轿厢架提升到了所述顶 部的情况下,该主体自身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比所述轿厢架的上部靠下方的位置,所述轿厢架具有轿厢架侧端部安装部,所述线状体的所述一个端部安装于该轿厢 架侧端部安装部。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提升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轿厢架在所述上部具有用于载置所述重物的载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的提升装置,其将重物提升至电梯的井道的顶部附近,所述电梯的提升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电梯的提升装置包括:导轨,其从所述井道的下部设置到所述顶部;轿厢架,其是通过具有与所述导轨卡合的导靴而能够以所述导轨为引导件进行升降的电梯的轿厢架,该轿厢架作为载置所述重物的架台来使用,所述重物将被提升至所述井道的所述顶部附近;以及起重机,其将载置有所述重物的所述轿厢架以所述导轨为引导件提升至所述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泉喜彦夏目隆二宫英俊宫原英树吉川和弘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