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丹醌在制备抑制血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62916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白花丹醌的新用途,具体涉及白花丹醌在制备抑制血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白花丹醌在制备抑制血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白花丹醌在制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银屑病、卡波氏肉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白血性白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十二指肠溃疡、骨髓瘤、淋巴瘤等疾病的血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实验表明,白花丹醌能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成管,并能抑制鸡胚尿囊膜的血管新生,可以用于制备抑制血管新生的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白花丹醌的新用途,具体涉及白花丹醌在制备抑制血 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血管新生是微血管从已存在的血管形成新的血管分支及毛细血管 丛的过程,是血管内成熟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重塑的结果。血管生 成包括五个阶段①血管细胞分泌蛋白水解酶降解血管基底膜;② 内皮细胞穿过基底膜迁移到血管周围基质;(D内皮细胞增殖、相互黏 附并连接;④形成管腔样结构;⑤基质重塑和平滑肌细胞的包绕及 血管的相互吻合形成血管网。血管新生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都有发生。生理性血管新生主要发 生在胚胎发生过程和女性生理周期,对于正常的发育非常关键;病理 性血管新生是许多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糖 尿病等,其中肿瘤的生长以及转移都有赖于血管新生。肿瘤从无血管 新生期或血管新生前期到血管新生期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血管新生 开关,它是肿瘤进一步生长和转移时血管新生形成必不可少的。肿瘤 一旦产生,肿瘤细胞、其周围的基质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发生相互用, 它们首先分泌和激活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基质,为肿瘤的生长 和转移提供空间,然后肿瘤细胞通过分泌VEGF和bFGF来刺激内皮 细胞的增殖,从而形成新的血管,为肿瘤的进一步生长和转移提供了 物质条件。目前已经了解到,血管新生的异常表现为血管新生过度和不足, 将导致相关的疾病,即血管新生性疾病。这类疾病包括肿瘤、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银屑病、血管新生性眼病、类风湿关节炎、卡波氏肉瘤、 非白血性白血病、十二指肠溃疡、淋巴瘤、骨髓瘤、月经不调、不孕 症等,因此有效控制血管新生已成为人们对相关疾病治疗的新策略。白花丹醌(Plumbagin, CuH803),又称白花丹醌,白花丹精,矶 松素。存在于白花丹科植物紫雪花(P/mMgo f^ca丄.)的全草,白花 丹的根。以前的实验结果表明白花丹醌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可以治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但是目前没有白花丹醌抑制血管新生以及作 为抑制血管新生药物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白花丹醌在制备抑制血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白花丹醌在制备抑制血 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白花丹醌在制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银 屑病、卡波氏肉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白血性白血病、类风湿性 关节炎、十二指肠溃疡、骨髓瘤、淋巴瘤等疾病的血管新生药物中的 应用。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提供白花丹醌在制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的药物 中的应用。以及制备抑制关节炎病变组织的血管新生的药物,其中关 节炎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者炎性关节炎。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白花丹醌在制备抑制血管新生性眼病血管新生的药 物中的应用,包括血管新生性角膜疾病;血管新生性视网膜疾病,其 中管新生性视网膜疾病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视网膜静脉闭塞或者早 熟性视网膜病;抑制血管新生性虹膜疾病;抑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脉络膜疾病,其中脉络膜病为抑制湿性老年黄斑病变;新 生血管性结膜眼病;新生血管性玻璃体眼病;新生血管性视神经疾病。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白花丹醌在制备抑制血管瘤病变组织血管新生的药 物中的应用,以及制备抑制银屑病病变组织血管新生的药物中的应 用;以及抑制实体瘤病变组织血管新生的药物,其中实体瘤包括原发 性和继发性的实体瘤;以及制备抑制血管瘤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中血 管瘤包括多发性血管瘤、血管母细胞瘤和其他一些良性血管增生疾 病。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白花丹醌在制备抑制Kaposi' S肉瘤病变组织血管 新生的药物中的应用,包括抑制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血液癌症的 药物,以及抑制Paget' s疾病的药物;25.根据权力要求l所述的 应用,其特征在于抑制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药物;以及制备治疗血管 新生相关的月经不调的疾病和治疗不孕症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将治疗有效量的白花丹醌和药学上允许的任意一种辅料制成 药物组合物,也可以添加其他与白花丹醌没有拮抗作用的其他抗血管新生药物。 其制剂可以是药学上的任意一种剂型,包括但不限于散剂、片剂、浓缩丸、分散 片、颗粒剂、大输液、糖浆、滴丸、胶囊剂、半胶囊剂、丸剂、茶剂、酒剂、喷 雾剂、搽剂、贴膏剂、软膏剂、口服液、注射剂、栓剂、脂质体、舌下含片、悬 浮剂、溶液剂等制剂。施用该药物载体可采用一种以上固体、半固体或液体状的稀释 剂、填充剂及其他处方用的辅助剂。本专利技术的医药组合物可经口服药、 组织内给药、局部给药(经皮给药等)或直肠内给药。以适合于这些给药方法的剂型投药,例如特别好的是口服给药。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了白花丹醌在抑制血管新生中的新用途。实验表明, 白花丹醌能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成管,并能抑制鸡胚尿囊膜 的血管新生,可以用于制备抑制血管新生的药物。附图说明图1:白花丹醌抑制HMEC-1 (图A)及HUVEC细胞(图B)的增殖。图2:白花丹醌抑制HUVEC细胞的迁移照片。其中A,对照;B, 100nM白花丹醌。图3:白花丹醌抑制HUVEC细胞在修饰的Boyden小室中的迁移 实验。其中A,对照;B, 100nM白花丹醌。图4:白花丹醌抑制HMEC—1细胞的成管照片。其中A,对照;B, 10pM白花丹醌。图5:白花丹醌抑制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照片。其中A, 对照;B,15^g/滤纸片白花丹醌。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l:白花丹醌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目的和原理内皮细胞增殖实验采用MTS assay。 MTS assay是一 种运用比色法确定细胞增殖数量的测定方法在活细胞中,NADPH脱 氢酶将MTS四唑盐化合物转变成一种溶于组织培养液的一种有色物 质,其颜色深浅与某些细胞株的活细胞数在一定范围内呈高度相关。 通过该模型可评价药物对每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lxl()5个/mlHMEC-l (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或HUVEC(人 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50^1,给予含有 不同浓度白花丹醌的培养基50^1,在5%<:02培养箱37'C作用48 72 小时,然后每孔加入20nl检测液,孵育1 4小时,然后用酶标仪在 490nm处读出每个孔中的光吸收值。结果与评价与对照组相比,给予白花丹醌后,内皮细胞的增殖 受到抑制,说明白花丹醌可以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实施例2:白花丹醌抑制内皮细胞迁移目的和原理该细胞迁移实验又叫体外划痕实验。本实验通过在 单层内皮细胞上制造划痕,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下划痕边缘细胞 往空隙部分迁移的情况来评价药物对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4个/1111 HUVEC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2ml/孔。待 细胞长至90%以上以后在每孔中制造一条划痕。将此时浮于上层的死 细胞洗净,再将药物浓度不同的含4ng/ml VEGF的培养基加入到六孔 板中,于5%(302培养箱37。C培养。结果与评价在显微镜下观察,待VEGF对照组的划痕空隙部分 已被细胞完全覆盖后通过显微镜拍照,结果为其中A为VEGF对 照组;B为100nM白花丹醌。与对照组A相比,给予白花丹醌后, 内皮细胞的迁移受到抑制,说明白花丹醌可以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实施例3: 白花丹醌抑制内皮细胞Boyden小室迁移实验目的和原理本实验采用Boyden小室细胞培养小室。细胞在生长 因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白花丹醌在制备抑制血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 白花丹醌在制备抑制血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抑制血管新生药物为 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的药物。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抑制血管新生药物为 抑制关节炎病变组织的血管新生的药物。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关节炎是类风湿性关 节炎或者炎性关节炎。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抑制血管新生药物为 抑制血管新生性眼病血管新生的药物。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血管新生性眼病为血 管新生性角膜疾病。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血管新生性眼病为血 管新生性视网膜疾病。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血管新生性视网膜疾 病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视网膜静脉闭塞或者早熟性视网膜病。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血管新生性眼病为抑 制血管新生性虹膜疾病。10.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血管新生性眼病为 抑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1.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血管新生性眼病为 新生血管性脉络膜疾病。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脉络膜病为抑制湿 性老年黄斑病变。13.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血管新生性眼病为新 生血管性结膜眼病。14.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眼病为新生血管性 玻璃体眼病。1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正芳赖力张京张晓丽卢彬彬易庭芳刘明耀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