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文丘里管的半干法脱硫塔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607848 阅读:5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文丘里管的半干法脱硫塔设备,所述半干法脱硫塔设备包括:设在所述脱硫塔设备上部的吸收塔;设在所述脱硫塔设备下部的文丘里管;所述吸收塔和所述文丘里管之间设置弯管部分,所述弯管部分连通所述吸收塔和所述文丘里管;其中,所述文丘里管为水平式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针对中国大量中小锅炉烟气脱硫改造,且满足可靠、低成本、无二次污染要求的烟气脱硫装置。(*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脱硫塔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文丘里管的半干法脱 硫塔设备。
技术介绍
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主要分为湿法、干法和半干法脱硫,目前干法和半干 法脱硫效果较好的系统是循环流化床工艺。现有半干法循环流化床脱硫塔结构由文丘里管、直体、塔顶等部分组成, 文丘里管在脱硫塔的下部,呈垂直布置。文丘里管的作用是该区气流呈湍流, 由于它们间在湍流区互相撞击和磨擦使脱硫剂表面形成的副产品脱落,从而使 脱硫剂颗粒表面裸露,因次大大提高了脱硫效率。传统半干法脱硫塔结构为垂直布置的文丘里,其结构如图l所示文丘里 管2在吸收塔1的下部,呈垂直布置.循环脱硫灰、水和脱硫剂的加入点是在 吸收塔文丘里管2的縮颈上部扩颈区。吸收塔1的上设置烟气出口 11、脱硫剂入口41、水入口42。该区气流呈湍流,由于它们间在湍流区互相撞击和磨擦使脱 硫剂表面形成的副产品脱落,从而使脱硫剂颗粒表面裸露,因而大大提高了脱 硫效率。但是文丘里管2呈垂直布置.使脱硫塔抬高了将近6米,与此相关的 大布袋除尘器也抬高了将近6米。致使设备投资增加。例如,在中国97202000.4公开了一种一种立式脱硫除尘器,具有旋风除 尘器(3),本体(4),排灰底座(l),特征是旋风除尘器(3)的入口接有文丘里管 (18)和水喷嘴(17),本体(4)为上大下小的圆筒体,内有防腐层(5),本体上端 有布水槽,本体上部有旋流器(ll),本技术烟气与碱性水混合,去除二氧 化硫及酸性物能力强,经旋风除尘和本体的壁淋水的粘附除尘效率高,又经旋 流器减少烟气所含水分,本体为钢制易安装,运输,维修。但是该技术方案的 由于采用烟气与碱性水混合去除二氧化硫,为湿法脱硫,系统易腐蚀。又如,中国专利申请200410036416.5提供一种复合循环喷射流化床烟气 脱硫方法及反应塔,烟气经文丘里装置从复合循环喷射反应塔底部与吸收剂混合进入反应塔下部湍流反应区,后向上经过复合循环喷射装置环周进入上部湍 流反应区,反应后经旋风除尘系统和电除尘系统得净化气通过烟囱排出。该反 应塔的壳体上、下分别有烟气出口和下连接文丘里装置的进气口,进气口连有 吸收剂进料管,壳体内有与壳体连接定位的复合循环喷射装置,下部湍流反应 区相对的壳体连有进水管和水、蒸汽管及循环脱硫灰返料管。但是该技术方案 的烟气在复合循环喷射反应塔底部与吸收剂混合,混合程度相对不剧烈,脱硫 效率有待提高。又如,中国专利申请200410101853.0提供一种干式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 反应塔,涉及烟气净化
本专利技术包括塔体及与塔体连接的烟气进口、 烟气出口、喷水进口和喷粉进口。塔体是由上下两段组成并由所设文丘里段将 其两段连接。塔体的下段为起缓冲作用的预分离室,预分离室与所述的烟气进 口的连接形式采用切向进气可旋转式结构,预分离室的底部为锥形落灰口。塔 体的上段为直筒段,直筒段下部连接所述的喷粉进口和置于喷粉进口上方的喷 水进口。直筒段的上部内置有起惯性分离作用的内分离构件及置于内分离构件 上方与直筒段外壁连接所述的烟气出口。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在不增大 设备的占地面积和投资的情况下,提高脱硫效率,避免塔内发生结垢,保证脱 硫装置的稳定运行。但是该技术方案增加了起缓冲作用的预分离室,增加了投 资。另外,目前大量中小锅炉急需对烟气脱硫改造。但是通常改造过程考虑到 成本问题,需要一种对锅炉尽可能少的部分进行修改而达到尽可能高的脱硫改 进效果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同时要满足可靠、低成本、无二次污染要求的烟气 脱硫装置。为此,本领域缺乏一种可以针对中国大量中小锅炉烟气脱硫改造,满足可 靠、低成本、无二次污染要求的烟气脱硫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针对中国大量中小锅炉烟气脱硫改造, 满足可靠、低成本、无二次污染要求的烟气脱硫装置。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文丘里管的半干法脱硫塔设备,所述半干法脱硫塔设备包括一设在所述脱硫塔设备上部的吸收塔; 一设在所述脱硫塔设备下部的文丘里管;—所述吸收塔和所述文丘里管之间设置弯管部分,所述弯管部分连通所述吸 收塔和所述文丘里管; 其中,所述文丘里管为水平式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文丘里管的轴线与水平面的角度 在-10 +10°之间。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文丘里管的轴线与水平面的角度为O。,所述轴线是指文 丘里管的管道的中心轴所在的线条。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弯管的弯曲角度为90土5度。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弯管的管道中设有均流板。 在一优选例中,设有1 10块均流板。优选地,设有2 5块均流板。 在一优选例中,设有多块均流板,且所述多块均流板之间为平行设置。 在一优选例中,设有多块均流板,且所述多块均流板之间的距离均等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弯管的下部中设有出灰管。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收塔的塔径大于所述弯管部分 的管径,且所述弯管部分的管径大于所述文丘里管的管径。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弯管管径为吸收塔塔径的70_80%。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文丘里管径为吸收塔塔径的25 — 30%。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文丘里管在与弯管连接的出口端 设置扩颈区。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扩颈区上设置脱硫剂入口,和水 入口。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文丘里管的入口端设置前部縮管区。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前部縮管区上设有循环灰入口。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吸收塔的上部设有烟气出口。更优选地,所述烟气出口直接进 入布袋除尘器。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通过将脱硫塔的文丘里管由垂直布置改为水平式设置,达到了如下效果(1) 保留了垂直文丘里管的原有的功能。(2) 降低了脱硫塔的高度及与此相关的大布袋除尘器的高度(例如在一个 具体实施例中降低了将近6米)。因此节省了设备投资。(3)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脱硫灰、水和脱硫剂的加入点是在吸收塔文丘 里管的扩颈区和縮管区,它们在扩颈区撞击、磨擦并和烟气反应后又进入90 度弯管。在弯管处有均流板,因此它们又与均流板、弯管壁发生了二次撞击、 磨擦。同时在弯管处又有二次补水,使它们之间的反应更充分。从而提高了脱 硫效率。附图说明图1现有半干法脱硫塔图2所示为水平式文丘里管半干法脱硫塔结构图。图中标号说明如下脱硫塔设备100、吸收塔l、烟气出口 11、文丘里管2、弯管部分3、均流板 31、出灰管32、弯管壁33、扩颈区4、脱硫剂入口 41、水入口 42、前部縮管区5、 循环灰入口 51。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设计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通过改进制备工艺,将半干法 脱硫塔的文丘里管水平放置,使脱硫塔和相邻设备的高度下降,保留了垂直文 丘里管的原有的功能,降低了脱硫塔的高度及与此相关的大布袋除尘器的高度,因此节省了设备投资。并意外发现该设置可以提高脱硫效率。在此基础上 完成了本技术。本技术的术语如下如本文所用,所述"烟气脱硫"的含义为燃煤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二氧化 硫污染物质,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捕捉下来,并将其转化为稳定态的物质,这 个过程称为烟气脱硫。所述稳定态的物质例如为硫酸钙和亚硫酸转。如本文所用,术语"吸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文丘里管的半干法脱硫塔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干法脱硫塔设备(100)包括: -设在所述脱硫塔设备(100)上部的吸收塔(1); -设在所述脱硫塔设备(100)下部的文丘里管(2); -所述吸收塔(1)和 所述文丘里管(2)之间设置弯管部分(3),所述弯管部分(3)连通所述吸收塔(1)和所述文丘里管(2); 其中, 所述文丘里管(2)为水平式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瑞琪仝明朱海兴梁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宁波技术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