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淀粉原料负压腔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89951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性淀粉原料负压腔输送装置。其结构由循环泵、投料口、负压腔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而成,其起始端与反应釜底部的出口端相连,末端连接于反应釜上盖入口端;所述的负压腔是一个带有两级锥形缩口的输送管道,投料口连接于在在第二级锥形缩口的底部。循环泵启动后,水溶液在循环泵的拖动下,开始在反应釜和输送管道中循环,即沿下述路径运行:反应釜底部→循环泵入口→负压腔入口→反应釜顶部。它采用管道负压腔及循环泵构成淀粉负压腔馈送装置,解决了投料速度偏慢及混料不均匀现象等问题,同时提高了反应效率。(*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化工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变性淀粉反应过程中原料输送装置的改进。现有技术现阶段,在国外变性淀粉的生产基本上是采用直接从农作物中榨取淀粉,然后将淀粉浆打入反应釜中进行各种化学改性反应,从而生产变性淀粉。但是,在国内由于受市场、原料及生产规模的限制,大多数的变性淀粉厂家是采用外购淀粉(干粉),然后调浆,再加入化学试剂来进行生产变性淀粉。在这种变性淀粉的生产中首先要解决将淀粉送到反应釜中这第一道工艺。由于外购淀粉以粉末的形状加入,故一般采用直接将原粉从反应釜的上方倒入罐中,这种工艺存在两个问题(1)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长,变性淀粉厂家的反应釜的容积越来越大。从十几年前的5立方米、10立方米已增大到目前的45-100立方米,这种大型反应釜高度达5-10米,厂家不得不通过升降机将原粉送到5-10米高处投料,操作十分麻烦。(2)淀粉干粉直接从罐中投入,虽然反应釜有搅拌机不断搅拌,以及循环泵反复循环,但由于淀粉轻,在水溶液中不能均匀散开,极易形成湿包干粉现象,影响反应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工艺上的弊病,提供一种变性淀粉原料负压腔输送装置。它采用管道负压腔及循环泵构成淀粉负压腔馈送装置,主要解决投料速度偏慢及混料不均匀现象等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性淀粉原料负压腔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循环泵、投料口、负压腔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而成,其起始端与反应釜底部的出口端相连,末端连接于反应釜上盖入口端;所述的负压腔是一个带有两级锥形缩口的输送管道,投料口连接于在在第二级锥形缩口的底部。循环泵启动后,反应釜中的水溶液在循环泵的拖动下,开始在反应釜和输送管道中循环,即沿下述路径运行反应釜底部→循环泵入口→负压腔入口→反应釜顶部。原淀粉经由投料口倒入料斗后,由于在料斗的下口处为负压腔,在该腔内形成有巨大负压。淀粉在该负压作用下,强行被吸入负压腔,又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几毫秒)被推入正压腔,被水流带入循环管路,进入反应釜,从而实现原淀粉的进给。在上述循环中由于循环泵的作用,淀粉在输送过程中已完成调浆,即淀粉与水溶液的混合达到相当的均匀度。本技术所提供的变性淀粉原料负压腔输送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使变性淀粉生产过程中混浆均匀,缩短投料时间,提高反应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输送管路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投料口及负压腔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变性淀粉原料负压腔输送装置,包括循环泵2、投料口3、负压腔4及相应的输送管道。循环泵2连接于反应釜1底端的出口,其另一端通过管道负压腔4连接于反应釜的上端。负压腔4是一个带有两级锥形缩口的输送管道,投料口3连接于在在第二级锥形缩口的底部。这样循环泵2开启后,水流在锥形管道中形成强大的负压腔,从投料口进入的淀粉原料被强行吸入负压腔,被水流带入循环管路。这样淀粉在管道输送过程中已完成调浆,即淀粉与水溶液的混合达到相当的均匀度。在经过反应釜的充分搅拌,进而使反应均匀进行。上述原料负压腔输送装置经现场生产线实际应用表明,淀粉浆混合十分均匀,投料时间大大缩短,15吨原粉(马铃薯粉)在4个小时内就全部投料完毕,并混合均匀,符合下一步变性反应的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变性淀粉原料负压腔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循环泵、投料口、负压腔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而成,其起始端与反应釜底部的出口端相连,末端连接于反应釜上盖入口端;所述的负压腔是一个带有两级锥形缩口的输送管道,投料口连接于在在第二级锥形缩口的底部。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变性淀粉原料负压腔输送装置。其结构由循环泵、投料口、负压腔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而成,其起始端与反应釜底部的出口端相连,末端连接于反应釜上盖入口端;所述的负压腔是一个带有两级锥形缩口的输送管道,投料口连接于在在第二级锥形缩口的底部。循环泵启动后,水溶液在循环泵的拖动下,开始在反应釜和输送管道中循环,即沿下述路径运行反应釜底部→循环泵入口→负压腔入口→反应釜顶部。它采用管道负压腔及循环泵构成淀粉负压腔馈送装置,解决了投料速度偏慢及混料不均匀现象等问题,同时提高了反应效率。文档编号B01J4/02GK2688372SQ20042001772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7日专利技术者倪大光 申请人:广西百事达淀粉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性淀粉原料负压腔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循环泵、投料口、负压腔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而成,其起始端与反应釜底部的出口端相连,末端连接于反应釜上盖入口端;所述的负压腔是一个带有两级锥形缩口的输送管道,投料口连接于在在第二级锥形缩口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大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百事达淀粉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