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端式射频导纳连续料位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59398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三端式射频导纳连续料位计,包括有:振荡器、交流驱动电路、三端传感器、误差放大电路、全波解调电路、低通滤波电路、输出电路,其中,振荡器、交流驱动电路、全波解调电路、低通滤波电路和输出电路依次相连,振荡器还连接三端传感器,三端传感器连接误差放大电路,而误差放大电路分别连接交流驱动电路和全波解调电路。三端传感器包括有:由里至外依次设置的:探头端、绝缘层、屏蔽层、绝缘层和地层,其中所述的屏蔽层采用导电材料构成,其中,所述的探头端通过电阻R49、电容C0、C46连接误差放大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探头上方形成等势面,只有等势面内的物料接触探头,探头与地通过物料才能形成回路,产生有效信号。适用于钢铁、电力、水泥工业等。(*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式物位测量仪表,特别是涉及一种更可靠、更准确、适用性更广的三端式射频导纳连续料位计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进行接触式物位测量时,其物位测量仪表多采用电容式仪表,这种电容式仪表在测量料位时存在一个严重弱点即物位升高淹没探头后回落时,探头可能会留有附着物即挂料。这会导致被测电容加大,如果是导电液体情况会更严重,产生很大的误差。另一个缺点是探头到电路单元之间的连接电缆,在这相当于一个较大的电容,而且随温度变化。这个变化的电缆电容与物位电容叠加在一起会引起很大的误差,尤其在物料介电常数较低的场合,信号较小,这些误差将是很严重的。造成错误报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垂直安装的传感器根部挂料问题,阻止探头端与地之间通过挂料形成回路的三端式射频导纳连续料位计。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端式射频导纳连续料位计,包括有振荡器、交流驱动电路、三端传感器、误差放大电路、全波解调电路、低通滤波电路、输出电路,其中,振荡器、交流驱动电路、全波解调电路、低通滤波电路和输出电路依次相连,振荡器还连接三端传感器,三端传感器连接误差放大电路,而误差放大电路分别连接交流驱动电路和全波解调电路。所述的三端传感器包括有由里至外依次设置的探头端、绝缘层、屏蔽层、绝缘层和地层,其中所述的屏蔽层采用导电材料构成,其中,所述的探头端通过电阻R49、电容C0、 C46连接误差放大电路。所述的交流驱动电路包括有电位器R47,电阻R23 R29,电容C14 C20,集成电路U5及挑针JB2,具体连接是电容C14 一端接振荡器电路中JB1 的一端,另一端分别接电位器R47、电容C16、电阻R23,跳针JB2的共用 端接电容C16的另一端,跳针JB2的其它两端分别接电阻R23、电阻R24和 电容C17、电阻R26,电容C17另一端接S点,电阻R26的另一端接电容C15、 电阻R24、电阻R29、电位器R47的一端,电位器R47的中心端通过一个电 阻R25连接到集成电路U5的3脚,经过集成电路U5本身的功能几次反向 后输出到全波解调电路当中去,其中集成电路U5的2脚通过电阻R27接电 源VCC、通过电容C18接S点,集成电路U5的4脚经电容C19和电阻R28 到S点,集成电路U5的11、 14脚直接接电源VCC通过电容C20接S点。所述的全波解调电路包括有电容C12、 C13,排阻RN2、电阻R22、集成 电路U4,具体连接是交流驱动电路的输出分别经电容C12、 C13、排阻RN2 两路连接到集成电路U4的11、 14脚,集成电路U4的12、 13脚分别接误 差放大电路中的E+和E-,集成电路U4的9、 6脚通过电阻R22接低通滤波 电路。所述的低通滤波电路包括有运算放器U3A、 U3B,电阻R17-R19,电位 器R46 ,电容CIO、 Cll,具体连接是,电容Cll的一端和运算放器U3B的 5脚连接,并连接全波解调电路的输出端,电容Cll的另一端连接S,运算 放器U3B的7脚连接电位器R46的一端,经电位器R46、电阻R19连接到运 算放器U3A的2脚和电阻R21的一端,然后由运算放器U3A的1脚输出经 电阻R17、电容C10反馈到运算放器U3B的5脚,并连接输出电路,运算放 器U3A的8脚接正电源VCC, 4脚接负电源V-。所述的输出电路包括有电位器R43、 R45,电阻R7、 R10-R16,排阻RN1, 二极管CR27,三极管Q2、 Q3,运算放器U2,具体连接是电位器R45的一端 接电阻R15 ,另两端分别接正电源VCC和负电源V-,电位器R43的一端 接电阻R12,另两端接电阻R10和S点,电阻R10的另一端和电阻R12的另 一端相连后连接到运算放器U2的1脚、电阻Rll的一端,运算放器U2的4 脚接负电源V-, 7脚接正电源VCC,由6脚输出到二极管CR27的正极,二 极管CR27的负极经排阻RN1连接到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经 电阻R7、发射极经排阻RN1共同连接到S点,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排阻 RN1连接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2基极经电阻R6连到正电源VCC,由三极管Q2的集电极输出。所述的振荡器包括有三极管Q4—Q6 , 二极管CR7—CRll,电阻R30 —R34,排阻RN3,电容C8、 C9、 C21—C26 ,跳针JB1,具体连接是电容C21、 C22的一端相连共同接到正电源VCC,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24、 C23,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经电阻R30接到正电源VCC上,三极管Q4的集电极经电容C23反馈到三极管Q5的基极上,三极管Q5的集电极经C24反馈到Q4的基极上,然后是三极管Q4、 Q5的集电极经电容C26的平衡和二极管CR7、 CR8、 CR9整流输出连接到三极管Q6的基极,然后经三极管Q6的斩波处理经电阻R33分别反馈到三极管Q4、三极管Q5的基极,经二极管CRIO、 二极管CRll的正极整出负电源V-,电容C8两端分别接正电源VCC和负电源V-,电容C9的两端分别接正电源VCC和S点,由跳针JB1接变压器负载后在三极管Q4、三极管Q5的集电极产生振荡波形,提供振荡源。所述的误差放大电路包括有三极管Q7 — Q9, 二极管CR26,电阻R37 —R42,排阻RN4,电容C3、 C48—C52,变压器T2,具体连接是信号从三极管Q9的基极输入,发射级连接电阻R39、 二极管CR26的负极,电容C3、C50的正极,二极管CR26的正极、电容C50的负极相连后接到变压器T2的7脚,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输出到变压器的T2的5脚,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和电阻R37的一端,三极管Q7的发射级连接电容C48和电阻R38,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8的发射级相连接,排阻RN4、电容C47、电阻R38、电容C48、电阻R37接震荡电路整出的5V供电电源给各三极管供电,以上信号经变压器T2的隔离输出E+、E-,连接到全波解调电路中去。本技术的三端式射频导纳连续料位计,由于传感器添加了屏蔽层,其在探头上方形成等势面,阻止探头端与地通过挂料形成回路,只有等势面内的物料接触探头,探头与地通过物料才能形成回路,产生有效信号。同时又增加了一个交流驱动器电路和全波解调驱动电路来解决挂料得影响,就可以实际测量物位真实值。本技术的三端式射频导纳连续料位计适用于钢铁、电力、水泥工业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电路框图2是本技术中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3是交流驱动器电路、全波解调电路、低通滤波电路和输出放大电 路的原理图4是振荡源电路的原理图5是误差放大电路和传感器电路的原理图6是电源电路的原理图。其中1:振荡器 2:交流驱动电路3:三端传感器 4:误差放大电路5:全波解调电路 6:低通滤波电路7:输出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三端式射频 导纳连续料位计是如何实现的。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三端式射频导纳连续料位计,包括有振荡器1、交流驱动电路2、三端传感器3、误差放大电路4、全波解调电路5、 低通滤波电路6、输出电路7,其中,振荡器1、交流驱动电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端式射频导纳连续料位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振荡器(1)、交流驱动电路(2)、三端传感器(3)、误差放大电路(4)、全波解调电路(5)、低通滤波电路(6)、输出电路(7),其中,振荡器(1)、交流驱动电路(2)、全波解调电路(5)、低通滤波电路(6)和输出电路(7)依次相连,振荡器(1)还连接三端传感器(3),三端传感器(3)连接误差放大电路(4),而误差放大电路(4)分别连接交流驱动电路(2)和全波解调电路(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晓东崔立婷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耐特测控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