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剂前对中药提取液进行处理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558413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制剂前对中药提取液进行处理的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a、取中药提取液与1~10倍重量或体积的药物有效成分不良溶剂混合,静置,分离得到固形物和上清液;b、将a步骤的上清液浓缩制成清膏,收集固形物和清膏。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它是由上述方法制备的固形物和清膏,与药学上常用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共同制备成常用的口服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可解决现有中药制药中出膏量较大的问题,同时还可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属药物制剂领域。
技术介绍
中药制剂要求药品应具有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及质量可控性,目前中药制药的 前处理工艺流程通常为提取一过滤一浓缩一清膏(半成品)。在这样的中药制药 前处理工艺中,一个最关键的概念是出膏率。所谓出膏率是指按照规定的提取工艺生产100 单位质量的中药材所产出的流浸膏或干浸膏的质量,它是中成药制药行业提取工序一个特 有的名词和重要的生产管理指标,与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关系密切,历来为中药生产企业、车 间甚至制药机械企业所重视。影响出膏率的主要因素有药材种类、工艺、设备等多项因素, 其中药材因素影响最明显,当处方药材富含有多糖、鞣质、黏液质、果胶、树胶、蛋白质等成 分时,其水或低浓度醇提取液所制得的清膏,黏性较大,其收膏率一般大于70%,将其制备 成符合现行中成药质量标准的制剂存在很大的障碍。我国中成药质量标准的制法项,从工艺上对中药制剂质量进行控制的模式大致经 历了以下发展过程(1)简单控制投料量模式,主要以控制中药制剂的投料量来控制产品 的质量,例如丸剂在于控制蜜的老嫩、散剂重在色泽和均一性、膏剂控制稠膏的相对密度 等,标准中基本上是将药味全部列出即可,辅料用量只标明辅料的幅度即可,也不规定制成 量,辅料的用量幅度只是为了能使制剂成型,而不是控制制成量;(2)定膏定粉的模式,即 在一份膏(药材提取物)中加入几份辅料,然后制成颗粒,成品的制成量由药材的出膏率决 定,也就是允许成品制成量随出膏率的波动而变化,质量标准对制成量没有可控性。此种操 作带来的不良后果是相同处方量的各批次品种的制成量不同,也就是说单位制剂所含的药 效物质是不确定的,患者用药量也就无法固定,从而影响药品疗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现行的质量控制标准为规定处方制成量的模式,对相同处方的药品既规定了产 品的制成数量又规定了制成重量,使不同企业的制成总重量为确定值,即规定投入处方一 定的饮片数量,通过提取浓缩后,其清膏全部进入成品。这样可以保证各批次品种所含药效 物质基本恒定,质量可控、稳定性和安全性均有保障。根据公知常识,只有当浸膏量和辅料量在一定比例下才能成型,若一定处方量的 药材出膏量大于标准中规定的浸膏量时,在辅料量一定的情况下,很显然是无法制备得到 符合要求的制剂的。然而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前述处方药材富含多糖、糅质等成分时,出 膏量常常大于标准规定的量,要制备成符合标准的制剂非常困难,企业常常处于两难境地。 当然如果标准中规定的辅料量足够大,工艺中可采用调节辅料的加入量来达到制成量,但 会造成不必要的辅料浪费同时也给患者增加服用量和成本。为了解决浸膏量过大的问题,现有技术常常通过以下方法对浸膏进行处理①浸膏湿法制粒按中药生产的经验与实践,当辅料清膏的重量配比大于1. 6时 方可成型,采用该制粒方法,即使清膏固形物重量不计,单就辅料用量就超过处方制成量;②浸膏一步制粒膏量大,膏量与底料的比例一般大于2 1,膏量大,流化速度慢,生产效率低且容易踏锅;③浸膏干燥中药浸膏干燥的传统技术主要是电热烘箱干燥和普通真空干燥,由 于中药浸膏黏性大、透气性差,要想取得较好的干燥效果,干燥过程中浸膏的温度一般都要 达到80°C以上,且干燥时间长。因此上述技术均存在产量低、能耗高、生产效率低和产品质量不高等缺点。中药浸 膏干燥的新技术主要包括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等,新型干燥技术在中药浸膏的干燥过 程中已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但是对于黏度高、含糖量高的中药浸膏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 局限性,且收膏量大,为了便于制剂,通常会加入大量的辅料,这样会造成服用剂量加大,质 量难以控制。面对如此巨大的出膏量,目前采取降低提取环节的出膏量或增加浓缩程度来加以 解决。降低出膏量主要手段是精制除杂,若采取吸附澄清、离心除杂、大孔树脂等精制手段, 必然导致物质基础的重大改变,增加操作步骤,增大了成本;若采用常见的是真空浓缩方 式,由于受设备生产能力的限制,稠浸膏很难达到药典规定的相对密度,而且稠浸膏深浓缩 至一定程度时,水分蒸发特别缓慢,较费工时,且浓缩罐罐壁会有药液糊化黏附,导致成品 颗粒溶解后出现焦屑,故而降低出膏量的思路可能会导致物质基础的改变。因此,急需一种方法,既不影响药物质量又能方便处理浸膏,以制备符合标准要 求,质量稳定的药物制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中药制药的新技术中药提取 液浓缩工艺,它可解决浸膏量过大的问题,同时还可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制剂前对中药提取液进行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下列步骤a、取中药提取液与1 10倍重量或体积的药物有效成分不良溶剂混合,静置,分 离得到固形物和上清液;本专利技术所称的不良溶剂,是指在该种溶剂中,提取液中的某种或几 种有效成分不溶或溶解度低。b、将a步骤的上清液浓缩制成清膏,收集固形物和清膏。其中,所述的中药提取液为中药水或含水乙醇提取液。进一步地,所述的含水乙醇提取液的乙醇浓度为大于0,小于或等于50% ν/ν。其中,所述的中药提取液的相对密度为1. 05 1. 20。其中,a步骤所述的药物有效成分不良溶剂为乙酸、丙酮、甲氧基苯、正丁醇、仲 丁醇、乙酸丁酯、叔丁基甲基醚、异丙基苯、二甲亚砜、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甲酸乙酯、甲 酸、正庚烷、乙酸异丁酯、乙酸异丙酯、乙酸甲酯、3-甲基-1 丁醇、丁酮、甲基异丁基酮、异丁 醇、正戊烷、正戊醇、正丙醇、异丙醇或乙酸丙酯。进一步地,所述的药物有效成分不良溶剂为乙醇、乙酸乙酯或正丁醇。进一步地,所述的药物有效成分不良溶剂为50% -95% ν/ν乙醇。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药物有效成分不良溶剂为95% ν/ν乙醇。其中,a步骤所述的混合方式为将中药提取液喷入1 10倍重量或体积的药物 有效成分不良溶剂中。进一步地,所述的喷入方法是使用常规的喷雾装置,压力不低于0.2MPa,喷出的雾 滴直径为200-500 μ m,本专利技术所称的喷雾装置,是指目前市售的常规喷雾装置,包括手动喷 雾(如农药喷雾器)、高压自动式喷雾(如空压喷雾器)、离心式喷雾(如离心喷雾干燥的 喷雾装置)、超声雾化等装置。其中,a步骤所述的混合方式为将提取液缓慢加入1 10倍重量或体积的药物 有效成分不良溶剂。其中,a步骤所述的混合方式为将药物有效成分不良溶剂缓慢加入提取液。其中,a步骤所述的静置时间为30min ^ir。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中药制剂,它是由中药提取液浓缩工艺制备的固形物和清 膏,与药学上常用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常用的制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中药制剂的方法,它是采用湿法制粒,清膏密度为 1. 2 1. 5 (热测);将固形物与制剂处方的辅料混合粉碎后,加入湿法造粒机搅拌1 5min 后,加入清膏做粘合剂制软材,将软材置摇摆式制粒机上制粒,流化床干燥即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中药制剂的方法,它是采用一步制粒,取相对密度 1.05 1.30(热测)的清膏;将固形物与制剂处方的辅料混合粉碎后加入一步制粒机,先 通气干燥10 30min,加入清膏流化制粒,喷雾完成后,干燥30 60min即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中药制剂的方法,它是采用喷雾干燥,将固形物与适量 的辅料混合粉碎后干燥粉末1备用;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制剂前对中药提取液进行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a、取中药提取液与1~10倍重量或体积的药物有效成分不良溶剂混合,静置,分离得到固形物和上清液;b、将a步骤的上清液浓缩制成清膏,收集固形物和清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王达宾杨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科尔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