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梭外梭及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41038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梭外梭及制造工艺,包括一体制成的外梭本体和半圆台,半圆台的轴心制有圆形的轴孔;外梭本体包括圆弧侧壁以及与半圆台相连接的肩部,圆弧侧壁构成有用于配装内梭的凹形内梭座,在圆弧侧壁的内壁沿周向制有一圈轨道凹槽;半圆台和外梭本体内制有连通所述轴孔与轨道凹槽的进油通道。该旋梭外梭通过进油通道直接供油,在出油口不用设置毛毡,进油通道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润滑效果好,整体结构新颖、耐高温、耐磨损、省工艺,可以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大规模制造,解决了旋梭外梭在高速运转下,因供油不畅导致少油或缺油致使出现卡死和轨道磨损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缝纫机用的旋梭,具体地说是可以通过粉末冶金、铸造或车铣等工艺 制作的一种旋梭外梭及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高速平缝机的旋梭是由外梭、内梭、弹簧片、压板组合而成,其中,内 梭由定位勾固定在机壳的底板上,外梭在下轴带动下作高速旋转运动,内梭的轨道呈凸形, 外梭的轨道呈凹形,内梭和外梭两者作接触式相对运动,在外梭中设置油路,内梭和外梭之 间采用油润滑。专利技术高速缝纫机的旋梭微量供油机构,专利号200920071681. 5公开 了一种高速缝纫机的旋梭微量供油机构,主要包括旋梭、下轴、下轴前套、一穿有油线的油 线管、一固定油线的油线架、一集油盘。下轴前套的前端设有能容纳一油线架的油线架腔。 油线管的一端伸入供油的油箱或油盘中,另一端与下轴前套的油线架腔相连。该油线管中 穿有藉毛细管作用输送润滑油的油线,其下端伸入供油的油箱或油盘中,上端伸入下轴前 套前端的油线架腔中,并固定于油线架上。油线架嵌设于下轴前套前端的油线架腔中,并呈 浮动状态套在下轴上。油线在该油线架上缠绕后,其前侧的油线凸出于油线架,形成一油线 凸出部。集油盘位于下轴前套与旋梭之间、油线架之前,固设在下轴上,其近油线架一侧有 一个采油腔,该采油腔为一个口小底大的倒锥形腔,并于倒锥形腔的底部外沿形成具有贮 油功能的聚油沟槽,聚油沟槽处设有通至该集油盘对侧的输油孔,聚油腔的底平面靠在油 线架前侧油线凸出部上。旋梭的近集油盘一侧,设有一聚油腔,该聚油腔亦为一个口小底大 的倒锥形腔,并于倒锥形腔的底部外沿形成具有贮油功能的聚油沟槽,近聚油沟槽处设有 通至旋梭导轨槽的输油孔。现有的缝纫机旋梭组件外梭普遍采用车铣等工艺制成,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品 质不稳定。供油系统采用间接供油方法,易造成供油不畅导致外梭在高速运转下,因少油或 缺油出现卡死和轨道磨损从而降低了旋梭的使用寿命及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结构新颖、耐高温、 耐磨损、省工艺的一种旋梭外梭及制造工艺,能有效保证旋梭外梭在高速运转下,不卡死、 耐高温、耐磨损,大幅度地提高了旋梭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旋梭外梭,包括一体制成的 外梭本体和半圆台,半圆台的轴心制有圆形的轴孔;外梭本体包括圆弧侧壁以及与半圆台 相连接的肩部,圆弧侧壁构成有用于配装内梭的凹形内梭座,在圆弧侧壁的内壁沿周向制 有一圈轨道凹槽;半圆台和外梭本体内制有连通所述轴孔与轨道凹槽的进油通道。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上述的进油通道位于外梭本体的肩部和圆弧侧壁内,并穿过半圆台与轴孔相连通。上述的轴孔靠近肩部一端制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部制有进油通道的进 油口,在环形凹槽与肩部相接处固定设置有环形油封。上述的外梭本体的轨道凹槽的底部制有进油通道的出油口,所述轴孔内的进油口 与轨道凹槽内的出油口相连通。上述的半圆台包括半圆弧侧壁和与半圆弧侧壁相接的平面侧壁,在半圆弧侧壁和 平面侧壁的外周均分制有二个或三个固定螺孔。上述的半圆台的平面侧壁下方的肩部制有与凹形内梭座相连通的半月形孔。上述的外梭本体的圆弧侧壁制有斜角缺口,斜角缺口的一侧制有勾线部。上述的外梭本体的圆弧侧壁制有用于固定压板的固定孔,内梭装配入轨道凹槽 后,再将压板固定在圆弧侧壁的外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旋梭外梭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加工外梭本体和半圆台一体制成的坯件,并通过数控切削中心加工外梭本 体的外圆和凹形内梭座;步骤2、通过数控铣床加工外梭本体的角度和半圆台的平面侧壁;步骤3、通过数控钻攻中心加工外梭本体和半圆台上的固定孔和固定螺孔;步骤4、通过钻床或穿孔机加工进油通道,所述的进油通道包括进油口到肩部的第 一通道和肩部到出油口的第二通道;步骤5、通过抛光机对外梭本体进行抛光处理;步骤6、进行热处理;步骤7、进行表面处理,在表面电镀镍;步骤8、在环形凹槽内配装环形油封,在肩部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端口分别配 装孔油封,得到成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旋梭外梭及制造工艺可通过粉末冶金、铸造、车铣 等工艺大规模生产,具有结构新颖、耐高温、耐磨损、省工艺的优点,通过进油通道直接供 油,在出油口不用设置毛毡,因此进油通道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润滑效果好,解决了旋梭 外梭在高速运转下,因供油不畅导致少油或缺油致使出现卡死和轨道磨损的技术难题,并 可以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大规模制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后视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至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外梭本体1、圆弧侧壁la、肩部lb、凹形内梭座lc、轨道凹槽 Id、半月形孔le、斜角缺口 If、固定孔lg、勾线部lh、半圆台2、轴孔加、环形凹槽2b、半圆弧侧壁2c、平面侧壁2d、进油通道3、进油口 3a、出油口 3b、孔油封31、环形油封4。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旋梭外梭,包括一体制成的外梭本体1和半圆台2。在半圆台2的轴心制有圆形的轴孔加。外梭本体1包括圆弧侧壁Ia以及与半圆 台2相连接的肩部lb,圆弧侧壁Ia构成有用于配装内梭的凹形内梭座lc,在圆弧侧壁Ia 的内壁沿周向制有一圈轨道凹槽Id。半圆台2和外梭本体1内制有连通轴孔加与轨道凹槽Id的进油通道3,通过该 进油通道,使内梭相对于轨道凹槽Id高速旋转时,内梭的轨道与凹形内梭座Ic的轨道凹槽 Id充分润滑。本专利技术的进油通道3位于外梭本体1的肩部Ib和圆弧侧壁Ia内,并穿过半圆台 2与轴孔加相连通。该一种旋梭外梭可以通过粉末冶金大规模制作,制作时可分别在肩部 Ib和圆弧侧壁Ia内做出直的油道,然后这两条油道相交连通,并在肩部Ib和圆弧侧壁Ia 上设置孔油封31,使进油口 3a和出油口北相连。一种旋梭外梭还可以通过铸造或车铣等 工艺制作。如图2所示,在轴孔加靠近肩部Ib的一端制有环形凹槽2b,环形凹槽2b的底部 制有进油通道3的进油口 3a。如图3所示,在环形凹槽2b与肩部Ib相接处固定设置有环 形油封4。外梭本体1的轨道凹槽Id的底部制有进油通道3的出油口 3b,轴孔加内的进油 口 3a与轨道凹槽Id内的出油口北相连通。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旋梭外梭在出油口北没有设置 毛毡,因此进油通道3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半圆台2包括半圆弧侧壁2c和与半圆弧侧壁2c相接的平面侧壁2d,在半圆弧侧 壁2c和平面侧壁2d的外周均分制有二个或三个固定螺孔。半圆台2的平面侧壁2d下方的肩部Ib制有与凹形内梭座Ic相连通的半月形孔Ie0外梭本体1的圆弧侧壁Ia制有斜角缺口 If,斜角缺口 If的一侧制有勾线部lh。 外梭本体1的圆弧侧壁Ia制有用于固定压板的固定孔lg,内梭装配入轨道凹槽Id后,再将 压板固定在圆弧侧壁Ia外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旋梭外梭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加工外梭本体1和半圆台2 —体制成的坯件,并通过数控切削中心加工外 梭本体1的外圆和凹形内梭座Ic ;本实施例中,半圆台2高8mm,外径为22mm ;外梭本体1 的外径为31mm。步骤2、通过数控铣床加工外梭本体1的角度和半圆台2的平面侧壁2d ;步骤3、通过数控钻攻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梭外梭,包括一体制成的外梭本体(1)和半圆台(2),其特征是:所述的半圆台(2)的轴心制有圆形的轴孔(2a);所述的外梭本体(1)包括圆弧侧壁(1a)以及与半圆台(2)相连接的肩部(1b),所述的圆弧侧壁(1a)构成有用于配装内梭的凹形内梭座(1c),在圆弧侧壁(1a)的内壁沿周向制有一圈轨道凹槽(1d);所述的半圆台(2)和外梭本体(1)内制有连通所述轴孔(2a)与轨道凹槽(1d)的进油通道(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小勇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勇耀缝制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