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29111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一对压片辊筒、一对压条辊筒、切粒机构和出料斗,压片辊筒、压条辊筒和切粒机构依次安装在机架上,切粒机构处于出料斗上方或出料斗内部;压片辊筒和压条辊筒中均设有冷却水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制造颗粒的过程中,造粒材料或颗粒无需直接接触冷却水,制成的颗粒中不含水份,不必经过干燥工序即可获得颗粒产品,能够实现边投料、边造粒、边包装,因此大大减少颗粒的生产时间,减小设备占用的场地,并减少能源消耗,降低颗粒的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作颗粒的机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通过预成 型片材或板材、并分裂预成型片材或板材获得颗粒的造粒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造粒机,对于热敏感性强的材料均采用水下造粒的方式生 产颗粒,即是将挤出机模头挤出的材料拉成条,入水冷却后切成颗粒。 用这种造粒机制出的颗粒必须经过干燥,方可用于下道工序;尤其是 热敏感性强且吸水性强的材料(如玉米淀粉材料),由于制出的颗粒心 部比较疏松,颗粒饱含水份,其后续的干燥工序存在许多问题,如(1)颗粒需由干燥机长时间翻动烘干,烘干后颗粒需长时间存储在储 料罐中进行冷却,耗费时间长且占用场地大;(2)长时间的干燥增大 能源消耗,既增加颗粒的生产成本,又造成能源浪费;(3)干燥过程 中操作稍有不当,将会影响颗粒产品的质量,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造粒装置,这种造粒 装置在制造颗粒的过程中造粒材料或颗粒无需直接接触冷却水,制成 的颗粒中不含水份,不必经过干燥工序即可获得颗粒产品。一种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 一对压片辊筒、 一对压 条辊筒、切粒机构和出料斗,压片辊筒、压条辊筒和切粒机构依次安 装在机架上,切粒机构处于出料斗上方或出料斗内部;压片辊筒和压 条辊筒中均设有冷却水通道。通常,由挤出机提供造粒材料,挤出机的模头位于压片辊筒的正 上方或斜上方,模头的出料口与两压片辊筒之间的间隙位置相对准。优选上述压片辊筒包括一个圆筒状外壳、两个法兰和转轴,上述 两个法兰均固定安装在转轴上,圆筒状外壳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法兰固4定连接;圆筒状外壳内设有内胆,内胆固定安装在转轴上,内胆两端面与法兰之间具有空腔,内胆外表面与圆筒状外壳内表面之间也具有空腔;转轴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轴向孔,轴向孔的一端连通至转轴端面, 另一端连通内胆端面与法兰之间的空腔;转轴一端的轴向孔、内胆端 面与法兰之间的空腔、内胆外表面与圆筒状外壳内表面之间的空腔、 另一内胆端面与法兰之间的空腔、以及转轴另一端的轴向孔依次连通, 构成冷却水通道。转轴一端的轴向孔为进水口,与进水管连接;转轴 另一端的轴向孔为出水口,与出水管连接。冷却水从进水口进入冷却 水通道,经冷却水通道后再从出水口流出,这样,冷却水在压片辊筒 内流动,从而将压片辊筒上的热量带走,对压片辊筒进行冷却,并间 接对造粒材料进行冷却。上述两压片辊筒在驱动机构、传动机构的带动下,作相向转动, 且圆筒状外壳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两压片辊筒的圆筒状外壳的外表面 通常是光滑的。上述两压片辊筒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两压片辊筒作相向转动时, 能够将造粒材料压成一定厚度的片材。优选一个压片辊筒通过轴承安 装于固定轴承座上,固定轴承座设于机架上,另一个压片辊筒通过轴 承安装在移动轴承座上,移动轴承座与机架作滑动配合,两压片辊筒 之间设有间隙调整机构。更优选机架上设有液压缸或气缸,液压缸或 气缸的缸体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液压缸或气缸的活塞杆与移动轴承座 连接;机架上设有导轨,移动轴承座安装于导轨上并与导轨作滑动配 合。液压缸或气缸的活塞杆伸縮时,移动轴承座沿导轨滑动,安装于 移动轴承座上的压片辊筒也随着移动,两压片辊筒之间的间隙大小随 着改变。优选上述间隙调整机构包括螺杆(通常为两根,分别处于压 片辊筒两端),固定轴承座或移动轴承座上设有一个与螺杆配合的螺 孔,螺杆安装于螺孔中,螺杆顶端与移动轴承座或固定轴承座配合。 生产前,根据需要,转动螺杆,调节螺杆旋入螺孔(螺孔设于固定轴 承座或移动轴承座上)部分的长度,即可预先设定生产时两压片辊筒 之间的间隙;开始生产时,可通过液压缸或气缸带动移动轴承座,增大两压片辊筒之间的间隙,使造粒材料通过该间隙;随后通过液压缸 或气缸带动移动轴承座,使螺杆顶端接触到移动轴承座或固定轴承座, 两压片辊筒之间的间隙减小至预先设定值,使两压片辊筒能够压出预 定厚度的片材。生产过程中,利用移动轴承座及安装在其上的压片辊 筒自身的重量、以及液压缸或气缸对移动轴承座的推力,使两压片辊 筒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优选上述压条辊筒包括一个圆筒状外壳、两个法兰和转轴,上述 两个法兰均固定安装在转轴上,圆筒状外壳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法兰固定连接;圆筒状外壳内设有内胆,内胆固定安装在转轴上,内胆两端面与法兰之间具有空腔,内胆外表面与圆筒状外壳内表面之间也具有空腔;转轴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轴向?L,轴向孔的一端连通至转轴端面, 另一端连通内胆端面与法兰之间的空腔;转轴一端的轴向孔、内胆端 面与法兰之间的空腔、内胆外表面与圆筒状外壳内表面之间的空腔、 另一内胆端面与法兰之间的空腔、以及转轴另一端的轴向孔依次连通, 构成冷却水通道。转轴一端的轴向孔为进水口,与进水管连接;转轴 另一端的轴向孔为出水口,与出水管连接。冷却水从进水口进入冷却 水通道,经冷却水通道后再从出水口流出,这样,冷却水在压条辊筒 内流动,从而将压条辊筒上的热量带走,对压条辊筒进行冷却,并间 接对造粒材料进行冷却。上述两压条辊筒在驱动机构、传动机构的带动下,作相向转动, 且圆筒状外壳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优选两压条辊筒的圆筒状外壳的外 表面上均设有多个沿压条辊筒的周向设置的环形凹槽,各环形凹槽沿 压条辊筒的轴向排列,且两压条辊筒上的环形凹槽位置一一对应。生 产过程中,如果两压条辊筒位置发生偏移,使两压条辊筒上环形凹槽 的位置不相对应,将导致两压条辊筒不能将片材分切成条材,为了避 免这种情况,优选一个压条辊筒的圆筒状外壳的两端各设有一条沿压 条辊筒的周向设置的环形导引凹槽,另一个压条辊筒的圆筒状外壳的 两端各设有一条沿压条辊筒的周向设置的环形导引凸沿,环形导引凸 沿与环形导引凹槽位置相对应,生产时环形导引凸沿嵌入环形导引凹上述两压条辊筒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两压条辊筒作相向转动时, 能够将由两压片辊筒压出的片材分切成条材。优选一个压条辊筒通过 轴承安装于第二固定轴承座上,第二固定轴承座设于机架上,另一个 压条辊筒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移动轴承座上,第二移动轴承座与机架 作滑动配合,两压条辊筒之间设有第二间隙调整机构。更优选机架上 设有第二液压缸或第二气缸,第二液压缸或第二气缸的缸体固定安装 在机架上,第二液压缸或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移动轴承座连接;机架上设有第二导轨,第二移动轴承座安装于第二导轨上并与第二导 轨作滑动配合。第二液压缸或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縮时,第二移动轴 承座沿第二导轨滑动,安装于第二移动轴承座上的压条辊筒也随着移 动,两压条辊筒之间的间隙大小随着改变。优选上述第二间隙调整机 构包括第二螺杆(通常为两根,分别处于压条辊筒两端),第二固定轴 承座或第二移动轴承座上设有一个与第二螺杆配合的螺孔,第二螺杆 安装于螺孔中,第二螺杆顶端与第二移动轴承座或第二固定轴承座配 合。生产前,根据需要,转动第二螺杆,调节第二螺杆旋入螺孔(螺 孔设于第二固定轴承座或第二移动轴承座上)部分的长度,即可预先设定生产时两压条辊筒之间的间隙;开始生产时,可通过第二液压缸 或第二气缸带动第二移动轴承座,增大两压条辊筒之间的间隙,使片 材通过该间隙;随后通过第二液压缸或第二气缸带动第二移动轴承座, 使第二螺杆顶端接触到第二移动轴承座或第二固定轴承座,使两压条 辊筒之间的间隙减小至预先设定值,使两压条辊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一对压片辊筒、一对压条辊筒、切粒机构和出料斗,压片辊筒、压条辊筒和切粒机构依次安装在机架上,切粒机构处于出料斗上方或出料斗内部;压片辊筒和压条辊筒中均设有冷却水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惠群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奇佳机械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