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管玉模专利>正文

高楼逃生自救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11182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楼逃生自救栓,其特征在于由一钢丝绳和1-6只阻尼管组成。阻尼管有一钢管,它的左端口和右端口分别通过螺纹与左端盖和安全阀的左侧口连接,安全阀的右侧口与右端盖连接,钢丝绳从左端盖中心穿入钢管内,并从放在钢管内的11-22只钢丝绳夹的u形螺栓中心穿过,再通过安全阀穿出右端盖,钢丝绳的头尾两端各连接一安全钩,钢丝绳夹的夹座和螺母间有多片碟形弹簧,手轮中心的正方形卡口卡套在螺杆上部的正方柱上,在螺杆上和手轮上面有一固定螺母,螺杆下端的工形头向下插入u形压头的圆孔内,在u形压头和工形头套合后的中间从左到右穿过定位销。本发明专利技术运行稳定,简约可靠,逃生效率高,耐烟火性能优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出现火灾时用于自救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楼逃生自救栓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高层建筑已达16万栋,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 逃生自救的装备渐受关注。经查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专利有30多项;例如我国台 湾研制的“高楼免用电避难梯”,以色列专利技术的蓄电池机械逃生装备,每次可以逃生30 人,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等国还使用了直升飞机灭火救援。这些大中型救援 逃生设备,能在某些特定场合发挥关键作用。缺点是造价高,应用范围受到条件的制 约,例如在上海11.15特大火灾事故中,由于烟火势很大,造成了直升飞机无法靠近实施 救援。还有一类小型逃生装备,其中有些比较适合用户自救使用。我国吉林天信消防 公司专利技术的“高楼逃生器”,上海、天津、苏州、成都、武汉、大连、广东等地先后均 有高楼逃生装置问世。美国2009年专利技术了 “摩天大楼逃生轮”,澳大利亚Lds公司、以 色列某公司也先后研制出高楼逃生装置,这些逃生装置各具特色,是近几年来高楼逃生 装置的代表。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有1有的逃生器体积庞大,现在城市楼房面积昂贵, 长期占用较大空间也是一笔支出。2部分逃生装置的稳定性、可靠性存在问题和不足,与 实用要求尚有距离。3每套逃生器每次只能逃生一个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楼逃生自救栓,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一种高楼逃生自救栓,其特征在于由一钢丝绳和1-6个阻尼管组成,该阻尼管 有一钢管,它的左端口通过螺纹与左端盖连接,它的右端口通过螺纹与安全阀的左侧口 连接,安全阀的右侧口通过螺纹与右端盖连接,钢管的外表面中部上下各焊接一拱形拉 手;钢丝绳从左端盖中心处的圆孔穿入钢管内,并依次从放在钢管内的11-22只钢丝绳 夹的u形螺栓中心穿过,再穿过安全阀,并穿出右端盖,在钢丝绳的头尾两端分别连接 一安全钩,在钢丝绳夹的夹座和螺母之间,装有多片碟形弹簧,手轮中心的正方形卡口 卡套在螺杆上部的正方柱上,在螺杆上和手轮上面有一固定螺母,螺杆下部的‘工形’ 头向下插入u形压头的圆孔内,在11形压头与螺杆下部‘工形’头套合后的中间,由左 至右穿过定位销。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运行稳定,简约可靠,效率高,能同时逃生1-6人,可节省宝 贵的逃生时间,较好的解决了火灾高楼逃生的难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高楼逃生自救栓,其特征在于由一钢丝绳11和1-6只阻尼管组成,该 阻尼管有一钢管8,该钢管8的左端口通过螺纹与左端盖10连接,它的右端口通过螺纹与 安全阀1的左侧口连接,安全阀1的右侧口通过螺纹与右端盖4连接,在钢管8的外表面 中部上下各焊接一拱形拉手9;钢丝绳11从左端盖10中心处的圆孔穿入钢管8内,并依 次从放在钢管8内的11-22只钢丝绳夹12的U形螺栓中心穿过,再穿过安全阀1,并穿 出右端盖4。钢丝绳夹12使用了防松动螺母14。手轮6中心的正方形卡口卡套在螺杆 5上部的正方柱上,在螺杆5上和手轮6上面有一固定螺母7,螺杆5下部的‘工形,头 向下插入u形压头2的圆孔内,在11形压头2和螺杆5下部的‘工形’头套合部分的中 间,从左到右穿过定位销3。在距离钢丝绳11的头和尾两端的2-6米处,通过银钎焊工 艺,嵌入数根直径为0.4-0.48毫米、长度为500-1500毫米的同质钢丝,将钢丝固定在钢 丝绳11内,使钢丝绳11局部有一到二处微小的变径。当逃生滑降至接近地面时,因钢 丝绳11变径引起与阻尼管之间的阻力加大,能使滑降速度进一步降低。本专利技术所述钢丝绳11的头尾两端分别连接一安全钩(图中未画出),便于快速挂 上或取下。所述的阻尼管共有13个附件组成(详见说明书附图)。在钢丝绳夹12的夹 座和螺母14之间装有多片碟形弹簧13(简称碟簧),可以起到缓冲和吸振作用。由于单 片碟簧的承载力和变形量是有限的,因此将相同规格的单片碟簧进行叠加,形成碟簧的 组合,以适用不同承载力和变形量,从而使钢丝绳夹12对钢丝绳11产生了恒稳的(径向 的)握紧力。在测试本专利技术时,把钢丝绳11的一端固定,用拉力计沿钢丝绳11长度的 方向拉动钢丝绳夹12时,拉力计显示的数值是波动的,当拉动的速度提高一倍以上时, 拉力计显示的数值呈数倍的大幅度向上跳升,滑行速度加快后引起强烈的负反馈的作用 力,这种特性决定了阻尼管在载重下滑时,能自动稳定滑行速度,达到缓降的要求。当 钢管8内嵌入钢丝绳夹12的数量在11-22个(图中只画出一个)时,每只钢丝绳夹12所 承载的阻尼大大下降,钢丝绳夹12与钢丝绳11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接触压力和磨损降 低,钢丝绳11使用寿命大幅度延长。如果逃生人员在下降的过程中,需要降低下滑速度 或中途悬停时,可以顺时针旋转安全阀手轮6,手轮6带动螺杆5旋转,螺杆5下行驱动 U形压头2,压推钢丝绳11,逆时针旋转手轮6时螺杆5上行,阻尼管载人下滑的速度调 整在每秒钟50-150厘米。一条钢丝绳11根据用法和需要可以搭配1-6套阻尼管。使用时,逃生者随阻 尼管逐一滑向地面。当第一个人滑离约3-6米时,第二个人即可滑出,当第二个人滑出 3-6米时,第三个人即可以滑出。同上操作,可以连续逃生5-6人,缩短宝贵的逃生时 间。也可将阻尼管挂钩在承重环上,并将钢丝绳11头部的安全钩挂到逃生者系好的安全 带上,然后即可滑下,到达地面后,打开钢丝绳头部的安全钩,楼上的人即可挂钩到钢 丝绳11的另一端,滑至地面,同时钢丝绳11头部又返回楼上,另一个人再将安全带挂钩 到钢丝绳11的头部,滑向地面,这样一套装置可以反复循环使用。如果在某栋建筑里, 安装多套本逃生自救栓,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大型逃生设备,占用空间小,而且容易实 现标准化。权利要求1.一种高楼逃生自救栓,其特征在于由一钢丝绳(11)和1-6只阻尼管组成,该阻尼 管有一钢管(8),它的左端口通过螺纹与左端盖(10)连接,它的右端口通过螺纹与安全 阀(1)的左侧口连接,安全阀(1)的右侧口通过螺纹与右端盖(4)连接,在钢管(8)的外 表面中部上下各焊接一拱形拉手(9);钢丝绳(11)从左端盖(10)中心处的圆孔穿入钢管 (8)内,并依次从放在钢管(8)内的11-22只钢丝绳夹(12)的u形螺栓中心穿过,再穿过 安全阀(1),并穿出右端盖(4),在钢丝绳(11)的头尾两端分别连接一安全钩,在钢丝绳 夹(12)的夹座和螺母(14)之间,装有多片碟形弹簧(13),手轮(6)中心的正方形卡口 卡套在螺杆(5)上部的正方柱上,在螺杆(5)上和手轮(6)上面有一固定螺母(7),螺杆 (5)下部的‘工形’头向下插入U形压头(2)的圆孔内,在11形压头(2)与螺杆(5)下部 的‘工形’头套合后的中间,从左到右穿过定位销(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逃生自救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丝绳(11)的头和尾两 端内2-6米处,嵌入数根直径为0.4-0.48毫米、长度为500-1500毫米的同质钢丝。全文摘要一种高楼逃生自救栓,其特征在于由一钢丝绳和1-6只阻尼管组成。阻尼管有一钢管,它的左端口和右端口分别通过螺纹与左端盖和安全阀的左侧口连接,安全阀的右侧口与右端盖连接,钢丝绳从左端盖中心穿入钢管内,并从放在钢管内的11-22只钢丝绳夹的u形螺栓中心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楼逃生自救栓,其特征在于由一钢丝绳(11)和1-6只阻尼管组成,该阻尼管有一钢管(8),它的左端口通过螺纹与左端盖(10)连接,它的右端口通过螺纹与安全阀(1)的左侧口连接,安全阀(1)的右侧口通过螺纹与右端盖(4)连接,在钢管(8)的外表面中部上下各焊接一拱形拉手(9);钢丝绳(11)从左端盖(10)中心处的圆孔穿入钢管(8)内,并依次从放在钢管(8)内的11-22只钢丝绳夹(12)的u形螺栓中心穿过,再穿过安全阀(1),并穿出右端盖(4),在钢丝绳(11)的头尾两端分别连接一安全钩,在钢丝绳夹(12)的夹座和螺母(14)之间,装有多片碟形弹簧(13),手轮(6)中心的正方形卡口卡套在螺杆(5)上部的正方柱上,在螺杆(5)上和手轮(6)上面有一固定螺母(7),螺杆(5)下部的’工形’头向下插入u形压头(2)的圆孔内,在u形压头(2)与螺杆(5)下部的’工形’头套合后的中间,从左到右穿过定位销(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玉模
申请(专利权)人:管玉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