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迪尔公司专利>正文

防反冲制动器卷收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02157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诸如农业车辆的车辆的制动器卷收器组件(10),包括制动器壳体(12)和限定摩擦室(16)的制动器盖体(14)。制动器活塞(18)设置在摩擦室(16)内并通过螺栓(44)连接到制动器盖体(14),螺栓(44)包括连接到制动器盖体(14)的第一端(46)和连接到制动器活动(18)的第二端(18)。第二端(48)的一部分经过设在制动器活塞(18)上的孔(64)穿过制动器活塞(18)并固定地保持到制动器活塞(18)。连接致动系统(24)以向制动器活塞(18)供应轴向力。致动系统(24)的启动引起活塞(18)在第一方向(80)上的轴向运动。致动系统(24)的停止引起活塞在第二方向(82)上的轴向运动。螺栓固定到制动器活塞上的固定留量限制活塞(18)在第二方向(82)上的轴向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一般地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制动器卷收器组件。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 及一种在用于诸如拖拉机的农业车辆的制动器组件中的制动盘内保持期望的工作间隙。
技术介绍
制动器组件一般用于诸如拖拉机的农业车辆的运动。如美国专利No. 6,002,976 中所示,一种典型的农业拖拉机,例如约翰迪尔6000系列中的拖拉机,的动力传动系统包 括发动机、换档式多档变速器、倒车单元、传动离合器、可选减速传动装置、换档式档位变 速器、以及驱动后轮的后轴差速器齿轮。如美国专利No. 5,197,574所示,制动器也可以设 置在变速器壳体和后轴差速器齿轮之间。由于农业拖拉机的低运行速度、大质量和高扭矩, 这些制动器通常构造为制动盘浸在油内。当拖拉机操作员应用制动器时,油用来滑润以及 从制动盘上带走热量。当制动器最初组装时,在制动器活塞、制动盘、分离片(如果应用)以及制动器盖 体之间设置最优的工作间隙。根据具体应用的构型,仔细校准最优的工作间隙,以使制动 器活塞连接到制动盘所要求的反应时间和踏板行程最小化,同时也最小化油阻(由于制动 盘相对于制动器活塞分离片和盖体的相对运动引起的作用在油上的摩擦力)的影响。理想 地,期望非常小的工作间隙以允许快速制动器接合和短踏板行程。但是,在制动器松开的过 程中,制动盘的反冲(例如,波动、振摆、行走)可以推动制动器活塞比期望地进一步远离制 动盘,造成比期望更大的工作间隙,因此造成更长的踏板行程。这非期望地增加了制动器接 合要求的制动器踏板行程和反应时间。终上所述,很显然需要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制动器卷收器组件,其阻止反冲并保 持制动盘的期望工作间隙。
技术实现思路
为满足上述需要,也为克服相关技术的上述列举的缺陷和其它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 一种防反冲制动器卷收器组件。这通过提供限定磨擦室的制动器壳体和制动器盖体来实 现。制动器活塞设置在磨擦室内并通过螺栓连接到制动器盖体。所述螺栓包括连接到制动 器盖体的第一端和连接到制动器活塞的第二端。所述螺栓的第一端设有螺纹且与限定在制 动器盖体内的孔接合。所述第二端与限定在制动器活塞的孔接合。所述螺栓的第二端的一 部分经过第二孔穿过制动器活塞并固定保持到制动器活塞。致动系统连接到制动器活塞以向制动器活塞上施加轴向力。至少一个具有制动表 面的制动盘设置在位于制动器活塞和制动器盖体之间的磨擦室内。致动系统的启动引起制 动器活塞在第一方向上的轴向移动直到制动盘的制动表面与制动器活塞和制动器盖体接 合。致动系统的停止引起制动器活塞在第二方向上的轴向移动,其中制动盘的制动表面与 制动器活塞和制动器盖体松开。制动器活塞在第二方向上的轴向移动受螺栓连接到制动器 活塞的固定留量的限制。参考说明书之后并作为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和权利要求,在阅读下述说明书之 后,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的、特征和优势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单制动盘的制动器组件沿轴的中心线的局部剖面图;图2是类似于图1所示的制动器组件,其具有双制动盘;图3是图1中圈3圈出部分的放大图,示出松开状态操作的制动器组件;及图4是图1中圈3圈出部分的放大图,示出接合状态操作的制动器组件。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附图,图1示出总体而言体现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制动器组件,标号为10。作为 其主要部件,制动器组件10包括限定摩擦室14的制动器壳体12和制动器制动底板或制动 器盖体14。制动器活塞18设置在摩擦室16内并且可移动地连接到制动器壳体12和制动 器盖体14。至少一个制动盘22固定连接到车辆(未图示)的旋转轴20,制动盘22设置在 制动器活塞18和制动器盖体14之间的摩擦室16内。致动系统M的启动一般沿平行于轴 20的中心线21的轴向移动制动活塞18,关闭制动盘22每一侧的工作间隙26(图3)并且 导致制动器活塞18与制动器盖体14之间的旋转制动盘22的摩擦接合。致动系统M可以是传统的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液压、气动或电动系统。本专利技术实 施例设定是液压系统。当致动系统M启动时,例如操作员压下制动器踏板(未图示),加压 液压流体进入制动器活塞区域观。流体由一个或多个O型环30保持在制动器活塞区域观 内并且向致动器活塞18施加制动接合力,以使活塞18轴向移动并接合制动盘22。当致动 系统M停止时,液压流体减压并且至少一个弹簧32使制动器活塞18返回最初位置,从制 动盘22松开。图2示出第二个实施例,包括位于两上制动盘2 和22b之间的摩擦室16内的分 离片34。分离片34仅对于包括一个以上制动盘22的实施例而言是必要的,而且在具体实 施例中分离片;34的数目比制动盘22的数目少一个。分离片34通过连接器36连接到制动 器盖体14,连接器36被构形以防止分离片34转动而仍允许其轴向移动。在图2所示的例 子中,连接器36包括突出部,其连接到分离片34并滑动接合到制动器盖体14上的槽(未 图示)内。这具有制造简单和低成本的优势。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分离片34外直径上的 径向花键与制动器盖体14内直径上的配合花键接合。虽然花键形成更持久的连接器36,与 其它结构相比其成本高而且难以制造。制动盘22可以通过盘式花键38或其它相似结构连接到旋转轴20,盘式花键38允 许制动盘22沿轴20轴向浮动的同时仍然在盘22和轴20之间传递扭矩。在本实施例中, 旋转轴20通过例如差速器进一步连接到机动车辆(未图示)的车轮和通过例如变速器连 接到发动机。当车辆(未图示)在操作过程中,连接到旋转轴20上的制动盘22在摩擦室 16内旋转。停止制动盘22的旋转则停止轴20的旋转,相应地停止车轮的转动并使车辆停 止。这仅是制动器组件10的一个示例性使用。另一个实施例可以在差速器和车轮之间设 置两个制动器组件10。参阅图3,通过在制动盘22的制动表面40和42施加摩擦制动力,停止正在旋转的制动盘22。摩擦力是通过夹紧制动器活塞18和制动器盖体14之间的制动盘22以及(如 果应用)分离片34来施加的。施加摩擦力一般将旋转轴20的动能转换为热量,热量可以 通过合适的方式从制动盘22上散去。虽然一些制动器组件可以利用空气来冷却制动盘22, 本实施例是将制动盘22浸入油中。这为制动器组件10提供冷却和润滑并且对于农业拖拉 机尤其适用。请参照图3,通过移动制动器活塞18超过工作间隙^a以与旋转的制动盘22的第 一制动表面相接触来夹紧制动盘22。在接触第一制动表面40时,制动器活塞18移动制动 盘22 —距离至最终工作间隙^b。以上描述的制动器活塞18和其它部件,仅当制动盘22 的第二制动表面42关闭最终工作间隙^b并接触制动器盖体14(见图4)才停止移动。制动器组件10的实际工作间隙等于制动器活塞18必须移动以夹紧制动盘22的 距离,因此等于工作间隙26a与^b的总和。(参看图3和图4)因此,因为制动盘22的第 二制动表面42关闭最终工作间隙26b并与制动器盖体14接触,制动器活塞18移动一距离, 该距离等于制动器组件10的实际工作间隙的长度。制动器活塞18通过至少一个螺栓44,可能包括多个螺栓44,连接到制动器盖体 14。如图3或4中最佳图示的,螺栓44包括连接到制动器盖体14的第一端46和连接到制 动器活塞18的第二端48。螺栓44的第一端46被可滑动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诸如农业车辆的车辆的制动器卷收器组件,所述制动器组件包括:  一制动器壳体和一制动器盖体,它们限定一磨擦室;  一制动器活塞,其设置在所述磨擦室内并通过螺栓连接到所述制动器盖体,所述螺栓包括连接到所述制动器盖体的第一端和连接到所述制动器活塞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与限定在所述制动器盖体内的第一孔接合,其中所述第二端与限定在所述制动器活塞内的第二孔接合,其中所述第二端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二孔穿过所述制动器活塞并固定地保持到所述制动器活塞;  一致动系统,其被连接以向所述制动器活塞施加一轴向力;以及  至少一个制动盘,其具有在所述磨擦室内位于所述制动器活塞与所述制动器盖体之间的制动表面,其中所述致动系统的启动引起所述制动器活塞在一第一方向上的轴向移动直到所述制动盘的所述制动表面与所述制动器活塞和所述制动器盖体接合,其中所述致动系统的停止引起所述制动器活塞在一第二方向上的轴向移动,其中所述制动盘的所述制动表面与所述制动器活塞和所述制动器盖体松开,其中所述制动器活塞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轴向移动受到所述螺栓固定保持到所述制动器活塞上的限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理查德N诺里斯
申请(专利权)人:迪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