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丙烯酸类胶带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01595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基底层的双面丙烯酸类泡绵胶带以及一种使用该基底层的用于移动电话应用的双面丙烯酸类泡绵胶带。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面丙烯酸类泡绵胶带,其包括:具有一定厚度的丙烯酸类泡沫层;在该丙烯酸类泡沫层任一侧上形成的基底层;在该基底层一侧上形成的压敏胶层;以及在该压敏胶层上形成的离型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面丙烯酸类泡绵月交带(双面丙烯酸泡绵月交 带),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基底层(或基层,base layer)的双面丙 烯酸类泡绵力交带以及一种^f吏用该基底层的用于移动电话应用的双 面丙烯酸类泡绵胶带。
技术介绍
图1是一种传统丙烯酸类泡绵月史带(10)的剖一见图。如图1所 示,该传统丙烯酸类泡绵胶带(10)由一定厚度的丙烯酸类泡沫层 (12)和离型膜(release film ) (14)构成。这样的传统丙烯酸类泡绵胶带(10)具有高伸长率,使得其在 用于使这样的胶带形成期望形状或尺寸的冲切或冲孔工艺过程中 具有容易被拉长的趋势。因此,其具有较差的可加工性,这是不利 的。 一旦传统丙烯酸类泡绵;i交带(10)附着至一个产品后,如果<吏 其分开或发生改变,则经常发生该丙烯酸类泡沫祐:,拉伸太长以至于 其不适合于产品尺寸,或者被破坏使得其不能再次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被设计用来解决上面提到的传统技术的问题。因此,本 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基底层的双面丙烯酸类泡绵胶带、 一种制备其 的方法,以及一种使用该基底层的用于移动电话应用的双面丙烯酸 类泡绵胶带,这可以使得有可能通过利用丙烯酸类泡绵胶带中的基 底层,而容易地才艮据产品尺寸实施冲切或冲孔工艺。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基底层的双面丙烯酸类泡绵胶 带、 一种制备其的方法,以及一种使用该基底层的用于移动电话应用的乂又面丙烯酸类泡绵月交带,其中可以贝武予不同水平的粘附4生,或 者可以向该丙烯酸类泡绵胶带的每 一 侧添加颜料、香料等。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优点和特4正,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 的详细描述和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变得更力o明显。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目的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将更加明 显,在附图中,相同标号指代相同元件,其中图l是传统丙烯酸类泡绵胶带(10)的剖视图2是才艮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基底层的双面丙烯酸类 泡绵胶带(20)的剖碎见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基底层的双面丙烯酸类 泡绵胶带(30)的剖视图4是4艮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具有基底层的双面丙烯酸类 泡绵胶带(40)的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具有基底层的双面丙烯酸类 泡绵月交带(50)的剖一见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的具有基底层的双面丙烯酸类 泡绵胶带(60)的剖视图;以及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移动电话应用的双面丙蜂酸类 泡绵月交带和移动电话(100)的分解透一见图。附图中主要部件使用的标号 10:丙烯酸类泡绵月交带; 12:丙烯酸类泡沫层; 14:离型月莫;20:具有基底层的双面丙蹄酸类泡绵"交带; 22:丙烯酸类泡沫层; 24:基底层; 26:压敏胶层; 28:离型膜;30:具有基底层的双面丙烯酸类泡绵月交带;32:丙晞酸类泡沫层;34:基底层;36:第二压每丈月交层;37:第一压敏胶层;38:离型月莫;40:具有基底层的双面丙烯酸类泡绵胶带;642:第一丙烯酸类泡沫层; 43:笫二丙烯酸类泡沫层; 44:基底层; 48:离型月莫;50:具有基底层的双面丙烯酸类泡绵胶带;52:第一丙烯酸类泡沫层;53:第二丙烯酸类泡沫层;54:基底层;56:压敏胶层;58:离型膜;60:具有基底层的双面丙烯酸类泡绵I交带;62:第一丙烯酸类泡沫层;63:第二丙烯酸类泡沫层;64:基底层;66:第二压每丈月交层;67:第一压每文月交层;68:离型月莫;100:移动电话;120:盖部;125:显示部;150:键盘部;160:通孑L;170:保护膜。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前述目的可以通过一种具有基底层的乂又面丙烯酸类泡绵胶带实现,其中该双面丙烯酸类泡绵胶带包括具有一定厚度 的丙烯酸类泡沫层;在丙烯酸类泡沫层任一侧上形成的基底层;在 基底层一侧上形成的压敏胶层;以及在压敏胶层上形成的离型膜。丙烯酸类泡沫层的厚度为0.01 mm 4 mm。当厚度太薄时,基 底层的强度变低,而如果太厚,则4艮难实现冲切工艺。作为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所述压敏月交层是第二压敏月交层,并 且丙烯酸类泡沫层的另 一侧上可以进一 步包4舌第 一压每文月交层。第一压敏胶层可以是选自那些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和添力口有 香料的压敏胶层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而且,本专利技术的月交带也可以通过一种具有基底层的双面丙烯酸 类泡绵胶带实现,该双面丙蹄酸类泡绵胶带的特征在于包括具有 一定厚度的第一丙烯酸类泡沫层;在第一丙烯酸类泡沫层一侧上形 成的基底层;在基底层一侧上形成的第二丙烯酸类泡沫层;以及在 第二丙烯酸类泡沫层上形成的离型膜。该第 一 丙烯酸类泡沫层的另 一侧可以进一 步包4舌压敏月交层。而且,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壽丈胶层是第一压敏月交层, 并且第二压敏胶层进一 步插入在第二丙烯酸类泡沫层和离型膜之间。而且,本专利技术的胶带可以通过用于移动电话应用的具有基底层 的双面丙烯酸类泡绵月交带实现,该双面丙歸酸类泡绵月交带包括具有 如上所述的基底层的双面丙烯酸类泡绵胶带,并且具有通孔,其中通孔以这才羊的方式形成具有基底层的双面丙烯酸类泡绵胶带的一 侧附着至移动电话显示部的周围,而其另 一侧附着至4果护膜(170 )。通孔具有方形形状,并通过沖切工艺形成。下文中,参考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附图,对本 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基底层(PET层)的双 面丙烯酸类泡绵胶带(20)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基底层(24) 4是供在厚度为0.1 mm 4mm的丙烯酸类泡沫层(22 )的下表面下方, 并且在基底层(24)下方,纟是供了压敏胶层(26)。在该压壽文月交层 (26)的下方,^是供了离型膜(28)。由于丙烯酸类泡沫层(22) 本身也具有自粘附性,所以它起到双面胶带的作用。由于其4十只于外 部冲击具有緩冲作用,所以该丙烯酸类泡沫层(22)进一步用作冲 击防护层(impact absorbing layer )。下文中,描述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 一 实施方式的 一 种用于制备具 有基底层的双面丙烯酸类泡绵胶带(20)的方法。首先,通过利用 功能性丙烯酸(酯)单体如丙烯酸,以及主要单体:^丙烯酸2-乙基 己酯、丁酯、异辛酯、乙酯和曱酯,同时加入少量的光引发剂,而 制备一种丙烯酸类泡沫前体组合物。将惰性气体如氩气和氮气吹入 所得的混合物中,然后通过例如UVi秀导发生聚合作用,产生部分 聚合的浆料,其有轻微粘性。对于本文使用的惰性气体,在示例性 成本有效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氮气。所述部分聚合可以通过热聚合 进行,而不特别限于通过辐射诱导的聚合作用。在混合设备的操作温度,例如25。C下,丙烯酸类泡沫前体组 合物的粘度为100-20,000 cps,特别是1,000 3,000cps (布氏粘度, Brookfield Viscosity )。丙》希酸类泡沫ia合物可以包含少量的多官能 单体,如2,4-十六碳二烯酸。根据从部分聚合反应获得的浆料的需 要,丙烯酸类泡沫组合物可以通过加入其4也可选组分而获得。只于于 其他期望特性,可以将泡沫、气体泡沫、增稠剂、香料、色彩颜料、 增塑剂、抗氧化剂、可赋予粘附性的树脂等形式的填料混合在一起 用于合适的应用。在将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面丙烯酸类泡绵胶带,包括: 具有一定厚度的丙烯酸类泡沫层; 在所述丙烯酸类泡沫层的任一侧上形成的基底层; 在所述基底层的一侧上形成的压敏胶层;以及 在所述压敏胶层上形成的离型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镐珍
申请(专利权)人:思卡帕胶带北美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