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旁路的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99584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由中心部分形成的具有外部旁路的热交换器,该中心部分包括多个堆叠的管状构件和基本上平行于该中心部分定位的波纹旁路管。第一组流动通道限定在管状构件内,用于第一流体流动通过其,当管状构件堆叠在一起以形成中心部分时,在相邻的管状构件之间限定出第二组流动通道。一对外部端板密封地附连到该堆叠的管状构件的横向端壁部分上和旁路管的端部上,从而形成具有外部旁路的热交换器,该外部旁路包括能以单一操作被钎焊或接合在一起的单个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特别地,涉及具有集成旁路管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具有内燃机的机动车辆一般在车辆的排气系统中配备排气冷却器 或排气元件,以允许在一定工作条件下冷却和/或再循环排气。该排气机进气口或排气线中的其它部件的出口。 一般地,排气元件包括在该 排气元件的入口和出口之间延伸的排气管,和通常平行于所述在排气 元件的入口和出口之间的排气管安装的热交换器。与排气元件的入口 或出口连通的调节或流动转向装置引导排气流动通过排气管或通过热 交换器到出口。当排气被引导通过热交换器时,排气被冷却且热量通 常传递到发动机冷却剂。除了冷却排气外,这类热传递在低温条件下 是有利的,因为其允许车辆中的冷却系统快速达到最佳工作温度,而 且被加热的冷却剂可用于预热车辆的其它流体或区域。排气元件可形 成为热交换器和旁路封闭在共用壳体内的"内部旁路"系统,或形成为 热交换器和旁路彼此独立而没有共用壳体的"外部旁路,,系统。Rinckel的美国专利No.6,141,961公开了 一种包括主排气管和旁 路的排气元件。在该实施例中,旁路由平行于主排气管安装并在该主 排气管之外的热交换器组成。该主排气管由通过波紋管连接以为主排 气管提供一些扩张的两个独立管状部分形成。用于关闭主排气管和用 于调节设置用于气体通过旁路的横截面积的可移动设备布置在排气元 件的入口端。该可移动设备容纳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发散转接器 内,该第一端用于连接到排气供给或入口上,该第二端用于与主排气 管的入口和旁路的入口连接。.为了容纳主排气管和热交换器或旁路部分的独立的端部,转接器包括有效地将转接器的第二端划分成两个独 立开口的中央支撑件,两个独立开口中的一个用于接收主排气管的入 口端,另 一个用于接收旁路的入口端。该支撑件的横截面通常为"发夹" 的形式,当转接器安装到其端部上时,该"发夹"允许主排气管和旁路 以其平行关系基本上夹紧在一起。会聚转接器设置在主排气管和旁路 的出口端,用于将排气引导流向大气中。Rinckel的排气元件的整体结构稍微有些复杂,因为主排气管和旁 路通过具有相当复杂结构的转接器保持在一起。更具体地说,如上所 述,发散转接器形成有复杂的发夹式支撑件,该支撑件必须在排气元 件能被(很可能通过钎焊)连接在一起之前设置在主排气管和旁路的 端部上。部件的整个装配相当麻烦,并且很难实现在主排气管和旁路 的端部与发夹支撑件之间的适当的密封或结合,这可能影响排气元件 的综合性能并可能增加失效的可能性。以Behr GmbH & Co.KG的名义的国际专利申请7>开 WO2005/111385公开了 一种用于内燃机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 用于来自发动机的排气通过的第一细长流动通道和与该第一流动通道 相邻地布置的也用于排气通过的第二流动通道或旁路。第一和第二流 体通道容纳在共用的壳体和端盖或支架内,该端盖或支架装配到壳体 的端部,将第一和第二流动通道在其内保持就位。因此,该热交换器 可以被分类为内部旁路系统类。通过与壳体连通的管路提供介质,比 如冷却剂,用于在第一流动通道内的排气和该介质之间的热交换。具 有调整阀元件的阀门通道与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的入口端相通,用于 调节或调整流经第一或第二流体通道的排气的量。釆用内部旁路布置, 很难将第二或旁路通道与第一流动通道进行绝热,从而当两个通道通 常与介质或冷却剂接触时,两者之间不产生热交换。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专利技术中, 一对外部端板密封地附连到多个堆叠的管状构件的 横向端壁部分上和设置成通常平行布置的旁路管的端部上,从而形成具有外部旁路的热交换器,该外部旁路包括能以单一操作被钎焊在一 起的单个单元。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堆叠的管 状构件,所述管状构件限定穿过其的第一组流动通道。该管状构件具 有位于其每一端的凸起部分。该凸起部分在其内限定相应的入口孔和 出口孔。每个堆叠的管状构件的相应的入口孔和出口孔连通以限定用 于第一流体流动通过第一组流动通道的入口歧管和出口歧管。该管状 构件具有在堆叠的管状构件中接合在一起的相对的周边凸缘部分,以 在相邻的管状构件之间限定用于第二流体流动通过热交换器的第二组 流动通道。该管状构件还具有限定密封表面的横向端壁部分。波紋状 旁路管大致平行于所述多个堆叠的管状构件设置。该波紋状旁路管暴 露于外界空气中并具有相对的端部,该相对的端部限定用于额外的第 二流体流动通过其的开口端。该热交换器还包括一对分别地位于堆叠 的管状构件和波紋状旁路管的端部的外部端板。每个端板具有限定用 于允许第二流体流过第二组流动通道的第一开口的周边壁。该周边壁 密封地附连到所述多个堆叠的管状构件的横向端壁部分上,并且每个端板限定密封地附连到波紋状旁路管的端部部分中的一个上的第二开 口 。附图说明现在参照附图,以举例的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l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优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热交换器的侧视图3是沿图2所示剖面线3-3的热交换器的中心部分的剖视图4是形成构成附图1-3所示的热交换器的中心部分的板对或管 状构件的一部分的下板的内视图5是形成构成热交换器的中心部分的板对或管状构件的一部分 的上板的内视图6是图4中圆6所示的下板的一角的放大透视图;图7是图1所示的热交换器的顶板的顶视图8是图7所示的顶板的下侧的透视图9是图1所示热交换器的底板的顶视图10是图9所示底板的下侧的透视图11是形成图1所示热交换器的旁路部分的旁路管的透视图12是图ll所示旁路管的侧视图13是图11和12所示旁路管的顶视图14是图1所示热交换器的端板的透视图15是图14所示端板的端视图;以及图16是图1所示热交换器的右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图1中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热交换器10。 热交换器10由中心部分12和旁路部分14组成。中心部分12由多个 堆叠的管状构件16形成,所述管状构件16限定通过其的用于第 一流 体(比如冷却剂)流动通过热交换器10的第一组流动通道18 (参见 图3)。在相邻的管状构件16之间限定有用于第二流体(比如排气) 流动通过热交换器10的第二组流动通道20。紊流器21可以位于第二 组流动通道20内以增强热交换。虽然管状构件16可由单个管状元件 形成,但是它们也可以由上板和下板22、 24形成,因此它们也可以被 称为板对。管状构件16 (或板对)在其每个端部处具有凸起部分26、 28 (参见图4)。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凸起部分26、 28两者均位于 管状构件16的纵轴线29的一侧上。凸起部分26、 28具有相应的入口 孔或出口孔30 (参见图3),从而当管状构件16堆叠在一起时,该入 口/出口孑L 30相通以限定入口歧管和出口歧管32、 34。中心部分12 的顶板36设置有用于流体流入和流出入口歧管和出口歧管32、 34的 入口接头和出口接头40、 42。底板38没有形成在其内的凸起部分或 入口/出口孔,因此封闭了入口/出口歧管32、 34。旁路部分14由基本 上平行于中心部分12的底板38定位的波紋状旁路管44形成。旁路管44具有限定用于附加的第二流体流动通过其的开口端的端部部分46、 48。 一对外部端板50、 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包括: 多个堆叠的管状构件,所述管状构件限定通过其的第一组流动通道,所述管状构件具有位于其每一端的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限定相应的入口孔和出口孔,所述堆叠的管状构件中的每一个的相应的入口孔和出口孔连通以限定用于第一流体流动通过第一组流动通道的入口歧管和出口歧管,所述管状构件具有在所述堆叠的管状构件中接合在一起的相对的周边凸缘部分,以在相邻的管状构件之间限定用于第二流体流动通过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组流动通道,所述管状构件具有限定密封表面的横向端壁部分;波纹状旁路管,所述波纹状旁路管大致平行于所述多个堆叠的管状构件设置,所述波纹状旁路管暴露于外界空气中并具有相对的端部部分,该相对的端部部分限定用于额外的第二流体流动通过其的开口端; 一对外部端板,所述一对外部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堆叠的管状构件和所述波纹状旁路管的端部,每个端板具有限定用于允许所述第二流体流过所述第二组流动通道的第一开口的周边壁,所述周边壁密封地附连到所述多个堆叠的管状构件的所述横向端壁部分上,每个端板限定密封地附连到所述波纹状旁路管的端部部分中的一个上的第二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帕朗雄
申请(专利权)人:达纳加拿大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A[加拿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