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99105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缓冲结构,包括:一本体,概呈长条矩形体,本体上方具有一顶板,顶板具有一挡部,本体下方具有一第一底板与一第二底板,第一底板一侧中段具有一开槽,开槽两旁设有多个外插槽,外插槽与开槽之间设有多个内插槽;本体两侧具有多个外侧板连附于本体的第二侧板;本体的第二侧板相对处为一第一侧板,第一侧板开设有一开口;两个侧体,分别由一纸板所组构,其构造相同,方向相对,装设于本体的两侧;其下方具有一支撑板;支撑板上连设一缓冲板;支撑板上一端延伸一夹板及一垫片贴附于大缓冲翼及小缓冲翼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套装于笔记型计算机、液晶屏幕等易因碰撞而受损的产品两侧,以作为防护。(*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緩冲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以纸板所弯折、迭组而成 的緩冲结构。
技术介绍
产品自工厂产出,于陈列贩卖前必经由拍i运载送方能到达目的地,而在运 输过程中,为了避免产品因颠簸震动、外力碰撞或意外掉落等原因而对产品造 成伤害,通常都会在产品的外表加覆緩冲材料,尤以内部精密,外部精美的电 子、信息类产品,更需緩冲材料的防护。现有的緩冲材料,有保丽龙、塑料填充料、泡绵緩冲垫等,都具有良好的緩冲及防护的功效;但是,上述传统常用的緩沖材料,为达到緩冲保护的目的, 其厚度往往较大,占去包装上极大的体积,加上如保丽龙、泡绵之类的緩冲材 料,其开模的成本昂贵,无形中增加了运输载送及生产制造的成本,且上述緩 冲材料都为不易自然分解,燃烧又会产生毒气的材质,当产品被拆掉包装时, 上述緩冲材料就会随之丢弃,而形成环境保护上难以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緩冲结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符合 环保、不会产生污染、可回收再利用、易于加工制造、且成本低廉、以纸材作 为原料的緩沖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緩冲结构的具体内容为以板状纸材折迭而成,其包括一本体,概呈长条矩形体,所述本体上方具有一顶板,所述顶板具有一挡 部,所述本体下方具有一第一底板与一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一侧中段具有 一开槽,所述开槽两旁设有多个外插槽,所述外插槽与所述开槽之间设有多个内插槽;所述本体两侧具有多个外侧板连附于所述本体的一第二侧板,所述第 二侧板及所述第二底板两侧开设有多个插槽,所述第二侧板中段具有一支撑 片,所述支撑片套合于所述开槽中;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二侧板相对处为一第一 侧板,所述第 一侧板开i殳有一开口 ;两个侧体,分别由一纸板所组构,其构造相同,方向相对,装设于所述本 体的两侧;其下方具有一支撑板弯折围绕呈矩形状;所述支撑板上连设一緩冲 板,所述緩沖板延伸一侧緩冲板、 一大緩沖翼及一小緩冲翼,并弯折围绕呈矩 形状;所述支撑板上一端延伸一夹板及一垫片贴附于所述大緩冲翼及小緩冲翼 的一侧;所述緩冲板侧边延伸一第一插板及一第二插板迭并呈板状附于侧体的 一侧,所述第一插板及所迷第二插板上开设有一夹槽;所述本体两侧的插槽可与所述侧体的夹槽相套^妄,至所述侧体的支撑板及垫片贴抵所述本体,及所述侧体的侧緩冲板插抵本体的内插槽,使所述侧体套 组于本体两侧。所述本体的板状纸材,其展开的结构包括有一第一底板,其一侧中段具有一开槽,所述开槽两旁设有多个外插槽,所 述外插槽与所述开槽之间设有多个内插槽;一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底板相接续,所述第二侧板中段设有一开口,所 述开口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内翼;一顶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接续,所述顶板具有一挡部;一第二侧板,与所述顶板相接续,所述第二侧板两侧具有多个緩冲翼,所 述緩冲翼上分别具有平行排列的一第一折线、 一第二折线、 一第三折线、 一第 四折线、 一第五折线、 一第六折线;其中,所述第五折线与所述第六折线之间 为一外侧板,所述緩沖翼藉所述外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外侧板与所 述第二侧板间具有一第七折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顶板相邻的另 一侧中段设有一支撑片;一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接续,并于两者之间偏外侧处设有多个插 槽,所述插槽与所述外插槽于所述本体上的位置相对齐; 所述侧体的板状纸材,其展开的结构包括有 一第一插板,为一矩形板体;一第二插板,与所述第一插板相接续,所述第二插板与所述第一插板之间 具有一第十三折线,所述第二插板及所述第一插板之间与所述第十三折线垂直 处设有一夹槽;一緩冲板,与所述第二插板相接续,所述緩冲板与所述第二插板之间具有 一第十四折线;一侧緩冲板,与所述緩冲板相接续,所述侧緩冲板与所述緩沖板之间具有一第十五折线;一支撑板,与所述緩沖板相接续,所述支撑板上分具有一第十六折线及一 第十七折线;一夹板,与所述支撑板相接续;一垫板,与所述夹板相接续,所述垫板与所述夹板之间具有一第十八折线; 一大緩冲翼,位于所述垫体相对处,与所述侧緩冲板相接续,并与所述支 撑板相邻,所述大緩冲翼与所述緩冲板相对处设有一小緩冲翼,所述大緩冲翼 与所述小緩冲翼之间具有一第二十折线;所述大緩冲翼与所述緩冲板之间具有 一第十九折线;所述第十三折线、第十四折线、第十五折线、第十六折线、第十七折线、 第十八折线、第十九折线及第二十折线都呈平行排列。所述本体及侧体为瓦楞纸板。所述本体及侧体内具波浪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使用者欲保护笔记型计算机于包装内避免受到外力撞击而损坏时,可将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緩冲结构的开口对准笔记型计算机两侧套入,使笔记 型计算机紧贴开口的顶板、第二底板及位于两侧的内翼而不松动,并以顶板朝 上,支撑板朝下的方式置^:。如此,上方较不易受外力冲撞,故以单一一顶板作为支撑,加以挡部格挡, 防止笔记型计算机由上方脱出;下方则较易因意外掉落而与地面发生冲撞,故 除了有第 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双层防护外,两端另有支撑板所构成的矩形架体 托高支撑,外加底部中央的支撑片,使底部的结构强度更晋完善;本技术 实施例提供的緩冲结构的两侧有由緩冲翼折迭而成的方盒状结构,使易遭碰撞的两侧有极佳的緩冲力;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緩冲结构的开口相对处也为 易受外力撞击的区域,除有突出的第一底板的端缘外可作为防护外,两端由侧 体所构成的方盒状緩冲结构也足以确保笔记型计算机不致遭冲撞而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构件展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构件展开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构件立体外观图3b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构件另一立体外观图4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构件立体外观图4b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构件的另一立体外观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外观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状态。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 本体10-笔记型计算机II- 第一底板 110-开槽m-外插槽112-内插槽12- 第一侧板120- 开口121- 内翼13- 顶4反 130-挡部14- 第二侧板 140-支撑片141-緩冲翼1411-外侧板145-插槽15-第二底板2-侧体21- 笫一插板22- 第二插板23- 缓冲板231-侧缓冲板24- 大緩冲翼241-小緩冲翼25- 支撑板26- 夹板27- 垫板9-波浪状结构a-第一折线b-第二折线c-第三折线d-第四折线e-第五折线f-第六折线g-第七^斤线h-第八折线i-第九折线j-第十折线k一第十一折线1-第十二折线m-第十三折线n-第十四折线O-第十五折线p-第十六折线q-第十七折线r-第十八折线s-第十九折线t-第二十折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就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緩冲结构的结构组成,及所能产生的功效,配合图式,举一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緩冲结构,包括 一本体l,为板状纸材,其具有 一第一底板ll,其一侧中段具有一开槽110,开槽IIO两旁设有多个外插槽111,外插槽111与开槽110之间设有多个内插槽112;一第二侧板12,与第一底板ll相接续,第二侧板12中段设有一开口 120,开口 120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内翼121; —顶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结构,以板状纸材折迭而成,其包括: 一本体,概呈长条矩形体,所述本体上方具有一顶板,所述顶板具有一挡部,所述本体下方具有一第一底板与一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一侧中段具有一开槽,所述开槽两旁设有多个外插槽,所述外插槽与所述开槽之 间设有多个内插槽;所述本体两侧具有多个外侧板连附于所述本体的一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第二底板两侧开设有多个插槽,所述第二侧板中段具有一支撑片,所述支撑片套合于所述开槽中;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二侧板相对处为一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开设有一开口; 两个侧体,分别由一纸板所组构,其构造相同,方向相对,装设于所述本体的两侧;其下方具有一支撑板弯折围绕呈矩形状;所述支撑板上连设一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延伸一侧缓冲板、一大缓冲翼及一小缓冲翼,并弯折围绕呈矩形状;所述支撑板上一端延伸一 夹板及一垫片贴附于所述大缓冲翼及小缓冲翼的一侧;所述缓冲板侧边延伸一第一插板及一第二插板迭并呈板状附于侧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插板及所述第二插板上开设有一夹槽; 所述本体两侧的插槽可与所述侧体的夹槽相套接,至所述侧体的支撑板及垫片贴抵所述 本体,及所述侧体的侧缓冲板插抵本体的内插槽,使所述侧体套组于本体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博行
申请(专利权)人:森欣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