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9803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该触控式显示装置包括一框座,具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的二相对侧壁中的至少一个是为阶梯状,框座具有一凹口;一显示组件,设置于该容置槽内;以及一触控面板,设置于该容置槽内,且位于该显示组件上方,该容置槽的开口是暴露出该触控面板的一触控面,凹口暴露触控面板的一侧边,触控面板是可由凹口沿平行于触控面的方向移动离开或插入框座;一外框,包覆于框座以及触控面的边缘,外框具有外框开口,外框开口对应于框座的凹口处,使得触控面板可由凹口及外框开口移动至外框的外部。以便于进行重工的动作,亦不会伤害到触控式显示装置中其他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平面显示器技术的发展,平面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已有长足的进步,足 以胜任各种视听娱乐、专业研究的显示需求。相较于传统阴极射线管萤幕,平面显示器具有 低辐射、重量轻、体积小等优点,更由于制造工艺技术的进步带动平面显示器的成本下降, 使得平面显示器在市场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一般常见的平面显示器包括等离子体显 示器、液晶显示器以及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等,其中液晶显示器由于具有相对低 廉的成本,以及近年来业界不断致力研发,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拉高、显示色域增加 以及反应时间缩短,是逐渐成为市场上主流的平面显示器。为了符合现代人对于更便利、更直觉的人机界面的要求,近年来市场上是逐渐推 出具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是将触控面板以及显示组件整合至单一显示装置当中,让使用 者可藉由直接点选画面来进行各项操作。一般而言,具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是将触控面板 以及显示组件藉由双面胶贴合。请参照图1,其绘示现有技术利用双面胶贴合的触控式显 示装置。触控式显示装置100包括触控面板110、显示组件130以及双面胶150。显示组件 130包括显示面板131、背光模块132及外框133。触控面板110是经由双面胶150贴合于 外框133上,藉此将触控面板110迭置于显示面板131上。当触控面板110发生问题无法进行触控操作时,必须利用刀片、尼龙线或细钢丝 线等重工工具直接切割双面胶150,来分离触控面板110及显示组件130,进而更换故障的 触控面板110。但是这样的方式不但耗时,而且存在有容易使面板受到损坏,以及人员容易 于双面胶切割时受伤的问题。为了避免上述问题,业界更发展出一种利用外加夹持机构来夹持触控面板及显示 组件的方式。然而此种方式是增加了显示装置的厚度,同时更增加了重工步骤的复杂度,亦 无助于改善重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利用具有非均一宽度容置槽的框座,容置触 控面板及显示组件,并且使触控面板可移动于触控式显示装置的内外,以进行触控面板的 抽换。不需任何辅助工具即可进行重工的动作,亦不会伤害到触控式显示装置中其他元件。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包括一框座、一显示组件以及一触控面 板。框座具有一容置槽,容置槽的二相对侧壁中的至少一个是为阶梯状,框座具有一凹口。 显示组件设置于容置槽中。触控面板设置于容置槽内,且位于显示组件上方。容置槽的开 口是暴露出触控面板的一触控面,凹口暴露触控面板的一侧边,触控面板是可由凹口沿平 行于触控面的方向移动离开或插入所述框座;一外框,包覆于框座以及触控面的边缘,外框 具有外框开口,外框开口对应于框座的凹口处。根据本专利技术,再提出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包括一框座、一显示组件以及一触控面 板。框座具有一凹口,触控面板是位于显示组件上方,凹口暴露触控面板的一侧边,触控面 板是可由凹口沿平行于触控面的方向移动离开或插入框座;一外框,包覆于框座以及触控 面的边缘,外框具有外框开口,外框开口对应于框座的凹口处。框座仅容纳显示组件及触控 面板,且框座的开口是暴露出触控面板的一触控面。附图说明图1绘示现有技术利用双面胶贴合的触控式显示装置;图2A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式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B绘示图2A中框座的示意图;图3A绘示图2A的框座的立体图;图;3B绘示触控面板设置于图3A的框座中的立体图;图4绘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另一实施方式具有全面围绕触控面板未暴露于凹口的侧 边的框座的立体图;图5A绘示图2A中外框的立体图;图5B绘示触控面板设置于图5A的外框内的立体图;图6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外框的立体图;图7A绘示包括有控制电路模块的触控式显示装置的示意图;以及图7B绘示控制电路模块设置于外框外的触控式显示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号100、200、200,、200” 触控式显示装置110、250、250,触控面板130、230 显示组件131、231 显示面板132、232 背光模块133、270、270,外框150 双面胶210,210'框座2IOA 容置槽210b:凹口210S:容置槽的侧壁21IS 第一阶层212S 第二阶层213S、213S,第三阶层233 光学膜片234 光源250a 触控面250S 触控面板的侧边270b、270b,外框开口270c 第一侧面270d:第二侧面四0:控制电路模块292 触控面板连接线路294 控制线路310 衬垫具体实施例方式依照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触控式显示装置是利用框座容置显示组件以及触控面 板。框座具有容置槽,容置槽的侧壁为阶梯状,使得显示组件及触控面板可分别接触于容置 槽的侧壁。此外,触控式显示装置更利用框座的凹口,让触控面板可由凹口移动离开框座, 以进行重工。以下是提出一实施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然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 并不会限缩本专利技术欲保护的范围。再者,实施例的图式亦省略不必要的元件,以清楚显示本 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请同时参照图2A及2B,图2A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式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B绘示图2A中框座的示意图。触控式显示装置200主要包括一框座210、一显示组件230 以及一触控面板250。框座210具有一容置槽210A,容置槽210A的至少相对两侧壁210S是 为阶梯状。显示组件230设置于容置槽210A中,触控面板250亦设置于容置槽210A中,并 且位于显示组件230上方。容置槽210A的开口是暴露出触控面板250的一触控面250a。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中,显示组件230例如包括一显示面板231及一背光模块 232。背光模块232设置于显示面板231的下方,用以提供光线穿透通过显示面板231,以进 行画面的显示。背光模块232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233,设置于显示面板231异于触控面板 250的一侧,光学膜片233例如包括扩散板、增亮片、偏光片等。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32虽然以直下式背光模块为例进行说明,然实际应用时, 背光模块232亦可为侧向发光式背光模块,本专利技术对此并不多作限制。另外,背光模块 232的光源2;34例如是多个冷阴极灯管(Cold CathodeFluorescent Lamp, CCFL),或多个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再者,显示面板231可例如是一液晶显示面 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LCD panel),然而显示组件230的技术是不限制于 此,其他例如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PDP)、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 (Organic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panel, OELD panel)或者其^也平0H示0板均 可应用于此。本实施例中,由于光源234及光学膜片233均设置于框座210内,因此可将框座 210视为背光模块232的壳体,亦即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32可包括光源234、光学膜片233 以及框座210。并且更可于框座210的底面以及光源234之间,设置一反射板(未显示于图 中),例如一铝板,是提升整体光能的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包括:一框座,具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二相对侧壁中的至少一个是为阶梯状,所述框座具有一凹口;一显示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一外框,设置于所述框座上方,且包覆所述框座的边缘,所述外框具有外框开口,所述外框开口对应于所述框座的凹口处;以及一触控面板,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触控面板可在所述外框开口实质上对应于所述凹口处移动离开或插入所述框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升柏邵栋梁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