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控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81337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容式触控板,包括一底基层、一感应层和一表面层,所述各层均为透明材料,且可依序胶合迭接成一透明板体;所述感应层含有呈矩阵式交错设置的复数X轴线迹与Y轴线迹,且所述各个X轴线迹与Y轴线迹的前端分别设有接点,且分别电接于设置在面板边缘的银导路,并导接至一信号输出排线,使所述电容式触控板的感应信号可经由所述信号输出排线传送到后续的信号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X轴线迹与Y轴线迹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使个别X轴线迹上的各个感应单元彼此相连接,而个别Y轴线迹上的各个感应单元则彼此相间隔排列,并在各别的Y轴线迹上的任二相邻排列的感应单元之间设有桥接结构,使在个别Y轴线迹上的任二相邻排列的感应单元之间彼此相连接,而且绝缘于通过所述二相邻排列感应单元之间的Y轴线迹部分。(*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控板,具体地说,是一种将X轴与Y轴感应线 迹(Trace)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电容式触控板
技术介绍
已知的电容式触控板的结构大致包括一 X轴感应层及一 Y轴感应层, 使X、 Y轴感应层绝缘地设置该触控板体之内,并将X、 Y轴感应层分别 接地并连接至一控制电路,运作时,通过使用者的手指或导体碰触的瞬间 产生一个电容效应,因而可通过电容值变化确定手指或导体的位置;由于 电容式触控板可用手指进行输入,具有输入操作的便利性,而其输入操作 不需经过触压,不会让面板有承受反复应力、变形导致损害的缺点,且该 种触控板的组成构造简单、组件少,产品优良率高,并且适合大量生产以 降低成本;然而,由于已知电容式触控板是分别将X、 Y轴感应线迹设在 二个不同的平面上,因此在触控板的生产制程中,将设置在二个不同平面 上的X、 Y轴感应线迹迭接组合时,常会有对位不准确的现象发生,导致 触控板的电容感应信号的敏感度及精确度降低。因此已知的电容式触控板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将X轴向与Y轴向的感应线迹 (Trace)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电容式触控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容式触控板,包括一底基层、 一感应层和一表面层,所述各层 均为透明材料,且可依序胶合迭接成一透明板体;所述感应层含有呈矩阵式交错设置的复数X轴线迹与Y轴线迹,且所述各个X轴线迹与Y轴线迹 的前端分别设有接点,且分别电接于设置在面板边缘的银导路,并导接至 一信号输出排线,使所述电容式触控板的感应信号可经由所述信号输出排 线传送到后续的信号处理电路,其中,所述复数X轴线迹与Y轴线迹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使个别X轴线迹上 的各个感应单元彼此相连接,而个别Y轴线迹上的各个感应单元则彼此相 间隔排列,并在各别的Y轴线迹上的任二相邻排列的感应单元之间设有桥 接结构,使在个别Y轴线迹上的任二相邻排列的感应单元之间彼此相连 接,而且绝缘于通过所述二相邻排列感应单元之间的Y轴线迹部分。本技术的电容式触控板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电容式触控板,其中所述桥接结构包含一遮覆膜及一电导线, 所述遮覆膜为绝缘性的薄层,所述遮覆膜的遮覆面积至少覆盖所述通过在 Y轴线迹上的二相邻排列感应单元之间的X轴线迹部分,所述电导线设置 在所述遮覆膜的上表面,所述电导线二端延伸到所述遮覆膜之外而形成电 接部,利用所述遮覆膜设置在Y轴线迹上的二相邻排列感应单元之间,将 通过所述二相邻排列感应单元之间的X轴线迹部分给予绝缘覆盖,再通过 所述电导线二端的电接部恰分别电接于所述二相邻感应单元上,使在个别 Y轴线迹上的各个感应单元彼此电接连通。前述的电容式触控板,其中所述桥接结构包含一遮覆膜及一电导线, 所述遮覆膜为绝缘性的薄层,所述遮覆膜的遮覆面积至少覆盖所述在个别 Y轴线迹上的任二相邻排列感应单元的表面的一部分,所述遮覆膜上设有 至少二贯穿孔,使所述各贯穿孔的位置恰可分别对应于所述在Y轴线迹上 的二相邻感应单元上,所述电导线设置在所述遮覆膜的上表面且跨设于所 述的二贯穿孔之间,所述电导线二端敞露于所述二贯穿孔之中而形成电接 部,利用所述遮覆膜设置在Y轴线迹上的二相邻排列感应单元之间,通过 所述相邻排列感应单元之间的X轴线迹部分给予绝缘覆盖,再通过所述电 导线二端的电接部通过所述贯穿孔以分别电接于所述二相邻感应单元上, 使在个别Y轴线迹上的各个感应单元彼此电接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电容式触控板具有增进触控板感 应效能的敏感度及精确度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感应层的X、 Y轴线迹布置示意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在感应层上设置桥接结构的放大部分正面图3为图2沿C-C截线的侧面剖示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在感应层上设置桥接结构的放大部分正 面图5为图4沿D-D截线的侧面剖示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说明。 现请参阅图1 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感应层的X、 Y轴线迹 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在感应层上设置桥接结构的放大部 分正面图,图3为图2沿C-C截线的侧面剖示图。如图所示,本技术 第一实施例是一具透明板体的电容式触控板,主要包含底基层1、感应层 2、表面层3以及一桥接结构4。所述底基层1及表面层3为一高透光率的 绝缘性薄层板材,例如是玻璃、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聚酯 (Polythylene terephthalate , PET)、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olymethylmethacrylate , PMMA)或环烯烃共聚合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的薄膜材料;所述感应层2则可选用透明导电薄膜,例如是氧 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或是透明的有机导电材料薄膜,例如是聚乙撑 二氧噻吩(PEDOT)。所述感应层2设置在所述底基层1与表面层3之间, 且含有多数X轴向等距布置、彼此平行排列的透明X轴线迹(Trace)21,以 及多数Y轴向等距布置、彼此平行排列的透明Y轴线迹22,所述X轴线 迹21与Y轴线迹22呈矩阵式交错设置,所述个别X轴线迹上的各个感应 单元(induction-spot) 21a是彼此相连通的,而个别Y轴线迹22上的各个感应单元22a则彼此呈不连通的相间隔排列,所述线迹21、 22宽度通常约为 0.05 5mm,在X轴线迹21的一线端具有线迹接点24,在Y轴线迹22 的一线端具有线迹接点25,所述线迹接点24、 25可分别电接于面板边缘 的银导路7a、 7b,并连接至所述信号输出排线(未显示于图面),据此使所 述感应层2上的X轴线迹21与Y轴线迹22的感应信号可经由所述信号输 出排线传送到一后续信号处理电路(未显示于图面)。再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所述桥接结构4包含一遮覆膜41及一电 导线42,其中,所述遮覆膜41是釆用介电系数(permittivity)约为2 4且 具高透光率之绝缘性薄层材料,例如油墨或是高透光率的聚酯薄膜,所述 遮覆膜41的遮覆面积至少足可覆盖所述通过在Y轴线迹上的二相邻排列 感应单元22a之间的X轴线迹部分21b,而所述电导线42使用透明的有机 导电材料,例如是氧化铟锡、聚乙撑二氧噻吩,所述电导线42被设置在 所述遮覆膜41的上表面,且所述电导线二端延伸到所述遮覆膜之外而形 成电接部42a;所述桥接结构4与感应层2组合时,使所述的遮覆膜41设 置在Y轴线迹上的二相邻排列感应单元22a之间,将通过所述二相邻排列 感应单元之间的X轴线迹部分21b给予绝缘覆盖,而所述的电导线42 二 端的电接部42a恰可分别电接于所述二相邻感应单元22a上,据此使在个 别Y轴线迹22上的各个感应单元22a彼此电接连通,从而使X轴线迹21 与Y轴线迹22被设置在同一感应层表面上。如同上述结构设置,在X轴线迹21与银导路7a之间形成一个等效电 容,在Y轴线迹22与银导路7b之间亦存在一个等效电容,因此当手指或 导体碰触或轻滑过触控板表面时,信号处理电路通过由电容的变化,即可 判断导体或手指的碰触位置;据此本技术的透明触控板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式触控板,包括一底基层、一感应层和一表面层,所述各层均为透明材料,且可依序胶合迭接成一透明板体;所述感应层含有呈矩阵式交错设置的复数X轴线迹与Y轴线迹,且所述各个X轴线迹与Y轴线迹的前端分别设有接点,且分别电接于设置在面板边缘的银导路,并导接至一信号输出排线,使所述电容式触控板的感应信号可经由所述信号输出排线传送到后续的信号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数X轴线迹与Y轴线迹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使个别X轴线迹上的各个感应单元彼此相连接,而个别Y轴线迹上的各个感应单元 则彼此相间隔排列,并在各别的Y轴线迹上的任二相邻排列的感应单元之间设有桥接结构,使在个别Y轴线迹上的任二相邻排列的感应单元之间彼此相连接,而且绝缘于通过所述二相邻排列感应单元之间的Y轴线迹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德铮
申请(专利权)人:洋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