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控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17517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容式触控模块,包含第一导电层、硬质保护层以及导电膜;硬质保护层设置于第一导电层的上方;导电膜设置于该硬质保护层的上表面;其中,当一导体对象接触导电膜时,导电膜即与第一导电层产生电容耦合现象,且由于导电膜所覆盖的面积皆可导引电流,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容式触控模块在增加硬质保护层的厚度时,仍能保有良好的触控灵敏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控模块,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进步,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平板笔记型计算机等具有触控式 模块的电子装置也越来越普及,不仅如此,也有越来越多的家电用品采用了触控式的按键 技术,市面上的触控式模块依其设计原理可分为多个大类,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触控模块 为电阻式触控模块以及电容式触控模块。电阻式触控模块是利用手指或任意的物体按压面板表面,使面板内部的导电层产 生电压,进而检测面板表面受按压的位置;另一则为电容式触控模块,是利用手指或任意的 导电物体触碰面板表面,并与面板导电层所形成的电场产生电容耦合,以吸收面板表面的 微小电流,进而检测面板表面受触碰的位置。而在设计触控模块时,制造厂商总是希望能够设计出触控灵敏度高且耐用度高的 触控模块,但常常无法如愿,举例而言,请参阅图1,图1是为现有技术电容式触控模块的结 构示意图。电容式触控模块100是包含玻璃基板11、导电层12、硬质保护层13以及控制单 元14 ;其中,导电层12是镀附于玻璃基板11的上表面,并包含至少一导电图案121 ;硬质保 护层13是设置于导电层12之上;控制单元14则借由导线141电性连结于导电图案121。当使用者以手指碰触硬质保护层13于接触区域A1时,则手指会与导电图案121 表面的电场产生电容耦合,而控制单元14即得以检测受触碰的位置,然而,因电容耦合所产生的感应电容的计算公式为C = 〃j其中C为感应电容值,£为硬质保护层13的介电常数,A为接触区域A1的面积,d则为硬质保护层13的厚度,可以清楚知道,当硬质保护层13 的材质固定而使介电常数£固定时,感应电容C的大小是与接触区域A1的面积A成正比, 并与硬质保护层13的厚度d成反比。但是,由于使用者手指碰触硬质保护层13的接触区域A1通常变化不大,当电容式 触碰模块100欲使用在较恶劣的使用条件而需要增加硬质保护层13的厚度d时,感应电容 C即会因此变小,而使得电容式触碰模块100的触控灵敏度降低。综合以上所述,由于感应电容C的大小是与硬质保护层13的厚度d成反比,故增 加硬质保护层13的厚度d以保护电容式触碰模块100的其它组件时,触控灵敏度则会因此 降低。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模块,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与目的缘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模块,该电容式触控模块 具有至少一导电膜设置于该硬质保护层的上表面,借以使电容式触控模块受到触碰时能够3产生耦合电容的面积增加。本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一种电容式触控模块,包含一第一导电层,该第一导电层包含至少一导电图案;一硬质保护层,设置于该第一导电层的上方;以及至少一导电膜,设置于该硬质保护层的上表面;其中,当一导体对象接触该导电膜时,该导电膜即与该第一导电层产生一电容耦 合现象。上述的电容式触控模块,其中,还包含一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利用至少一导线电 性连结于该导电图案。上述的电容式触控模块,其中,该导电膜的面积小于该导电图案的面积。上述的电容式触控模块,其中,还包含一基材,该基材布设于该第一导电层的下方。上述的电容式触控模块,其中,该第一导电层镀附于该基材的上表面。上述的电容式触控模块,其中,该基材为一透明基材。上述的电容式触控模块,其中,还包含一液晶显示层,该液晶显示层设置于该基材 的下方。上述的电容式触控模块,其中,还包含一第二导电层,该第二导电层设置于该基材 与该液晶显示层之间。本技术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相较于现有的电容式触控模块,本技术设置导电膜于硬质保护层的上表面, 借以使电容式触控模块受到触碰时能够与第一导电层产生耦合电容的面积增加,进而增加 感应电容,也因此提升电容式触控模块的触控灵敏度以及硬质保护层的厚度设计空间。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 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电容式触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容式触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有液晶显示层的电容式触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为具有多个导电膜的电容式触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电容式触控模块100玻璃基板11导电层12导电图案121硬质保护层13控制单元14导线1414接触区域A1厚度d电容式触控模块200、200,第一导电层21导电图案211硬质保护层22导电膜23控制单元24导线241基材 25液晶显示层26第二导电层27接触区域A2等效接触区域A2,电容式触控模块300第一导电层31导电图案311a、311b、311c硬质保护层32导电膜 33a、33b、33c控制单元34导线341a、341b、341c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触控模块,尤指一种电容式触控模块。以下兹列举一较佳 实施例以说明本技术,然本领域技术人员皆知此仅为一举例,而并非用以限定实用新 型本身。有关此较佳实施例的内容详述如下。请参阅图2,图2是为本技术电容式触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电容式触控模块 200,包含第一导电层21、硬质保护层22以及导电膜23 ;其中,第一导电层21包含至少一导 电图案211 ;硬质保护层22是设置于第一导电层21的上方,且于本实施例中的较佳者,第 一导电层21可以是镀附于硬质保护层22的下表面;导电膜23是设置于硬质保护层22的 上表面,且于本实施例中的较佳者,导电膜23是镀附于硬质保护层22的上表面。更进一步,电容式触控模块200还可以包含控制单元24,控制单元24是利用至少 一导线241电性连结于导电图案211,借以检测电容式触控模块200受到导体对象(图未 示)触碰时所产生的微小电流。举例而言,当导体对象接触导电膜23于接触区域A2时,导体对象则会通过整个导 电膜23的等效接触区域A2’与第一导电层21的导电图案211产生电容耦合现象,其中等 效接触区域A2’即为导电膜23所在的区域,而于本实施例中的较佳者导电膜23的面积是 小于或等于导电图案211的面积。由上述举例可以清楚知道,相较于现有技术的电容式触控模块100,若使用者以手指碰触电容式触控模块200,则接触区域A1与接触区域A2的面积是相同的,然而由于导电 膜23所在的区域皆会传导电荷,因此使用者的手指是通过等效接触区域A2’与导电图案 211产生电容耦合现象,而等效接触区域A2’的面积是大于接触区域A2的面积,因此,当现 有技术的电容式触控模块100中的硬质保护层13与电容式触控模块200中的硬质保护层22采用同一材质且同样厚度时,通过感应电容的计算公式C = 可以知道,电容式触控模a块200受触碰所产生的感应电容是大于现有技术的电容式触控模块100受触碰所产生的感 应电容。综合以上所述,由于使用者以手指碰触电容式触控模块200时,使用者的手指是 通过等效接触区域A2’与导电图案211产生电容耦合现象,因此能够产生较大的感应电容, 换以言之,即能具有较佳的触控灵敏度,而若要获得与现有技术相同的触控灵敏度,则能够 采用更厚的硬质保护层22。请继续参阅图3,图3是为具有液晶显示层的电容式触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与前 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式触控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导电层,该第一导电层包含至少一导电图案;  一硬质保护层,设置于该第一导电层的上方;以及  至少一导电膜,设置于该硬质保护层的上表面;  其中,当一导体对象接触该导电膜时,该导电膜即与该第一导电层产生一电容耦合现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世欣
申请(专利权)人:晶宏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