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电子纸显示器照明结构,包含一表面盖板,在其底表面的四周边缘区域设有由不透光或低透光率材料所形成的黑框;一照明模块,其具有一导光板及数个点状光源,所述点状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外侧端面部位,所述照明模块使用光学胶贴合在所述表面盖板的底面,其中,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表面盖板的黑框部位的交叠区域范围内设有一光反射元;以及一电子纸显示模块,其使用光学胶贴合在所述照明模块的底面;借由所述光反射元的设置以便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表面盖板的黑框部位的交叠区域范围内形成全反射效应,革除在黑框部位附近的显示屏上产生鬼影现象的缺失。示屏上产生鬼影现象的缺失。示屏上产生鬼影现象的缺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medium layer),且所述光疏介质层的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小于所述导光板的折射率;优选,所述光疏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1.4;优选,所述光疏介质层为一空气层或真空层。
[0007]根据本技术,其中,所述光疏介质层设置于所述黑框的区域内,且所述光疏介质层的内侧边缘与所述黑框的内侧边缘之间的间距约为0.5mm至2mm。
[0008]根据本技术,其中,所述光反射元为一镜面或是白色反光面。
[0009]此将于下文中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其他功能及技术特征,熟悉本技术者熟读文中的说明后即可据以实现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传统的电子纸显示器的平面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沿II
‑
II截面线的叠层组合结构的侧剖面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叠层组合结构的侧剖面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叠层组合结构的侧剖面示意图。
[0014]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0015]10 电子纸显示模块;
[0016]20 照明模块;
[0017]21 导光板;
[0018]22 点状光源;
[0019]30 表面盖板;
[0020]31 黑框;
[0021]31a 黑框的内侧边缘;
[0022]40 光学胶;
[0023]41 光疏介质层;
[0024]41a 光疏介质层的内侧边缘;
[0025]51 镜面;
[0026]LR 光反射元;
[0027]SD 光影纹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于下文中将以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其中,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艺的人士的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之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9]在图3及图4中分别描述了本技术的电子纸显示器照明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其包含一电子纸显示模块10、一照明模块20以及一表面盖板30。
[0030]电子纸显示模块10为一具备低功率消耗及可挠性的反射式显示器,使用电泳式技
术或胆固醇式液晶技术将影像信号以影像画面呈现在电子纸显示模块10的显示面上。
[0031]照明模块20包含一导光板21,在导光板21的一侧端面部位设置多个点状光源22,例如是LED或是Mico LED;其中,点状光源22从导光板21一侧端面投射光线,并使投射光线转成一向下射出的面光源(Area Light)。导光板21的面积与电子纸显示模块10的可视区互相吻合,以便对电子纸显示模块10的可视区提供良好的光线照明。导光板21的材质选自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酯(PET)材料,但使用的种类并不以前述材料为限。为使导光板21可形成光线亮度均匀分布的面光源,可在导光板21的板体上设置多个散光点(未显示于图面),用以将来自点状光源22的入射光转成均匀化分布在板体的光线;其中,散光点可选用折射率高于该导光板21基材的材料,亦可使用在该导光板21的板体上设置凹入表面的空穴或是突出表面的凸点,并利用散光点在导光板21上的疏、密分布,以造就导光板21上的光线亮度均匀分布效果。
[0032]表面盖板30为一具有优良机械强度的高透光率的薄板,其材料是选自于各种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酯(PET)、环烯烃共聚合物(COC)或环烯烃聚合物(COP)等,但实施范围不以前述材料为限。其中,在表面盖板30的底表面的四周边缘区域设有黑框31,黑框31是由非导电性材料制作而成的不透光或低透光率薄膜层,前述非导电性材料可选用油墨或光阻(photoresist)等材料,但可实施的材料范围不以此为限;前述非导电性材料可借由印刷、溅镀、涂布等技术手段,于表面盖板30的底表面周缘部位形成厚度15μm以上的薄膜层。表面盖板的黑框31可遮蔽位于下方的照明模块20边缘的点状光源22及电子纸显示模块10的周边线路区,以提升整体装置的美观性。
[0033]电子纸显示模块10、照明模块20以及表面盖板30被依序叠层组合,并使用光学胶40将各叠层贴合成一体,例如OCA光学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OCR光学胶(Optical Clear Resin)或是SCA光学胶(Solid Optically Clear Adhesive)。
[0034]其中,在导光板21与表面盖板的黑框31的交叠区域范围内设有一光反射元LR,在图3所描述的第一实施例中,该光反射元LR为一光疏介质层41,令该光疏介质层41的折射率小于导光板21的折射率,例如导光板21为折射率1.491的PMMA材质,该光疏介质层41可为折射率小于1.40以下的材料(例如透明树脂),优选为折射率趋近1的空气层或真空层,前述光疏介质层41的设置在导光板21与表面盖板的黑框31的交叠区域范围内形成全反射效应,因此从导光板21侧面入射的光线即不会受到该黑框31的影响,据此可改善在黑框部位附近的显示屏上产生鬼影现象的问题;此外,通过实验表明,较佳的设置结构是该光疏介质层41的内侧边缘41a与该黑框的内侧边缘31a之间保持约为0.5 mm至2 mm的间距,可获得较佳的消除鬼影现象的效果。
[0035]再者,于图4所描述的第二实施例中,该光反射元LR亦可为一设置在该黑框31底面的镜面51(或是白色反光面),通过在导光板21与表面盖板的黑框31的交叠区域范围内设置高效率的光反射介面,因此从导光板21侧面入射的光线即不会受到该黑框31的影响,可革除在黑框部位附近的显示屏上产生鬼影现象的问题。
[0036]尽管已参考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例完整说明本技术,但应理解,前述实施例仅为了便于进一步说明的实施范例,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以该说明为限,熟悉此项技术人士会明白各种变化及修改,而此类变化及修改应理解为包括于由随附申请专利范围所定义的本技术的范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电子纸显示器照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表面盖板,在其底表面的四周边缘区域设有由不透光或低透光率材料所形成的黑框;一照明模块,其具有一导光板及数个点状光源,所述点状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外侧端面部位,所述照明模块配置在所述表面盖板的底面,使用光学胶与所述表面盖板贴合,其中,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表面盖板的黑框部位的交叠区域内设有一光反射元;以及一电子纸显示模块,其设置在所述照明模块的底面,使用光学胶与所述照明模块的导光板底面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电子纸显示器照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反射元为一光疏介质层,且所述光疏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导光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志强,林孟癸,蔡锦安,杨立业,黄怡菁,崔芷榕,
申请(专利权)人:洋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