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开口交叉编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75995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间结构领域应用的一种形式,具体为顶部开口交叉编织结构。该结构由多个平面桁架单元(1)组合而成,多个平面桁架单元(1)环绕在顶部开口处,围成顶部开口的形状;任意一个平面桁架单元与与其交叉的平面桁架单元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承载力高,自重轻,外观规律性好,造型美观。(*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间结构领域应用的一种形式,具体为顶部开口交叉 编织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结构是承受、传递建筑所受各种力的骨架。近年来,空间结构由 于自重轻、承载力大,发展迅速,人们发展了多种新型的空间结构形式。当人们在考虑发展新型的空间结构形式时,往往局限于各种结构单元 的组合,如传统的由板壳单元构成的薄壳结构、折板结构,由梁单元构成 的网壳结构,由杆单元构成的网架结构,由索单元构成的悬索结构等,以 及由两种或几种单元组合而成的结构形式,如梁单元和索单元组合而成的 张弦梁结构,杆单元和索单元组合而成的索穹顶结构等等。随着我国体育、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体育、文化建筑的建设需求也 空前高涨。大量体育建筑往往跨度巨大,同时由于比赛本身的需要,需要 在穹顶开设巨大洞口,这些建筑条件都给结构的布置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顶部开口交叉编织结构,该编织结构将普通的 平面桁架结构重新组合、布置,即将平面桁架单元根据顶部开口的走向, 环绕布置,相互交叉,形成编织状,共同受力,构成顶部开口的形状。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该编织结构由多个平面桁架单元组 合而成,多个平面桁架单元环绕在顶部开口处,围成顶部开口的形状。任 意一个平面桁架单元与与其交叉的平面桁架单元焊接,两个平面桁架单元 端部的交叉节点支撑在支座上。当顶部开口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时,平面桁架单元沿切线方向布置。任意相邻的两个平面桁架单元之间的角度小于等于90度。当顶部开口形状为多边形时,平面桁架单元沿多边形的边长方向布置。所述的开口形状可以是多边形,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 在该结构中,平面桁架的单元围绕开口布置成相互交叉的形式,使结构由二维状态扩展到三维受力状态,平面桁架单元可以连通,也可以在开口附件处截断。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由于本技术是经典平面桁架结构的组合,充分发挥了平面桁架 受力均匀的优势,结构承载力大,自重轻;2) 由于本技术是桁架结构的组合,属高次超静定体系,刚度大, 整体稳定性好,抗震性能好;3) 由于本技术在实际受力时,多榀桁架整体承载,所以能更好的 适应局部超载,不对称荷载等恶劣条件,对于安装中的不同步提升或地基 不均匀沉降抵抗性强;4) 由于本技术桁架结构围绕顶部开口对称布置,所以整体结构造 型美观,节奏感强,规律性好。附图说明图1平面桁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顶部开口形状为圆形的交叉编织结构平面图 图3顶部开口形状为矩形的交叉编织结构平面图 图4顶部开口形状为六边形的交叉编织结构平面图 图5顶部开口形状为多边形的交叉编织结构平面图 图6顶部开口形状为椭圆形的交叉编织结构平面图图中1、平面桁架单元,2、顶部开口的形状,3、交叉节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顶部开口形状为圆形,平面桁架单元l沿 着圆形的切线方向均匀布置,每个平面桁架单元与与其相交的平面桁架单元在交点处进行焊接。同时,结构可以独立承载也可以在两个平面桁架单 元端部的交叉节点3处与柱子等支座支撑,构成结构的穹顶结构。平面桁架围绕圆形洞口走向,环向布置,各榀桁架相互交叉,即构成 交叉编织结构。桁架可以根据受力需要,布置成直通的形式,也可以在开 口处截断,以避免开口处过于复杂的受力。平面桁架单元的数量、交叉角度,可以根据实际结构受力及外观需要 布置,本实施例中每相邻的两个平面桁架单元的交角均小于90度。平面桁架单元的结构如图l所示,a为桁架上弦杆,b为桁架下弦杆,c为桁架腹杆,三者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铰接。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顶部开口的形状为矩形,如图3所示,单个平面桁架单元沿着矩形的边长方向布置,相 邻的两个平面桁架单元成90度,并且在交叉的节点处进行焊接。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顶部开口的形状为六边形,如图4所示,单个平面桁架单元沿着六边形的边长方向布置。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顶部开口的形 状为多边形,如图5所示,单个平面桁架单元沿着多边形的边长方向布置。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顶部开口的形状为椭圆形,如图6所示,单个平面桁架单元沿着椭圆形的切线方向布置。权利要求1、顶部开口交叉编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由多个平面桁架单元(1)组合而成,多个平面桁架单元(1)环绕在顶部开口处,围成顶部开口的形状;任意一个平面桁架单元与与其交叉的平面桁架单元焊接,两个平面桁架单元端部的交叉节点(3)支撑在支座上。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顶部开口交叉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当顶部开 口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时,平面桁架单元(1)沿切线方向布置。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顶部开口交叉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当顶部开 口形状为多边形时,平面桁架单元(O沿多边形的边长方向布置。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部开口交叉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 的两个平面桁架单元之间的角度小于等于90度。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空间结构领域应用的一种形式,具体为顶部开口交叉编织结构。该结构由多个平面桁架单元(1)组合而成,多个平面桁架单元(1)环绕在顶部开口处,围成顶部开口的形状;任意一个平面桁架单元与与其交叉的平面桁架单元焊接。本技术整体结构承载力高,自重轻,外观规律性好,造型美观。文档编号E04B1/342GK201347585SQ20082012453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9日专利技术者刘先明, 翼 彭, 曹万林, 金 王, 重 范 申请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顶部开口交叉编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由多个平面桁架单元(1)组合而成,多个平面桁架单元(1)环绕在顶部开口处,围成顶部开口的形状;任意一个平面桁架单元与与其交叉的平面桁架单元焊接,两个平面桁架单元端部的交叉节点(3)支撑在支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重刘先明曹万林彭翼王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