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栓塞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698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血管栓塞器,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制成一根直径较小的一次螺旋圈,然后将一次螺旋圈绕制成直径较大的二次螺旋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是: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结构独到的血管栓塞器,其生物相容性优于现有316L不锈钢、具有特异的形状记忆功能,使用方便,性能可靠。(*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血管栓塞器,尤其是金属丝制成的血管栓塞器。血管瘤是一种危险性很高的疾病,常可导致血管堵塞或血管破裂。为治疗该疾病,常先用专门器械—血管栓塞器将血管和血管瘤之间的通道堵塞,待肿瘤萎缩后,再行手术摘除。现有的血管栓塞器是由钨丝制成的螺旋圈,与导丝连成一体,到达植入点后,需通上合适的电流,将其和导丝的连接部位熔断,从而使其独立留于人体内起到栓塞作用。然而,现有的血管栓塞器在使用上不够方便,需要电流控制,生物相容性不够好,现有血管栓塞器还会在血管内游移。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相容性好,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的血管栓塞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血管栓塞器,其特征是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制成一根直径较小的一次螺旋圈,然后将一次螺旋圈绕制成直径较大的二次螺旋圈。本技术的特点是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结构独到的血管栓塞器,其生物相容性优于现有316L不锈钢、具有特异的形状记忆功能,其结构为二次螺旋圈,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较低温度(≤10℃)时,可自动伸展为小直径的一次螺旋圈,到达人体温度(37℃)附近,会自动收缩为大直径的二次螺旋圈。此时可将其留置于人体内,起到栓塞血管与血管瘤之间通道的作用。综合而言1.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2.使用过程与传统栓塞器相近,易为手术医师所接受。3.无需通电熔断过程,手术简单易行。4.导丝可反复使用,明显降低手术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包括外鞘管、内鞘管和导丝组成的植入装置。图2为用于人体到达人体温度(37℃)附近时,自动收缩为大直径的二次螺旋圈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制一由外鞘管1、内鞘管2和导丝3组成的植入装置(如附图1所示),用于将本栓塞器4植入人体。本技术的制法是用直径≤0.1mm的镍钛合金丝材绕制直径≤1.0mm的一次螺旋圈(0.8-1mm),加热到700℃,保温30分钟左右,完成其定型过程。随后,将一次螺旋圈绕制成直径3-5mm的二次螺旋圈,再加热到450℃,保温30分钟左右,使其获得双向形状记忆功能。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为1.将本栓塞器置于温度低于10℃的环境中,使其自动伸展为一次螺旋圈。2.将导丝经选定的路径插入人体,使其末端到达需放置栓塞器的位置(下称目标位)。3.沿导丝插入植入装置的外鞘管,直至靠近目标位。4.将一次螺旋圈套于导丝之上。5.沿导丝插入内鞘管。6.利用内鞘管将栓塞器推出外鞘管,推进目标位,依靠体温加热,栓塞器将自动收缩为二次螺旋圈(如图2所示),类似弹簧状,从而起到栓塞作用。7.视血管瘤大小,确定所用栓塞器数量,操作过程重复第1、5和6步动作,直至栓塞过程全部完成。权利要求1.一种血管栓塞器,其特征是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制成一根直径较小的一次螺旋圈,然后将一次螺旋圈绕制成直径较大的二次螺旋圈。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栓塞器,其特征是一次螺旋圈直径小于1.0mm,二次螺旋圈的直径3-5mm。专利摘要一种血管栓塞器,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制成一根直径较小的一次螺旋圈,然后将一次螺旋圈绕制成直径较大的二次螺旋圈。本技术的特点是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结构独到的血管栓塞器,其生物相容性优于现有316L不锈钢、具有特异的形状记忆功能,使用方便,性能可靠。文档编号A61B17/12GK2446959SQ0024081公开日2001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31日专利技术者杨恒, 王利明, 王兰英, 曹文涛, 伊胜宁 申请人:江阴法尔胜吉特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血管栓塞器,其特征是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制成一根直径较小的一次螺旋圈,然后将一次螺旋圈绕制成直径较大的二次螺旋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恒王利明王兰英曹文涛伊胜宁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法尔胜吉特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