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用于将输注介质递送给患者/用户的输注介质递 送装置,其中所述递送装置包括基部和可连4妄于该基部的耐用部件,其中所 述基部可固定于患者/用户的皮肤,并在使用指定次数后可被移除和予以弃 置。
技术介绍
某些慢性病可根据现代医疗技术通过向患者/用户体内递送药物或其他 物质而予以治疗,递送可以是以连续的方式递送或者在特定时刻递送或者是 在全部时间内每隔一段时间递送。例如,糖尿病就是一种慢性病,其可以通 过在适当的时刻向患者/用户体内递送定量的胰岛素而予以治疗。对患者/用 户提供胰岛素治疗的一些通常方式包括通过手动操作的注射管或胰岛素笔来 递送l炱岛素。然而,其他现代系统使用可编程泵来向患者/用户递送受控量的 胰岛素。泵型递送装置被配置为外部装置(与患者连接)或植入式装置(植入患 者体内)。外部泵型递送装置包括被设计为在固定场所(例如,在医院或诊所) 使用的装置,还包括配置为非固定或便携使用(患者携带)的装置。 一些外 部泵型递送装置的例子已在以下专利申请中有所描述已公布的PCT申请 WO 01/70307 (PCT/USOl/09139),其名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将输注介质递送给用户的递送装置,该装置包括: 适于用户携带的第一外壳部件; 配置成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选择性地、操作性地接合和分离的第二外壳部件; 由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第二外壳部件中的一个外壳部件所支承的储液器; 驱动装置和针式插入装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针式插入装置中的至少一种由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中的另一外壳部件相对于支承所述储液器的外壳部件而支承,这样,当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操作性地接合时,所述储液器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针式插入装置中的至少一种操作性地连接;以及 包括第一磁体和第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US 2006-8-23 60/839,8221、一种将输注介质递送给用户的递送装置,该装置包括适于用户携带的第一外壳部件;配置成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选择性地、操作性地接合和分离的第二外壳部件;由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第二外壳部件中的一个外壳部件所支承的储液器;驱动装置和针式插入装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针式插入装置中的至少一种由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中的另一外壳部件相对于支承所述储液器的外壳部件而支承,这样,当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操作性地接合时,所述储液器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针式插入装置中的至少一种操作性地连接;以及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第一对磁体,所述第一磁体被支承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所述第二磁体被支承于所述第二外壳部件,并按如下位置放置当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操作性地接合时,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第一磁体发生磁相互作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 中的每一个磁体都具有磁极,当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为了 操作性地接合而被正确对齐并被放置在一起时,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 体中的每一个磁体的磁极都面对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中的另 一磁体 的磁极,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兹体相面对的磁极极性相反,这 样,当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操作性地接合时,所述第一磁 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彼此互相吸引。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递送装置,还包括包括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的第二对磁体,其中,所述第三磁体和所述第 四》兹体中每一个磁体都具有磁极,当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 为了操作性地接合朝对方放置但未正确对齐时,所述第三磁体和所述第四磁体中每一个磁体的磁极都面对所述第三磁体和所述第四磁体中另 一磁体的磁 极,并且其中所述第三磁体和所述第四磁体相面对的磁极极性相同,这样, 当所述第 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为了操作性地接合朝对方放置但未 正确对齐时,所述第三磁体和所述第四磁体互相排斥。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石兹体和所述第四磁体 彼此相对放置,使得当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为才喿作性地接 合而朝对方放置但未正确对齐时,所述第三》兹体和所述第四》兹体朝为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操作性地接合而正确对齐所述第一外壳部件 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的方向传递排斥力。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 二外壳部件操作性地接合时,所述第三磁体和所述第四i兹体彼此冲黄向偏移地 放置。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递送装置,该装置还包括 包括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三磁体的第二对磁体,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中的每一个^f兹体都具有》兹才及,当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 壳部件为了操作性地接合朝对方放置但未正确对齐时,所述第一^ 兹体和所述 第三磁体中的每一个磁体的磁极都面对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中另一 磁体的磁极,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的相面对磁极极性相同, 这样当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为了操作性地接合朝对方放置 但未正确对齐时,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彼此互相排斥。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兹体和所述第三^兹体 彼此相对放置,使得当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为操作性地接 合朝对方放置但未正确对齐时,所述第一石兹体和所述第三磁体朝为所述第一 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操作性地接合而正确对齐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 所述第二外壳部件的方向传递排斥力。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 二外壳部件操作性地接合时,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彼此横向偏移地 放置。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 中的每一个磁体都具有磁极,当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为了 操作性地接合朝对方放置但未正确对齐时,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中 的每一个磁体的磁极都面对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中的另一磁体的磁 极,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兹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相面对的磁极极性相同,这样, 当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为了操作性地接合朝对方放置但未 正确对齐时,所述第一》兹体和所述第二^兹体彼此互相排斥。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兹体和所述第二》兹 体彼此相对放置以朝为所述第 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操作性地接合 而正确对齐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的方向传递排斥力。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 第二外壳部件操作性地接合时,所述第 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彼此横向偏移 地放置。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具有第一 表面,用于当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操作性地接合时与所述 第二外壳部件上的对应表面相接合,其中,所述第一外壳部件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外壳部件的所述对应表面被成形为当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 述第二外壳部件操作性地接合时,所述第一外壳部件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迷 第二外壳部件的所述对应表面相互匹配。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对应表 面均具有倾斜的表面。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倾斜的第一表面和倾斜的对 应表面被设置成当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为操作性地4^ 而放置在一起时,所述倾斜的第一表面和所述倾斜的对应表面相邻接并迫使 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为操作性地接合朝对齐位置移动。15、 一种将输注介质递送给用户的递送装置,该装置包括 适于用户携带的第一外壳部件;配置成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选择性地、操作性地接合和分离的第二外壳 部件;由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第二外壳部件中的一个外壳部件所支承的储液器;驱动装置和针式插入装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驱动装置和针式插入装置 中的至少 一种由所述第 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中的另 一外壳部件相 对于支承所述储液器的外壳部件而支承,这样,当所述第一外壳部件与所述 第二外壳部件操作性地接合时,所述储液器与所述驱动装置和针式插入装置 中的至少一种操作性地连接;以及由所述第 一外壳部件支承的第 一磁体以及由所述第二外壳部件支承的磁 吸f 1材料和,兹响应装置中的至少 一种,所述》兹吸$ I材料和》兹响应装置中的至 少 一种按如下位置放置当所述第 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操作性地 接合时,所述磁吸引材料和磁响应装置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第一/f兹体发生磁 相互作用。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兹吸引材料和》兹响应装 置中的至少一种包括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才喿作性地接 合时被所述第一磁体吸引的》兹吸引材料。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磁吸引材料和磁响应装 置中的至少一种包括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操作性地接合时提供信号或改 变状态的磁响应装置。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递送装置,该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磁响应装置操作性地连接的用户可感知指示器,用于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操作性地接合时提供用户可感知的指示以响应 所述,兹响应装置的信号或状态改变。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的用户可感知的指示包 括至少下列之一听觉指示、视觉指示和触觉指示。20、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和针式插入装 置中的至少一种包括用于选择性地驱动来自所述储液器的流体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递送 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磁响应装置操作性地连接的电子控制装置,该电子控制装 置用于根据来自所述》兹响应装置的信号或者所述磁响应装置的状态来控制所 述驱动装置。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电子控制装置配置成抑 制所述驱动装置的运行,除非来自所述磁响应装置的信号或者所述^f兹响应装 置的状态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操作性地接合时的信号或 状态一致。22、 一种将输注介质递送给用户的递送装置,该装置包括适于用户携带的第一外壳部件和第二外壳部件,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 述第二外壳部件配置成为运行而选择性地接合在一起,并且选择性地彼此 分离;由所述第一外壳部件支承的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 储液器外壳、在所述储液器的内部之内可移动以选择性地改变所述储液器内部容积的柱塞头以及从所述柱塞头延伸至所述储液器外壳之外的柱塞轴;具有开口側的螺母元件,所述螺母元件;陂支承从而与所述储液器的柱塞 轴具有固定的关系,所述螺母元件具有在相对于所述螺母元件的第一方向上 的多个位置中的^f壬^r一个位置配合螺紋轴的结构,由所述第二外壳部件支承的可转动引导轴,用于绕转动轴线转动,所述可转动引导轴由所述第二外壳部件支承,并按如下位置放置当所述第一外 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为操作性地接合而被放置在一起时,所述可转动引导轴穿过所述螺母元件的开口侧与所述螺母元件螺紋配合。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螺母元件包括 大体为U形的元件,所述U形元件具有被其间空隙隔开的成对的臂。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柱塞轴包括 成对的杆,每根杆分别从所述柱塞头延伸至所述U形元件的一个臂。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螺母元件和至少一根所 述杆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可^^测部件,并且,所述递送装置还包括传感器,所 述传感器设置为检测所述可检测部件以提供对应于所述可检测部件位置的信 号,其中所述可检测部件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储液器的填充状态。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可检测部件包括磁性材料。27、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螺母元件包括 可检测部件,并且所述递送装置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祐:设置成检测所述可检测部件以提供对应于所述可检测部件位置的信号,其中所述可检 测部件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储液器的填充状态。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可检测部件包括磁性材料。29、 一种将输注介质递送给用户的递送装置,该装置包括 适于用户携带的可抛弃式外壳部件;耐用外壳部件,所述耐用外壳部件配置成与所述可抛弃式外壳部件选择性地接合和分离,从而无需弃置所述耐用外壳部件即可允许对所述可抛弃式外壳部件的弃置,所述耐用外壳部件具有封闭的内部空间;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具有用于容纳流体介质的内部和在所述储液器的内 部可移动的柱塞,其中,所述储液器由所述可抛弃式外壳部件支承;'由所述耐用外壳部件支承的用于转动的引导轴,所述引导轴具有位于所 述耐用外壳部件的封闭内部空间外的螺纹部,该螺紋部用于在所述耐用外壳 部件与所述可抛弃式外壳部件接合时与所述柱塞接合并随着所述引导轴的转 动而移动所述柱塞,所述引导轴具有位于所述耐用外壳部件的封闭内部空间 之内的连接部,其中,所述引导轴延伸通过所述耐用外壳部件中的孔;以及 与所述引导轴的所述连接部操作性地连接以选择性地转动所述引导轴的 驱动装置。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递送装置,该装置还包括 邻近所述耐用外壳部件中的所述孔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密封所述引导轴延伸通过的所述孔。31、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递送装置,该装置还包括 设于所述耐用外壳部件内的电子控制电路,其中,当所述耐用外壳部件和所迷可抛弃式外壳部件接合时,所述电子控制电路控制输注介质从所述储 液器至所述用户的递送。32、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可抛弃式外壳部件包括 基部,所述基部具有底面和位于所述底面上的粘合材料,所述粘合材料用于将所述可抛弃式外壳部件固定至用户的皮肤。33、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储液器包括隔膜,所述隔膜可被中空针刺穿用于提供从所述储液器的内部至所述中 空针的流体流通路。34、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柱塞包括位于所述储液器的内部之内的柱塞头,位于所述储液器外用于在所述耐用外壳部件和所述可抛弃式外壳部件接合时与所述引导轴的螺紋部相配合的 配合部,以及从所述柱塞头延伸至所述配合部的柱塞轴。35、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柱塞的配合部包括 具有螺紋的螺紋表面,该螺纟丈被配置成当所述耐用外壳部件和所述可抛弃式外壳部件接合时,所述螺紋与所述引导轴的螺紋部上的螺紋4喿作性地 配合。36、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引导轴具有纵向轴线, 并且在所述柱塞的配合部与所述引导轴操作性地配合时,所述柱塞的配合部 的螺紋表面至少部分地绕所述引导轴的纵向轴线弯曲。37、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位于所述储液器的内部之内 的所述柱塞头具有外部外围表面和绕所述外部外围表面设置的用于密封所述 储液器内部的至少 一个密封件。38、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柱塞包括 位于所述储液器的内部之内的柱塞头,所述柱塞头具有外部外围表面和绕所述外部外围表面设置的用于密封所述储液器内部的至少一个密封件。39、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耐用 外壳部件的封闭内部空间之内。4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递送装置,所述递送装置还包括 用于抑制所述柱塞在所述储液器内转动的抗转动结构。41、 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储液器具有内部表面, 并且所述抗转动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突起和至少一个沟槽,所述至少一个突起 从所迷柱塞或者所述储液器内部表面中的一个伸出,所述至少一个沟槽设置于所述柱塞和所述储液器内部表面中的另一个,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突起配 置成至少部分延伸进入所述至少一个沟槽。42、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柱塞包括位于所述储液器的内部之内的柱塞头和与所述柱塞头连接 的柱塞轴,所述柱塞轴具有纵向轴线和螺紋部,所述螺紋部至少部分地在所 述储液器外沿所述纵向轴线延伸;以及所述引导轴的螺紋部包括螺紋柱塞头,所述螺紋柱塞头设置成当所述 耐用外壳部件与所述可抛弃式外壳部件接合时,所述螺紋柱塞头与所述柱塞 轴的螺紋部配合。43、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被支承用于转动的擒纵轮,所述擒纵轮具有多个齿,所述擒纵轮被操作性地连接以随着所述擒纵轮的转动而转动所述引导轴;被支承用于在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之间进行线性运动的驱动棘爪,并且 所述驱动棘爪具有驱动面,所述驱动面被设置成与所述擒纵轮的齿配合,并 且当所述驱动棘爪在所述起始位置与所述终止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驱动面 依第一方向转动所述檎纵轮;以及与所述驱动棘爪操作性地连接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用于选择性地将所 述驱动棘爪从所述起始位置移动至所述终止位置。44、 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 具有接触面的第二棘爪,所述接触面用于接触所述擒纵轮的齿并抑制所述擒纵轮依与所述第 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45、 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线性致动器 或弯具致动器。46、 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擒纵轮通过至少一个连 接齿轮与所述引导轴操作性地连接。47、 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递送装置,所述递送装置还包括 偏压元件,用于在所述致动器将所述驱动棘爪移至所述终止位置时偏压所述驱动棘爪以使所述驱动棘爪回复至所述起始位置。48、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被支承用于转动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具有多个齿,所述驱动轮被操作性地连接以随着所述驱动轮的转动而转动所述引导轴;被支承用于转动的擒纵轮,所述擒纵轮具有一个或多个齿以配合所述驱 动轮上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齿,并且,所述擒纵轮每转动360度,所述驱动轮 转动少于360度;以及与所述擒纵轮连接以选择性地转动所述擒纵轮的驱动马达。49、 一种将输注介质递送给用户的递送装置的安装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适于用户携带的可抛弃式外壳部件;配置与所述可抛弃式外壳部件选择性地接合和分离的耐用外壳部件,使所述耐用外壳部件具有封闭的内部空间;由所述可抛弃式外壳部件支承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具有用于容纳流体介 质的内部;支承用于在所述储液器的内部之内移动的柱塞;所述耐用外壳部件支承用于转动的引导轴,其包括设置位于所述耐用外壳部件的封闭内部空间外的所述引导轴的螺紋部,设置位于所述耐用外壳 部件的封闭内部空间之内的所述引导轴的连接部,以及延伸所述引导轴穿过 所述耐用外壳部件中的孔;将所述引导轴的螺紋部与所述柱塞配合,用于当所述耐用外壳部件与所 述可抛弃式外壳部件接合时,随着所述引导轴的转动而移动所述柱塞;以及操作性地连接驱动装置与所述引导轴连接部以选择性地转动所述引导轴。50、 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邻近所述耐用外壳部件的所述孔处放置密封件,以密封所述引导轴穿 过的所述孔。51、 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支承位于所述耐用外壳部件内的电子控制电路,其中,当所述耐用外壳部件与所述可抛弃式外壳部件接合时,所述电子控制电路控制输注介质从所 述储液器至用户的递送。52、 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供抗转动结构以抑制柱塞在所述储液器内的转动。53、 一种将流体介质输送至用户或从用户输出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适于用户携带的第一外壳部件;第二外壳部件,所述第二外壳部件配置成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选择性地 接合和分离,所述第二外壳部件具有封闭的内部空间;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具有用于容纳流体介质的内部和在所述储液器的内 部可移动的柱塞,其中,所述储液器由所述第一外壳部件支承;由所述第二外壳部件支承的用于转动的引导轴,所述引导轴具有位于所 述第二外壳部件的封闭内部空间外的螺紋部,用于当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与所 述第一外壳部件接合时配合所述柱塞并随着所述引导轴的转动而移动所述柱 塞,所述引导轴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外壳部件的封闭的内部空间之内的连接部, 其中,所述引导轴延伸通过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中的孔;以及装置: 、,,、 、 ._ ' - 一54、 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邻近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中的所述孔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密封所述51导 轴延伸通过的所述孔。55、 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外壳部件内的电子控制电路,其中,当所述第二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一外壳部件接合时, 所述电子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输注介质从所述储液器至用户的递送。56、 一种将输注介质递送给用户的递送装置,该装置包括 适于固定至用户的可抛弃式外壳部件;耐用外壳部件,所述耐用外壳部件配置成与所述可抛弃式外壳部件选择 性地接合和分离,从而无需弃置所述耐用外壳部件即可允许对所述可抛弃式 外壳部件的弃置;由所述可抛弃式外壳部件支承的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具有用于容纳流体 介质内部和在所述储液器的内部沿所述储液器的轴向可移动的柱塞,所述柱 塞具有螺紋通道;至少部分放置于所述储液器内部之内的沿所述储液器轴向的可转动轴, 所述可转动轴延伸通过所述柱塞的螺紋通道并具有与所述柱塞的螺紋通道操 作性地配合的螺紋部,其中,所述可转动轴的转动导致柱塞沿所述可转动轴 的螺紋部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改变所述储液器的内部容积;以及由所迷耐用外壳部件支承的驱动装置,所迷驱动装置按如下位置放置 当所述可抛弃式外壳部件与所述耐用外壳部件接合时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可 转动轴操作性地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选择性地转动所述可转动轴。57、 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递送装置,所述递送装置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可转动轴与所述柱塞之间的至少一个密封件,所述至少一个密封件抑制通过所述柱塞的中央沟槽的所述流体介质流通。58、 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密封件包括 方丈置于所述可转动轴上的至少一层密封材料。59、 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密封件包括 绕所述可转动轴放置的多个O形环密封件。60、 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耐用外壳部件包括封闭的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容纳所述驱动装置;所述可转动轴具有连^端;以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可转动轴的连接端通过驱动连接件操作性地连接, 所述驱动连接件延伸穿过所述耐用外壳部件中的孔。61、 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连接件包括用于与所述可转动轴的连接端连接的连接端;并且 所述驱动连接件的连接端和所述可转动轴的连接端具有匹配形状,当所述可抛弃式外壳部件和所述耐用外壳部件接合时,所述匹配形状匹配在一起并允许转动动作从所述驱动连接件传递给所述可转动轴。62、 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递送装置,所述递送装置还包括 邻近所述耐用外壳部件中所述孔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驱动连接件延伸通过的所述孔。63、 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递送装置,所述递送装置还包括 设于所述耐用外壳部件内的电子控制电路,其中,当所述耐用外壳部件和所述可抛弃式外壳部件接合时,所述电子控制电路控制输注介质从所述储 液器至用户的递送。64、 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可抛弃式外壳部件包括 基部,所述基部具有底面和位于所述底面上用于将所述可抛弃式外壳部件固 定至用户皮肤的粘合材料。65、 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储液器具有可被中空针 刺穿用于提供从所述储液器的内部向所述中空针的流体流通路的隔膜。66、 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递送装置,所述递送装置还包括 用于抑制所述柱塞在所述^f诸液器内转动的抗转动结构。67、 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储液器具有内部表面, 并且,所述抗转动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突起和至少一个沟槽,所述至少一个突 起从所述柱塞和所述储液器的内部表面中的一个延伸,所述至少一个沟槽设 于所述柱塞和所述储液器的内部表面中的另一个,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突起 配置为至少部分延伸进入所述至少一个沟槽。68、 如权利要求5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尔登B莫伯格,伊恩B汉森,保罗F伊夫本特,鲁思玛丽蒂克,朱利安D克瓦佐弗,克里斯托弗格里芬,科林A宗,马克D霍尔特,R保罗芒西,菲利普J赫达克,梅利莎D诺顿,罗伯特M格苏拉加,布拉德利J埃内格伦,休西E莫尔,保罗H科韦尔曼,
申请(专利权)人:美敦力MINIMED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