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的锚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4791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筋的锚座(1),该钢筋的锚座(1)由具有椭圆形剖面形状的套筒(2)、锚接构件(3)及楔形构件(6)构成。锚接构件(3)包括由大致圆形的板状体构成的钢板(5),及立起设置于该钢板上的连接杆(4)。该连接杆(4)由具有圆形剖面的笔直钢棒形成。套筒(2)构成为能够被连接杆(4)和钢筋(11)以彼此重叠预定长度地进行配置的方式平行贯穿。在套筒(2)上以介于钢筋(11)与连接杆(4)之间且彼此相向的方式分别形成有楔形贯通孔(9、9)。楔形构件(6)构成为贯穿该楔形贯通孔(9、9)并被压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的锚座,该钢筋的锚座可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RC结构)以及钢架钢筋混凝土结构(SRC结构)中。
技术介绍
在RC结构与SRC结构中,通过将钢筋的端部的预定长度以上埋设 于混凝土中,确保了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锚接作用力,而且,通过该锚 接作用力可防止钢筋被从混凝土中脱出。为了防止钢筋脱出而将钢筋端部埋设于混凝土中的操作称作锚接 (anchoring)。当设计RC结构与SRC结构并进行施工时,适度地对这些 结构的多个部位进行锚接,这一点相当重要。钢筋端部的锚接,是通过确保锚接长度而实现的,然而,例如在梁 柱接合部那样的区域中,钢筋端部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彼此交错,如此一 来,会导致钢筋的过度拥挤(overcrowding)。因此,可能无法容易地执行 钢筋的配置及混凝土铸造操作。特别是,当设计所需要的弯曲力矩很大 的时候,则必须使用大直径的钢筋,因此随着锚接长度的增加,会使上 述的倾向更加明显。此外,由于不得不使用具有大拉伸强度的钢筋,因 此,这些钢筋本身都难以弯曲。因此,已经广泛地使用如下技术不是通过确保锚接长度来防止钢 筋脱出,而是将锚接构件装配至钢筋端部上,通过该锚接构件的拉出阻 力来防止钢筋被拔出,从而解决了由于钢筋的拥挤所引起的配置时和混 凝土铸造操作时的问题。作为在上述技术中所使用的锚接构件,已知有多种结构与形状,例 如,圆板状锚接构件,其以摩擦压力焊接的方式锚接到钢筋上;经由接 合构件而接合到钢筋上的锚接构件;以及螺合到钢筋上的圆板状锚接构件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842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3763877号公报。然而,在锚接构件螺合到钢筋上或者经由接合构件而接合到钢筋上 的现有方法中,存在有钢筋必需进行螺纹加工的问题。此外,也产生了 如下问题在工作地点的装配期间,当使锚接构件旋转时,由于锚接构 件会与其周围的钢筋产生干扰而无法进行施工,而且,假设即使能够完 成施工,也有着工作性(workability)很差的问题。而且,另外还有如下 的问题由于在螺接的过程中,锚接构件会接触到钢筋的端部,所以锚 接构件的可装配位置会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筋的锚座,其 可在工作地点提供极佳的工作性,且能够被应用于任何钢筋,而不需要 进行螺纹加工。此外,本专利技术另一项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钢筋的锚座,其具有可以被 装配至钢筋任何位置上的锚接构件。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专利技术所述的钢筋的锚座由如下部 分构成锚接构件,其由锚接部及从该锚接部延伸出的连接杆构成;套 筒,其具有椭圆形剖面形状,且允许所述连接杆和与该连接杆连接的钢筋能够以该连接杆和该钢筋重叠预定长度进行配置的方式贯穿该套筒; 以及楔形构件,其贯穿楔形贯通孔且被压入到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钢筋之 间,该楔形贯通孔形成在构成所述套筒的壁部中的一对相向配置的平板 状壁部上。此外,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钢筋的锚座中,所述锚接部形成为板状体, 而且,在所述板状体中形成有供所述钢筋贯穿的钢筋贯穿用开口。此外,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钢筋的锚座中,所述锚接部形成为环状体, 而且,形成为使所述钢筋贯穿由该环状体所环绕的空间。此外,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钢筋的锚座中,所述连接杆由两个彼此平行的连接杆体构成,而且,所述套筒构成为允许所述钢筋及所述两个连接 杆体在所述钢筋被夹于所述两个连接杆体之间的状态下贯穿该套筒中, 所述楔形贯通孔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体和所述钢筋之间的、相对于所述钢 筋的轴线大致对称的两个位置上。此外,本申请的第二专利技术所述的钢筋的锚座如第五方面所示,该钢 筋的锚座由如下部分构成锚接构件,其由具有椭圆剖面形状的套筒构 成;锚接构件固定用杆,其连同钢筋一起贯穿所述锚接构件,其中,该 锚接构件固定用杆及该钢筋被配置成彼此重叠预定长度,且所述锚接构件固定在该钢筋上;及楔形构件,其贯穿楔形贯通孔且被压入到所述锚 接构件固定用杆与所述钢筋之间,该楔形贯通孔形成在构成所述锚接构 件的壁部中的一对相向配置的平板状壁部上。此外,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钢筋的锚座中,在所述套筒的周面上设置有 凸缘状的突起。此外,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钢筋的锚座中,所述锚接构件固定用杆由两 个固定杆体构成,而且,所述锚接构件构成为允许所述钢筋和所述两个 固定杆体在所述钢筋被夹于所述两个固定杆体之间的状态下贯穿该锚接 构件中,所述楔形贯通孔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体和所述钢筋之间的、相对 于所述钢筋的轴线大致对称的两个位置上。此外,本申请的第三专利技术所述的钢筋的锚座如第八方面所示,该钢筋的锚座由如下部分构成锚接构件,其由锚接部及从该锚接部延伸出 的串联连接杆构成;套筒,其具有椭圆剖面形状;锚接构件固定用杆, 其在该串联连接杆和该钢筋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状态下,该锚接构件固 定用杆位于该串联连接杆和该钢筋的侧方,并且该锚接构件固定用杆连 同所述串联连接杆及钢筋一起贯穿所述套筒,其中所述锚接构件固定在 该钢筋上;及楔形构件,其贯穿楔形贯通孔且被压入到所述串联连接杆 以及所述钢筋和所述锚接构件固定用杆之间,该楔形贯通孔形成在构成 所述锚接构件的壁部中的一对相向配置的平板状壁部上。此外,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钢筋的锚座中,所述锚接构件固定用杆有两 根,并且允许它们以夹持所述钢筋和所述串联连接杆的方式配置于该钢筋及该串联连接杆的两侧。此外,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钢筋的锚座中,所述锚接部形成为板状体, 并且,在该板状体中形成有杆贯穿用开口,而该杆贯穿用开口用于供该 锚接构件固定用杆贯穿。在第一专利技术所述的钢筋的锚座中,钢筋通过由锚接部及从锚接部延 伸出的连接杆构成的锚接构件,而被锚接于混凝土内。为了将锚接构件 装配至钢筋,首先,使锚接构件的连接杆及钢筋以彼此重叠预定长度进 行配置的方式贯穿套筒,接着,使楔形构件贯穿楔形贯通孔中并被压入。通过此方式,钢筋不需要进行螺纹加工,因而,可以省去进行螺纹 加工的劳力。此外,由于当锚接构件被装配到钢筋上时,并不需要旋转锚接构件, 所以能够防止锚接构件在装配操作期间与其它钢筋产生干扰,并且,由 于仅通过将楔形构件压入就能够将锚接构件牢固地固定到钢筋上,所以 显著地提高了工作地点的钢筋配置操作的工作性。套筒由如下部分构成 一对半圆筒形壁部,这些壁部被配置成其弯 曲内表面彼此相对;以及一对平板状壁部,这些平板状壁部与所述一对 半圆筒形壁部的对应边缘相连,并且,套筒的内部空间包括位于一方 的半圆筒形壁部侧的钢筋贯穿空间,及位于另一方半圆筒形壁部侧的杆 贯穿空间。钢筋贯穿所述钢筋贯穿空间,而且,连接杆贯穿所述杆贯穿 空间。当钢筋与连接杆贯穿套筒后时,它们被配置成在套筒内彼此平行。楔形贯通孔分别形成于一对平板状壁部,并且位于钢筋及连接杆之间。当楔形构件被驱动至钢筋与连接杆之间时,通过从套筒的半圆筒状 壁部取得反作用力,而使楔形构件咬入并卡合于钢筋和连接杆。如上所述,楔形构件的锥状部位咬合到钢筋及连接杆这两者内,至 于相对于钢筋与连接杆哪一个的咬合量较大,则主要是根据两者之间的 硬度差异而决定。假如此锥状部位并未充分地咬合到钢筋内的话,则钢 筋与楔形构件之间的卡合力将会不足。因此,优选使连接杆的硬度等于或大于钢筋的硬度,从而使楔形构件可以咬合到钢筋内,而达到符合设计的程度。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的锚座,其特征在于, 该钢筋的锚座由如下部分构成: 锚接构件,其由锚接部及从该锚接部延伸出的连接杆构成; 套筒,其具有椭圆形剖面形状,且允许所述连接杆和与该连接杆连接的钢筋能够以该连接杆和该钢筋重叠预定长度进行配置 的方式贯穿该套筒;以及 楔形构件,其贯穿楔形贯通孔且被压入到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钢筋之间,该楔形贯通孔形成在构成所述套筒的壁部中的一对相向配置的平板状壁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9-28 264007/20061.一种钢筋的锚座,其特征在于,该钢筋的锚座由如下部分构成锚接构件,其由锚接部及从该锚接部延伸出的连接杆构成;套筒,其具有椭圆形剖面形状,且允许所述连接杆和与该连接杆连接的钢筋能够以该连接杆和该钢筋重叠预定长度进行配置的方式贯穿该套筒;以及楔形构件,其贯穿楔形贯通孔且被压入到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钢筋之间,该楔形贯通孔形成在构成所述套筒的壁部中的一对相向配置的平板状壁部上。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的锚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接部形成为板状体,而且,在所述板状体中形成有供所述钢筋贯穿的钢筋贯穿用开口。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的锚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接部形成为环状体,而且,形成为使所述钢筋贯穿由该环状体所环绕的空间。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的锚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由两个彼此平行的连接杆体构成,而且,所述套筒构成为允许所述钢筋及所述两个连接杆体在所述钢筋被夹于所述两个连接杆 体之间的状态下贯穿该套筒中,所述楔形贯通孔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体和 所述钢筋之间的、相对于所述钢筋的轴线大致对称的两个位置上。5. —种钢筋的锚座,其特征在于, 该钢筋的锚座由如下部分构成锚接构件,其由具有椭圆剖面形状的套筒构成;锚接构件固定用杆,其连同钢筋一起贯穿所述锚接构件,其中,该 锚接构件固定用杆及该钢筋被配置成彼此重叠预定长度,且所述锚接构 件固定在该钢筋上;及楔形构件,其贯穿楔形贯通孔且被压入到所述锚接构件固定用杆与所述钢筋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角屋治克村山聪吉田光博平山贵章
申请(专利权)人:冈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