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线连接结构、具有缝线连接结构的衣物以及形成缝线连接结构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444761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缝线连接结构(1)包括:第一材料织物(10),其具有第一阻挡层(42)和第一材料织物(10)外边界上的第一边缘(14);第二材料织物(30),其具有第二阻挡层(42)和第二材料织物(30)外边界上的第二边缘(34);以及至少一个缝线(21),其在缝线区域(3)内连接第一和第二材料织物(10、30),以在缝线(21)和第一材料织物的第一边缘(14)之间形成第一缝线贴边(13),并在缝线(21)和第二材料织物(30)的第二边缘(34)之间形成第二缝线贴边(33)。第一和第二材料织物(10、30)在缝线区域(3)内彼此叠置,第二缝线贴边(33)围绕第一材料织物(10)的第一边缘(14)翻折,并覆盖至少一个缝线(21)以形成缝线覆盖部(2),由此,缝线覆盖部(2)在缝线区域(3)内连接到第一材料织物(10)。该缝线连接结构可有利于形成具有高度穿着舒适性的防水功能的衣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缝线连接结构,其包括具有第一阻挡层的第一材料织物和具有第二阻挡层的第二材料织物,且在缝线区域内有至少一个缝线连接第一和第二材料织物。本专利技术 还涉及一种具有该缝线连接结构的衣物以及形成如此一缝线连接结构的方法。
技术介绍
若衣物通过在外材料的内侧上布置一防水层,防水层通常也称之为阻挡层,则具 有水可渗透的外材料的衣物可做成防水的衣物。为了使如此的衣物既防水又透水蒸汽,因 此使衣物透气,通常采用一种透水蒸汽也透水的外材料,并将防水、透水蒸汽的功能层(阻 挡层)布置在外材料的内侧。纺织品内衬层通常布置在该功能层的面向衣物穿着者身体的 那侧上。使用多层的层叠物,例如,带有功能层和内衬层的两层层叠物,或带有外材料层、 功能层和纺织品层的三层层叠物,人们公知有各种防水、透水蒸汽的衣物。有各种由若干衣片缝合在一起的衣物,以求达到特定的配合、强度、耐用性,和/ 或视觉上的美观。当采用上述类型的多层层叠物时,层叠物具有外材料层和功能层,从层叠 织物中切割出衣物的个别衣片,然后,连接到衣物上,通常采用缝纫方式进行连接。一般地 说,通过在缝线区域内缝合缝线,由此,将衣物的两层叠织物彼此连接在一起。然而,通过如 此的缝纫,层叠物的功能层也被穿孔,使得功能层的水密性在该缝线部位处受到不利的影 响,在该缝线部位处就会出现不理想的泄漏。为了使缝线部位也能防水,即,为了保持衣物 的整体水密性,一般地,普通的做法是,用防水缝线密封来覆盖该缝线,通过单独地施加缝 线带来形成缝线的密封,所述缝线带也是防水的。尤其是,可从US 2005/0081281A1中了解到该类型的结构,根据该文献,用一附加 地施加的缝线带来密封两层叠物之间的缝线连接。施加附加的缝线带通常具有缝线连接部 位处层叠物厚度增加的缺点,这会限制衣物穿着的舒适性。为此,上述文献中提出,在要密 封的区域内,除去至少一部分的纺织品层叠物,例如,进行层叠物的削减,以便在缝线带施 加到缝线部位之前减小缝线区域内层叠物的厚度。然而,如此结构仍存在缺点,由于施加了 附加的缝线带,衣物在缝线部位处变得相对较硬,这又损害了穿着的舒适性。用缝线带对缝线进行密封的被密封的连接缝线通常相当硬,在外材料部分(所谓 的外衣)上导致可见的缝线带边缘的压痕,尤其是在经常洗涤之后。缝线带本身经常还在 色泽或状态方面中断内材料部分(所谓的背衬)的连续性。附加的缝线带还造成缝线加厚, 尤其是,如上所述,在相交之处和T形部位处尤甚。US 5,885,679A中描述了另一种类型用于防水纺织品材料的接头结构,根据该文 献,在缝线区域中两种材料织物彼此连接,在此情形中,其中一个材料织物在缝线区域内翻 转,于是,产生突出的缝线。在翻转该材料织物形成的槽内,以及在该材料织物和另一材料 织物之间的连接部位上,提供热熔的粘结剂,以使层叠物的交叠层在缝线区域内彼此胶合。然而,以此方式形成的缝线连接具有如下的缺点其中一个缝线在缝线连接的两侧上容易从外面进入,于是在缝线部位处仍存在着泄漏的危险,例如,如果胶水随着时间推移变得多 孔,或由于频繁地洗涤或具有缺陷的部位,则就存在上述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立足于提供上述类型缝线连接结构的任务,该结构有助于形成具有高度穿 着舒适度的防水功能的衣物。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缝线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 如权利要求25所述具有如此的缝线连接结构的衣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27所 述生产缝线连接结构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缝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材料织物、第二材料织物以及至少一个缝 线,所述第一材料织物具有第一阻挡层和所述第一材料织物外边界上的第一边缘;所述第 二材料织物具有第二阻挡层和所述第二材料织物外边界上的第二边缘;至少一个缝线在缝 线区域内连接第一和第二材料织物,以在缝线和第一材料织物的第一边缘之间形成第一缝 线贴边,并在缝线和第二材料织物的第二边缘之间形成第二缝线贴边。第一和第二材料织 物在缝线区域内彼此叠置。第二缝线贴边围绕第一材料织物的第一边缘翻折,并覆盖至少 一个缝线以形成缝线覆盖部。所述缝线覆盖部在缝线区域内连接到第一材料织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如此缝线连接结构则具有如下的优点不再需要单独的缝线带来形 成第一和第二材料织物之间的防水缝线。首先,这在衣物生产过程中导致材料的节省,其 次,这导致制造过程中的成本降低。还可避免以下的缺点在如此的缝线带和衣物反面材 料之间形成色差或材料的差异。作为附加的优点,还可获得比仅有的胶合缝线高的撕裂强 度、较软的缝线连接部位以及相当薄的缝线,这还具有如下的优点在衣物的外部材料上不 形成或仅形成微小的边缘压痕。另一优点在于,与具有为将材料织物附连到边缘侧上必须 做得相当宽的单独缝线带的密封相比,缝线的图像较窄。为了生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缝线连接结构,首先为第一材料织物准备第一阻挡层和第 一材料织物外边界上的第一边缘。还为第二材料织物提供第二阻挡层和第二材料织物外边 界上的第二边缘。将第一材料织物的第一侧定位在第二材料织物的第一侧上,于是,第二材 料织物的第二边缘突出超过第一材料织物的第一边缘。为了连接两个材料织物,至少一个 缝线形成在缝线区域内,从而形成缝线和第一材料织物的第一边缘之间的第一缝线贴边以 及缝线和第一材料织物的第二边缘之间的第二缝线贴边。围绕第一材料织物的边缘翻折第 二缝线贴边,以使第二缝线贴边覆盖至少一个缝线以形成缝线覆盖部,所述缝线覆盖部在 缝线区域内连接到第一材料织物。尤其是,在形成如第一缝线那样的至少一个缝线步骤之后,可执行如下的步骤在形成用来在缝线区域内连接两个材料织物的第一缝线之后,将邻近于所述缝线 区域的第二材料织物的一部分围绕背离第一材料织物的一侧翻折。然后形成第二缝线,该 第二缝线布置成平行于第一缝线并介于第一缝线和第一材料织物的第一边缘之间,该第二 缝线连接所述第一材料织物、所述第二材料织物以及所述第二材料织物的翻折部分。然后, 围绕第一材料织物的第一边缘翻折第二缝线贴边,于是,第二缝线贴边覆盖第一和第二缝 线以形成缝线覆盖部,该缝线覆盖部在缝线区域内附连到第一材料织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缝线覆盖部在缝线区域内直接附连到第一材料织物, 这样,形成第一和第二缝线的有效防水的覆盖。尤其是,缝线覆盖部在缝线区域内直接附连 到第一材料织物的第一缝线贴边。本专利技术特别适合于以下情形,其中,第一和第二缝线中的至少一个缝线包括缝合 的缝线或形成如此的缝合缝线,通过该缝合缝线可获得缝线连接结构的相当高的撕裂强 度。另一方面,通过缝线覆盖部而不必为此使用单独的缝线带,就可实现缝线连接部位的有 效密封。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缝线覆盖部在缝线区域内液密地附连到第一材料织物。尤其是,缝线覆盖部借助于一种胶水在缝线区域内连续地连接到第一材料织物,所述胶 水在连接部位处形成液密密封。如此的胶水可以是选自硅树脂组群中的一种胶水。由于该 步骤,进一步提高了缝线部位的密封,由此,通过使用相应柔性的胶水可形成相对较软的缝 线。以类似的方式,根据一个改型方案,第二材料织物的翻折部分附连到第二材料织 物的未翻折部分,以在缝线区域内形成液密。尤其是,第二材料织物的翻折部分在缝线区域 内借助于胶水连续地连接到第二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线连接结构(1),包括:-第一材料织物(10),所述第一材料织物具有第一阻挡层(42)和所述第一材料织物(10)外边界上的第一边缘(14),-第二材料织物(30),所述第二材料织物具有第二阻挡层(42)和所述第二材料织物(30)外边界上的第二边缘(34),-至少一个缝线(21),该至少一个缝线在缝线区域(3)内连接第一材料织物和第二材料织物(10、30),以在所述缝线(21)和所述第一材料织物的第一边缘(14)之间形成第一缝线贴边(13),并在所述缝线(21)和所述第二材料织物(30)的所述第二边缘(34)之间形成第二缝线贴边(33),-其中,所述第一材料织物和第二材料织物(10、30)在所述缝线区域(3)内彼此叠置,所述第二缝线贴边(33)围绕所述第一材料织物(10)的所述第一边缘(14)翻折,从而覆盖至少一个缝线(21)以形成缝线覆盖部(2),-其中,所述缝线覆盖部(2)在所述缝线区域(3)内连接到所述第一材料织物(1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E 2007-10-19 102007050174.0一种缝线连接结构(1),包括-第一材料织物(10),所述第一材料织物具有第一阻挡层(42)和所述第一材料织物(10)外边界上的第一边缘(14),-第二材料织物(30),所述第二材料织物具有第二阻挡层(42)和所述第二材料织物(30)外边界上的第二边缘(34),-至少一个缝线(21),该至少一个缝线在缝线区域(3)内连接第一材料织物和第二材料织物(10、30),以在所述缝线(21)和所述第一材料织物的第一边缘(14)之间形成第一缝线贴边(13),并在所述缝线(21)和所述第二材料织物(30)的所述第二边缘(34)之间形成第二缝线贴边(33),-其中,所述第一材料织物和第二材料织物(10、30)在所述缝线区域(3)内彼此叠置,所述第二缝线贴边(33)围绕所述第一材料织物(10)的所述第一边缘(14)翻折,从而覆盖至少一个缝线(21)以形成缝线覆盖部(2),-其中,所述缝线覆盖部(2)在所述缝线区域(3)内连接到所述第一材料织物(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覆盖部(2)在所述缝线区 域⑶内直接附连到所述第一材料织物(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覆盖部(2)在所述缝线区 域(3)内直接附连到所述第一材料织物(10)的所述第一缝线贴边(1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缝线(21)是第一缝线,以及_所述缝线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缝线(22),所述第二缝线(22)平行于所述第一缝线 (21)布置,并位于所述第一缝线(21)和所述第一材料织物(10)的所述第一边缘(14)之 间,_其中,所述第二缝线(22)连接所述第一材料织物(10)、所述第二材料织物(30)以及 所述第二材料织物(30)的背离所述缝线覆盖部(2) —侧上的翻折部分(35)。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缝线贴边(33)覆盖所述 第一缝线和第二缝线(21、22)以形成所述缝线覆盖部(2)。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线和第二缝线(21、22) 中的至少一个缝线包括缝合的缝线。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织物(30)的所述翻 折部分(35)在所述缝线区域(3)内液密地附连到所述第二材料织物(30)的未翻折部分。8.如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缝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借助于在连接部位处形成液密 密封的胶水(24),将所述第二材料织物(30)的所述翻折部分(35)连续地附连到所述第二 材料织物(30)的未翻折部分。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缝线(21)包括缝合 的缝线。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缝线贴边(33)的宽度是 所述第一缝线贴边(13)的宽度的至少两倍。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缝线(21)是液密的。12.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缝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覆盖部(2)在缝线 区域(3)内液密地附连到所述第一材料织物(10)。13.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缝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借助于在连接部位处形成液 密密封的胶水(23),在所述缝线区域(3)内将所述缝线覆盖部(2)连续地连接到所述第一 材料织物(10)。14.如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缝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水(23、24)是取自硅 树脂组群中的一种胶水。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层和第二阻挡层各 具有水密的功能层(42)。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层和第二阻挡层中 的至少一个阻挡层(42)是透水蒸汽和气密的,尤其是不透空气的;或透水蒸汽和液密的, 尤其是防水的;或透水蒸汽、气密和液密的。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缝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密功能层或所述第 一阻挡层和第二阻挡层中的至少一个阻挡层具有防水、透水蒸汽的薄膜(42)。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织物(10)具有带有 至少一个纺织品层(41、43)的层叠物,所述至少一个纺织品层(41、43)布置在所述第一阻 挡层(42)上,而所述第二材料织物(30)具有带有至少一个纺织品层(41、43)的层叠物,所 述至少一个纺织品层(41、43)布置在所述第二阻挡层(42)上。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缝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斯图比格
申请(专利权)人:WL戈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