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风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43534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然通风窗(1)具有框架板(2)和用于使框架板(2)打开和关闭建筑 物的开口(4)的打开/关闭装置(5)。打开/关闭装置(5)具有:用于支承框 架板(2)的上轨(22)侧的部分(31)的支承机构(32),部分(31)被支 承以使其可升降和沿R1方向围绕水平轴线S1可旋转;用于支承位于部分(31) 下方的框架板(2)的部分(33)的支承机构(34),部分(33)被支承以使 其沿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方向A可动和沿R2方向围绕水平轴线S2可旋转; 以及用于使框架板(2)与限定开口(4)的窗框(11)配合的配合构件(35), 框架板(2)配合以保持其完全关闭开口(4)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通过框架板基于气流的打开和关闭运动使建筑物的开 口部分打开和关闭的自然通风窗
技术介绍
JP-A-2003-247371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已经提出了一种自然通风窗,其包括一端枢转 地固定至框架板的竖框上部而另一端在比上述一端低的位置枢转地固定至 窗框的垂直框的主臂、以及一端枢转地固定至该竖框的中间部分而另一端 枢转地固定至垂直框下部的子臂,该子臂比该主臂长。在窗户关闭的情况 下该子臂的一端和框架板的重心分别被设置成使它们位于沿垂直方向延伸 的同一直线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自然通风窗中,鉴于涉及的多种关系,比如主臂和子臂的旋 转以及子臂一端和框架板重心相应的位置,当窗户打开时,赋予框架板的 向建筑物开口部分的完全打开位置的转矩会增大。因此,难以使框架板在 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轻松,而且难以使 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困难。而且,在这样的自然通风窗中,鉴于涉及的多种关系,比如主臂和子 臂的旋转以及子臂一端和框架板重心相应的位置,当窗户打开时,赋予框 架板的向建筑物开口部分的打开位置的转矩会增大。因此,难以使框架板 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轻松,而且难以使框 架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困难。此外,通7过这样的自然通风窗,期望防止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的开口部分 打开运动过快以及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侧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过 快。此外,在这样的自然通风窗中,鉴于涉及的多种关系,比如主臂和子 臂的旋转以及子臂一端和框架板重心相应的位置,当窗户打开时,赋予框 架板的向建筑物的开口部分打开位置的转矩增大。因此,难以使框架板在 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轻松,而且难以使框架 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困难。此外,期望 有一种自然通风窗,其中当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中时没有任何物体 突出于建筑物内部和建筑物外部。鉴于上述方面已设计出本专利技术,而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然通风窗, 其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 变轻松,而且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 分关闭运动变困难,从而可以通过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侧基于 气流的打开/关闭运动合适地提供通风,以及防止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关 闭位置侧的打开/关闭运动过快。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然通风窗,其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 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变轻松,而且可以使框架板在开 口部分关闭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变困难,从而可以通过框 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打开/关闭运动合适地提供通风,以 及防止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的开口部分打开运动过快和防止框架 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侧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过快。本专利技术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然通风窗,其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 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变轻松,而且可以使框架板在开 口部分关闭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变困难,从而可以通过框 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打开/关闭运动合适地提供通风,而 且其中当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中时没有任何物体突出于建筑物内部 和建筑物外部。8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 一种自然通风窗包括框架板;以及用于使框架板基于 气流使建筑物开口部分打开和关闭的打开/关闭装置,其中该打开/关闭装置 包括第一支承机构,用于可升降地和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框架板 的上轨或下轨中的一侧的部分;和第二支承机构,用于沿向建筑物的内部 或外部的方向可动地和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框架板的位于该部分下 方或上方的另一部分,该另一部分被设置成位于处于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 置的框架板重心上方,而且相对于该重心位于建筑物内部或建筑物外部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自然通风窗,具体地说,框架板的另一部分被设置成位 于处于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的框架板重心上方,且相对于该重心位于建 筑物内部或建筑物外部中的一侧。因此,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打 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轻松,而且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 分完全关闭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困难。因此,可以通过框 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打开/关闭运动合适地提供通 风,而且可以防止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侧的打开/关闭运动过快。 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自然通风窗,第一支承机构可升降地支承框架板的上 轨或下轨中的一侧的部分,而第二支承机构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 可动地支承框架板的另一部分。因此当开口部分打开时,可以使框架板仅 向建筑物内部或建筑物外部中的一侧突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自然通风窗的优选示例中,第一支承机构适于沿垂直 方向线性可动地支承框架板的上轨或下轨中的一侧的部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自然通风窗的另一优选示例中,第二支承机构适于沿 水平方向线性可动地支承框架板的另一部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自然通风窗的又一优选示例中,处于开口部分完全打 开位置的框架板的另一部分和该框架板的重心分别位于沿垂直方向延伸的 同一线上。根据这样的优选示例,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 平衡而无需在框架板上安装重物或类似物,而且可以使框架板向开口部分 打开方向的运动停止而无需使用止挡件或类似物。而且,可以使框架板在9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或其附近基于气流的打开/关闭运动轻松。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自然通风窗的另一优选示例中,打开/关闭装置还包括 配合构件,该配合构件用于使框架板配合限定开口部分的窗框以保持由框 架板完全关闭开口部分的状态。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自然通风窗的又一优选示例中,具体地,第一支承机 构适于可升降地支承框架板的上轨侧的部分,而框架板的另一部分被设置 成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位于框架板的上轨侧的部分下方且相对于框架 板的重心位于建筑物外部侧。根据这样的优选示例,根据具体从建筑物外 部向建筑物内部的气流的增加和减少能使幵口部分关闭和打开。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自然通风窗的另一优选示例中,具体地,第一支承机 构适于可升降地支承框架板的下轨侧的部分,而框架板的另一部分被设置 成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位于框架板的下轨侧的部分上方且相对于框架 板的重心位于建筑物内部侧。根据这样的优选示例,根据具体从建筑物内 部向建筑物外部的气流的增加和减少能使开口部分关闭和打开。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的自然通风窗包括安装在建筑物中的窗框;设 置在由窗框限定的开口部分中的框架板;以及用于使开口部分基于气流打 开和关闭的打开/关闭装置,该打开/关闭装置包括第一支承机构,用于可 升降地和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框架板的上轨或下轨中的一侧的部 分;第二支承机构,用于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可动地和围绕该水 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框架板位于该部分下方或上方的另一部分,框架板的 另一部分被设置成当框架板处于开口部分关闭位置时位于框架板的重心上 方而且相对于该重心位于建筑内部或外部中的一侧,第二支承机构包括形 成在框架板的另一部分中的被支承构件和装配到窗框以支承被支承构件的 支承构件,支承构件包括线性运动支承部分,用于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然通风窗,包括: 框架板;以及 打开/关闭装置,用于使所述框架板基于气流使建筑物的开口部分打开和关闭, 其中所述打开/关闭装置包括:第一支承机构,用于可升降地和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框架板的上轨或下轨中的一侧的 部分;和第二支承机构,用于沿向所述建筑物的内部或外部的方向可动地和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框架板的位于所述部分下方或上方的另一部分, 所述另一部分被设置成位于处于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的所述框架板的重心上方,而且相对于所述重心位于所 述建筑物内部或所述建筑物外部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6.9.20 JP 254115/2006;2007.1.24 JP 014184/2007;1.一种自然通风窗,包括框架板;以及打开/关闭装置,用于使所述框架板基于气流使建筑物的开口部分打开和关闭,其中所述打开/关闭装置包括第一支承机构,用于可升降地和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框架板的上轨或下轨中的一侧的部分;和第二支承机构,用于沿向所述建筑物的内部或外部的方向可动地和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框架板的位于所述部分下方或上方的另一部分,所述另一部分被设置成位于处于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的所述框架板的重心上方,而且相对于所述重心位于所述建筑物内部或所述建筑物外部的一侧。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机构适于沿垂直方向线性可动地支承所述框架板的上轨或下轨的一侧的所述部分。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然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机构适于沿水平方向线性可动地支承所述框架板的所述另一部分。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然通风窗,其特征在于,处于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的所述框架板的所述另一部分和所述框架板的重心分别位于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同一线上。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然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开/关闭装置还包括配合构件,所述配合构件用于使所述框架板配合限定所述开口部分的窗框,以保持由所述框架板完全关闭所述开口部分的状态。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然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机构适于可升降地支承所述框架板的上轨侧的部分,而所述框架板的所述另一部分被设置成在所述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位于所述框架板的上轨侧的所述部分下方且相对于所述框架板的重心位于所述建筑物外部侧。7.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然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机构适于可升降地支承所述框架板的下轨侧上的部分,而所述框架板的所述另一部分被设置成在所述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位于所述框架板的下轨侧上的部分上方且相对于所述框架板的重心位于所述建筑物内部侧。8. —种自然通风窗,包括安装在建筑物中的窗框;设置在由所述窗框限定的开口部分中的框架板;以及用于使所述开口部分基于气流打开和关闭的打开/关闭装置,所述打开/关闭装置包括第一支承机构,用于可升降地和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框架板的上轨或下轨中的一侧的部分;和第二支承机构,用于沿向所述建筑物的内部或外部的方向可动地和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框架板的位于所述部分下方或上方的另一部分,所述框架板的所述另一部分被设置成当所述框架板处于开口部分关闭位置时位于所述框架板的重心上方而且相对于所述重心位于所述建筑内部或外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承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框架板的所述另一部分中的被支承构件和装配到所述窗框以支承所述被支承构件的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包括线性运动支承部分,用于沿向所述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线性可动地和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所述被支承构件;和连接到接近所述线性运动支承部分的所述建筑物内部侧的末端部分的末端侧支承部分和连接到接近所述线性运动支承部分的所述建筑物外部侧的末端部分的末端侧支承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到接近所述线性运动支承部分的所述建筑物内部侧的末端部分的末端侧支承部分适于沿与向所述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可动地而且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所述被支承构件,以在所述框架板的所述另一部分沿向所述建筑物内部的方向运动时使所述另一部分向上移位,和在所述框架板的所述另一部分沿向所述建筑物外部的方向运动时使所述另一部分向下移位,所述连接到接近所述线性运动支承部分的所述建筑物外部侧的末端部分的末端侧支承部分适于沿与向所述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可动地和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所述被支承构件,以在所述框架板的所述另一部分沿向所述建筑物内部的方向运动时使所述另一部分向下移位,和在所述框架板的所述另一部分沿向所述建筑物外部的方向运动时使所述另一部分向上移位。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然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运动支承部分和所述末端侧支承部分彼此协配形成细长孔或狭缝,所述细长孔或狭缝用于沿向所述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和沿与向所述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引导所述被支承构件。10.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自然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机构适于沿垂直方向线性可动地支承所述框架板的上轨或下轨的一侧的所述部分。11. 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然通风窗,其特征在于,处于开口部分打开位置的所述框架板的所述另一部分和所述框架板的重心分别位于沿垂直方向延伸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石守中俣健治
申请(专利权)人:奥依列斯ECO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