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控制面源污染功能的雨水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38029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控制面源污染功能的雨水口,包括井身(1)、井底(2)、雨水箅(3)、雨水斗(4)和支架(5),所述井身(1)底部用井底(2)封闭,井身(1)上口装有所述雨水箅(3),所述雨水斗(4)设置在井身(1)内,通过支架(5)与井身(1)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固体颗粒污染物和悬浮性污染物在雨水口内被雨水斗拦截而不会积水,清除拦截污染物非常便利而减轻湖泊的清淤负担;不积水,晴天时拦截物比较干燥,不会厌氧消化产生臭气;因而也不会滋生蚊蝇;起到防止面源污染、防止淤积、防止臭气、防止蚊蝇的作用,对于保护水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马路下水管道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控制面源污染功能的 雨水口。
技术介绍
雨水口是城市马路下水管道系统收集的输入端,目前国内所用的雨水口由井身、 井底和雨水箅组成,矩形井身位于地表以下,与下水管道连通,井身底部用井底封闭,井身 上口装有雨水箅,但雨水箅不能拦截污染物,大量固体颗粒污染物和悬浮性污染物随雨水 口进入江河湖泊,造成水体的污染;在雨水排入湖泊等静止性水体中时,造成水体内底泥的 淤积,水位变浅,需要经常进行清淤而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雨水口内由于固体颗粒污染 物和悬浮性污染物的浓度大而造成堵塞,输水能力下降,雨水口内积水积泥,厌氧消化产生 臭气,滋生蚊蝇,污染环境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雨水口,解决现有雨水口不能拦截污染物、易堵塞的问题。实现本技术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控制面源污染功能的雨水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井身、井底、雨水箅、雨水 斗和支架,所述井身底部用井底封闭,井身上口装有所述雨水箅,所述雨水斗设置在井身 内,通过支架与井身固定连接,带有固体颗粒污染物和/或悬浮性污染物的污水进入雨水 口,通过雨水箅后进入雨水斗,没有被雨水箅拦截的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控制面源污染功能的雨水口,其特征在于,该雨水口包括井身(1)、井底(2)、雨水箅(3)、雨水斗(4)和支架(5),所述井身(1)底部用井底(2)封闭,井身(1)上口装有所述雨水箅(3),所述雨水斗(4)设置在井身(1)内,通过支架(5)与井身(1)固定连接;带有固体颗粒污染物和/或悬浮性污染物的污水进入雨水口,通过雨水箅(3)后进入雨水斗(4),没有被雨水箅(3)拦截的污染物在雨水斗(4)中被拦截过滤,过滤后的雨水通过雨水斗的孔或槽流到井底(2)后汇入雨水管道流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控制面源污染功能的雨水口,其特征在于,该雨水口包括井身(1)、井底 (2)、雨水箅(3)、雨水斗(4)和支架(5),所述井身(1)底部用井底(2)封闭,井身(1)上口装 有所述雨水箅(3),所述雨水斗(4)设置在井身(1)内,通过支架(5)与井身(1)固定连接; 带有固体颗粒污染物和/或悬浮性污染物的污水进入雨水口,通过雨水箅(3)后进入雨水 斗(4),没有被雨水箅(3)拦截的污染物在雨水斗(4)中被拦截过滤,过滤后的雨水通过雨 水斗的孔或槽流到井底(2)后汇入雨水管道流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口,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拥政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