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阴极管用电极和使用该电极的冷阴极管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31036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冷阴极管用电极(1)包括:筒状的侧壁部(2)、设置于所述侧壁部的一端的底部(3)、以及设置于所述侧壁部的另一端的开口部(4)。所述侧壁部及所述底部由钨构成。该钨具有沿着与所述侧壁部或所述底部的厚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纤维状晶体组织。所述侧壁部或所述底部的厚度T与所述纤维状晶体组织的所述厚度方向的平均宽度W满足如下关系式:0.003≤W/T≤0.0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阴极管用电极和使用该电极的冷阴极管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使用冷阴极管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用于该用途的 冷阴极管不仅要求高亮度、高效率,还要求长寿命。例如,液晶电视要求超过60000小时的高寿命。而且,由于冷阴极管通过辉光放电开始放电, 因此对于冷阴极管用电极,希望开发出放电开始更容易的材质。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用背光源有用的冷阴极管具有如下结构在内表面涂布有荧光体的玻璃管内填充有微量的水银及稀有气体,在该玻璃管的两端部安装有冷阴极管用电极及引入线(例如K0V +杜美丝(duinet wire))。上 述冷阴极管中,通过对其两端的电极施加电压,使封入玻璃管内的水银蒸 发,从而发出紫外线,荧光体吸收该紫外线并发光。冷阴极管用电极的构成材料使用的是Ni、 Ti、 Al等比较容易加工的材 料。但是,上述冷阴极管用电极由于从电极向放电空间发射电子,因此所 需的阴极电压降较高,除此之外,还会由于所谓的溅射(sputtering)现象 的发生而导致灯寿命容易降低。溅射现象是指在冷阴极管的点亮过程中电 极受到离子的碰撞,电极物质飞散,飞散物质和水银等逐渐累积在玻璃管 内壁面上的现象。因溅射现象而形成的堆积层会吸收水银,使该水银无法用于发光,因 此冷阴极管的亮度极度下降。通过减少上述溅射现象,可抑制水银的消耗, 以相同的水银封入量实现长寿命。为降低阴极电压降和抑制溅射现象,尝试了如下电极结构将冷阴极 管用电极制成有底的圆筒状,并且在其侧壁部设置切口 (参照专利文献1)。该电极利用空心阴极效应产生降低阴极电压降和抑制溅射两种效果。另一方面,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在由钨等构成的筒状的冷阴极管用 电极中,在将底部的厚度设为a、侧面部的厚度设为b时使a>b,并使用 相对密度为80 98%的烧结体,藉此使电极的表面积增加(参照专利文献 2)。进行了藉此使电子发射性物质的被覆量增加,使冷阴极管长寿命化的 尝试。冷阴极管用电极可通过改进其形状等来使其长寿命化。然而,以往的 冷阴极管用电极尽管放电开始特性和寿命特性等有一定的提高,但要求进 一步提高特性。此外,冷阴极管用电极是通过例如对金属板实施拉深加工来制造的。然而,以往的电极制造用的金属板具有如下问题加工性优良的金属板的放电开始特性等差,而放电开始特性优良的金属板的加工性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1764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1788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放电开始特性和寿命特性优良、且制造性优良 的冷阴极管用电极。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上述冷阴极管用电 极的冷阴极管及液晶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冷阴极管用电极包括筒状的侧壁部、设置于所述侧壁部的一 端的底部、以及设置于所述侧壁部的另一端的开口部,选自所述侧壁部及 所述底部的至少一部分主要由钨构成,该电极的特征在于,所述主要由钨 构成的部分具有沿着与其厚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纤维状晶体组织,所述纤维状晶体组织满足如下条件将所述厚度设为T、将所述纤维状晶体组织的所述厚度方向的平均宽度设为W时,0. 003《W/T《0. 07。本专利技术的冷阴极管的特征在于,包括封入有放电介质的管形透光性 阀,设置于所述管形透光性阀的内壁面上的荧光体层,以及配设于所述管 形透光性阀的两端部、由本专利技术的冷阴极管用电极构成的一对电极。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冷阴极管,以邻近于所述冷阴极管的形态配置的导光体,配置于所述导光体的一面侧的反射体,以及配置于所述导光体的另一面侧的液晶显示面板。 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冷阴极管用电极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冷阴极管用电极的剖视图。图3是放大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冷阴极管用电极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纤维状晶体组织的纤维长度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溅射产额的测定结果的图。图6是表示弯折次数的测定结果的图。图7是表示钾的含量与功函数的关系的图。图8是表示电子发射物质的含量与功函数的关系的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冷阴极管的剖视图。图IO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冷阴极管用电极,2…侧壁部,3…底部,4…开口部,5…引入线, 6…玻璃珠,20…冷阴极管,21…管形透光性阀,22…荧光体层,30…液晶 显示装置,31…液晶显示面板,32…扩散板,33…导光体,34…反射体, 35…冷阴极管用反射体,C…纤维状晶体组织。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下面,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冷 阴极管用电极包括筒状的侧壁部、设置于侧壁部的一端的底部、以及设置 于侧壁部的另一端的开口部,选自侧壁部及底部的至少一部分主要由钨构 成。主要由钨构成的部分具有沿着与其厚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纤维状晶体组织。而且,纤维状晶体组织满足如下条件将主要由钨构成的部分的厚度设为T、将纤维状晶体组织的该厚度T方向的平均宽度设为W 时,0. 003《W/T《0. 07。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冷阴极管用电极的结构。图1所示的 冷阴极管用电极1包括筒状的侧壁部2、设置于侧壁部2的一端的底部3、以及设置于侧壁部2的另一端的开口部4。直线J是通过冷阴极管用电极1的中心轴的轴线。冷阴极管用电极1上例如可以接合有棒状的引入线5,引 入线5上还可以设置有玻璃珠6。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冷阴极管用电极。图2所示的 冷阴极管用电极1与图1所示的冷阴极管用电极1同样地包括筒状的侧壁 部2、设置于侧壁部2的一端的底部3、以及设置于侧壁部2的另一端的开 口部4。图2所示的冷阴极管用电极1与图1所示的冷阴极管用电极1不同, 具有使侧壁部2的截面直径朝底部3的方向縮小的构造。此外,底部3插 入有引入线5的一部分,引入线5构成底部3的一部分。图1及图2所示的冷阴极管用电极1中,选自侧壁部2及底部3的至 少一部分由钨材料构成。作为钨材料,可使用单体钨,或使用含有钾或电 子发射物质的钨。由钩材料构成的部分具有沿着与其厚度T的方向大致垂 直的方向延伸的纤维状晶体组织。图3是放大表示由钨材料构成的部分的 剖视图。图3中,上表面为侧壁部2或底面3的内表面li,下表面为侧壁 部2或底部3的外表面le。内表面li和外表面le之间的距离为厚度T, 该厚度T的方向为本专利技术所规定的厚度方向。由鸨材料构成的部分具有纤维状晶体组织C。纤维状晶体组织C由许 多纤维状的晶粒c,、 c2、 c3、……、的集合体构成。纤维状晶体组织C沿 着与厚度T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在此,大致垂直是指相对于厚度T 的方向,晶体组织的纤维方向为90° ±5°的纤维状组织有90%以上的状 态。冷阴极管用电极1中,只要选自侧壁部2及底部3的至少一部分由钨 的纤维状晶体组织C构成即可。如图1所示,侧壁部2和底部3原本为两 个部分的情况下,较好的是至少侧壁部2由钨的纤维状晶体组织C构成。 如图2所示,侧壁部2和底部3原本为一体(除引入线5以外)的情况下, 较好的是侧壁部2及底部3全部由钨的纤维状晶体组织C构成。钨的纤维状晶体组织C只要沿着与厚度T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即可。 侧壁部2中,钨的纤维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阴极管用电极,包括筒状的侧壁部、设置于所述侧壁部的一端的底部、以及设置于所述侧壁部的另一端的开口部,选自所述侧壁部及所述底部的至少一部分主要由钨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要由钨构成的部分具有沿着与其厚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纤维状晶体组织,所述纤维状晶体组织满足如下条件:将所述厚度设为T、将所述纤维状晶体组织的所述厚度方向的平均宽度设为W时,0.003≤W/T≤0.07。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9-8 243859/20061. 一种冷阴极管用电极,包括筒状的侧壁部、设置于所述侧壁部的一端的底部、以及设置于所述侧壁部的另一端的开口部,选自所述侧壁部及所述底部的至少一部分主要由钨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由钨构成的部分具有沿着与其厚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纤维状晶体组织,所述纤维状晶体组织满足如下条件将所述厚度设为T、将所述纤维状晶体组织的所述厚度方向的平均宽度设为W时,0.003≤W/T≤0.07。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冷阴极管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由钨 构成的部分含有25ppm以上200ppm以下的钾。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冷阴极管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由钨 构成的部分含有25ppra以上100000卯m以下的电子发射物质。4. 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蛇田隆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高新材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