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塑料棒骨折外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1818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弹性塑料棒骨折外固定装置,属于医疗器械。其特征是弹力布垫(1)上缝制有数条套有弹性塑料棒(2)的纵向空套(3),弹力布垫(1)的边缘安装有数条带有尼龙搭扣的固定带(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战伤、工伤、地震等大量严重骨折患者的暂时固定和输送。(*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骨外科医疗器械。骨折的常规治疗方法是将石膏、夹板等材料大面积固定在骨折处,或采用钢板、螺钉对骨折进行内固定,这些方法都存在明显的缺点,如采用石膏对长管状骨骨折进行固定时,须固定骨折的两个临近关节,由于固定时间较长,常造成关节僵硬,甚至关节融合,使患者受到更大伤害,对于早期骨折还易引起骨筋漠室综合症,危及患者肢体甚至生命。另外,还可能出现压迫性溃疡、神经压迫等症状。采用夹板外固定虽然能够避免石膏固定关节带来的严重并发症,但由于骨折间常反复摩擦,甚至发生位移,须再次手法复位,加重了局部损伤,使骨折延期愈合甚至不愈合,尤其是手法复位与操作者的技巧有关,不易被大众掌握。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轻便、成本低、操作方便的弹性塑料棒骨折外固定装置。本技术(即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弹力布垫1上缝制有数条套有弹性塑料棒2的纵向空套3,弹力布垫1的边缘安装有数条带有尼龙搭扣的固定带4。上述弹力布垫1的弹性方向为横向,纵向空套3按上下两排排列。使用时,先将套有弹性塑料棒2的弹力布垫1围置于肢体四周,然后通过尼龙搭扣扣紧固定带4即可。由于固定带4所施加的外力通过弹性塑料棒2指向肢体中央的骨干,且借助弹力布垫1可协调弹性塑料棒2之间的相互力量,使整个肢体软组织内的压力趋于均衡,从而避免了肢体肿胀、压迫性溃疡及神经损伤等现象,而采用传统的夹板方式外固定骨折,则由于夹板之间通常存在间隙,固定带施加于夹板上的外力一部分经皮指向中央的骨干,另一部分分力向夹板间隙传递,造成压力不平衡而引起肢体软组织内损伤等现象。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轻便、成本低、操作方便的优点,能够避免肢体软组织损伤等现象,尤其适用于战伤、工伤、地震等大量严重骨折患者的暂时固定和输送。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纵向空套3的剖视图。附图3为使用本技术的压力示意图。附图4为使用夹板的压力示意图。图中1-弹力布垫、2-弹性塑料棒、3-纵向空套、4-固定带、5-骨干、6-夹板。权利要求1.一种弹性塑料棒骨折外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弹力布垫(1)上缝制有数条套有弹性塑料棒(2)的纵向空套(3),弹力布垫(1)的边缘安装有数条带有尼龙搭扣的固定带(4)。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塑料棒骨折外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弹力布垫(1)的弹性方向为横向,纵向空套(3)按上下两排排列。专利摘要一种弹性塑料棒骨折外固定装置,属于医疗器械。其特征是弹力布垫(1)上缝制有数条套有弹性塑料棒(2)的纵向空套(3),弹力布垫(1)的边缘安装有数条带有尼龙搭扣的固定带(4),本技术尤其适用于战伤、工伤、地震等大量严重骨折患者的暂时固定和输送。文档编号A61F5/04GK2171326SQ9324046公开日1994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22日专利技术者吴华, 朱通伯, 李珊 申请人:同济医科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性塑料棒骨折外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弹力布垫(1)上缝制有数条套有弹性塑料棒(2)的纵向空套(3),弹力布垫(1)的边缘安装有数条带有尼龙搭扣的固定带(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朱通伯李珊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医科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