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热体加热冷却装置以及载热体温度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01642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能够更高效率且更稳定地控制载热体的温度的载热体加热冷却装置以及载热体温度控制方法。设置迂回设置在载热体加热冷却装置上的载热体加热部(12)的支路路径(19),并且设置将载热体的流动切换到载热体加热部和支路路径的切换阀(20a、20b)。根据反应槽(11)内的当前温度(PV)和预先设定的目标温度(SV)、稳定温度幅度(α)以及控制切换温度(β)来进行判断,根据“稳定加热”、“稳定冷却”、“倾斜加热”、“倾斜冷却”这四种判断结果,进行由加热控制部的加热控制或者由冷却控制部的冷却控制的任一个温度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详细地说,涉及 一种用于对载热体进行加热或者冷却的温度控制装置以及控制上述载热体的温度的方法, 其中,上述载热体用于对利用于化学反应处理等中的反应槽进行温度控制。
技术介绍
有机合成、析晶等化学反应处理要求高精度的温度控制,因此使用在反应槽的外侧设置载热体能够流过的夹套(j acket)作为温度调整部的双层结构的容器,将控制成规 定温度的载热体循环提供给夹套,由此使反应槽内保持规定温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1273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载热体加热冷却装置也能够高效率地控制载热体的温度,但 是在来自载热体加热部、循环泵的热量较大的情况下,难以将载热体高精度地稳定控制在 规定温度范围内。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高效率且更稳定地控制载热体的温度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载热体加热冷却装置,包括反应槽,其温度被载热 体所控制;载热体加热部,其通过使上述载热体与热流体之间进行间接热交换来加热上述 载热体;载热体冷却部,其通过使上述载热体与冷流体之间进行间接热交换来冷却上述载 热体;以及使载热体在上述反应槽、载热体加热部以及载热体冷却部中进行循环的循环泵 和路径,该载热体加热冷却装置设置有迂回上述载热体加热部的支路路径,并且设置有将 上述载热体的流动切换为载热体加热部和支路路径的切换阀。优选上述切换阀在装置产生 异常时将载热体的流动上述切换到支路路径。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载热体加热冷却装置包括反应槽温度测量单元,其测量反应槽的 当前温度;载热体温度测量单元,其测量提供给反应槽的载热体的温度;目标温度设定单 元,其设定反应槽的目标温度;稳定温度幅度设定单元,其将上述当前温度与上述目标温度 的差的允许范围设定为稳定温度幅度;控制切换温度设定单元,其设定在上述当前温度与 上述目标温度的差在上述稳定温度幅度的范围内时切换冷却控制和加热控制的控制切换 温度;稳定温度判断单元,其判断上述当前温度与上述目标温度的温度差是否在上述稳定 温度幅度的范围内;第一判断单元,其在上述温度差在上述稳定温度幅度的范围内时,将上 述目标温度与上述控制切换温度进行比较来判断在上述稳定温度幅度的范围内实施加热 控制以及冷却控制中的哪一个;第二判断单元,其在上述温度差在上述稳定温度幅度的范 围内时,将上述目标温度与上述当前温度进行比较来判断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温度实施加热控制以及冷却控制中的哪一个;加热控制部,其在上述第一判断单元或者第二判断单元的 判断结果为加热控制时,使上述载热体加热部进行动作来加热上述载热体;以及冷却控制 部,其在上述第一判断单元或者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冷却控制时,使上述载热体冷 却部进行动作来冷却上述载热体。并且,上述载热体温度测量单元是两对式温度检测器,检测温度信号分别被输出 到上述加热控制部以及上述冷却控制部。上述反应槽温度测量单元测量该反应槽内的温 度、导入到该反应槽的温度调整部的上述载热体的温度以及从该反应槽的温度调整部导出 的上述载热体的温度中的至少一个温度。上述切换阀在上述冷却控制部对上述载热体进行 冷却控制时将载热体的流动切换到上述支路路径。本专利技术的载热体加热冷却装置中的载热体温度控制方法,对上述载热体加热冷却 装置中的载热体的温度进行控制,该方法在反应槽的当前温度与反应槽的目标温度的温度 差在预先设定的稳定温度幅度的范围内时,将上述目标温度与预先设定的控制切换温度进 行比较,在上述稳定温度幅度的范围内实施加热控制以及冷却控制中的某一个,在反应槽 的当前温度与反应槽的目标温度的温度差不在预先设定的稳定温度幅度的范围内时,将上 述目标温度与上述当前温度进行比较,并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温度而实施加热控制以及冷却 控制中的某一个。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从载热体加热部进入热量,能够提高载热体的温度控制效 率。另外,通过在独立的状态下进行加热控制和冷却控制,能够控制响应性良好地且不进行 无效加热、冷却的能量效率良好地进行温度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载热体加热冷却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例的系统图。图2是表示判断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图3是表示温度变化的一例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1 反应槽;Ila 夹套;12 载热体加热部;12a 载热体流路;12b 热流体流路; 13 载热体冷却部;13a 载热体流路;13b 冷流体流路;14 循环泵;15 载热体流量计; 16a 热流体供给路径;16b 热流体返回路径;17 热流体流量调节阀;18 热流体流量计; 19 支路路径;20a、20b 切换阀;21a 冷流体供给路径;21b 冷流体返回路径;22 冷流体 流量调节阀;23 载热体温度检测器;24 反应槽温度检测器;25 加热冷却控制部;25a 输 入单元。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载热体加热冷却装置的一个方式例的系统图。该载热体加热 冷却装置具备反应槽11,其被流过作为温度调整部的夹套Ila的热载体所温度控制;载热 体加热部12,其通过使从夹套Ila导出的载热体与热流体之间进行间接热交换来对载热体 进行加热;载热体冷却部13,其通过使流向夹套Ila的载热体与冷流体之间进行间接热交 换来对载热体进行冷却;以及使载热体在上述反应槽11的夹套11a、载热体加热部12以及载热体冷却部13中循环的循环泵14和连接这些的循环路径,在循环泵14的吸入侧设置有载热体流量计15。上述载热体加热部12被配置成能够使载热体流路12a与热流体流路12b进行热 交换,在热流体流路12b上连接有热流体供给路径16a和热流体返回路径16b,并且在热流 体供给路径16a上设置有热流体流量调节阀17,在热流体返回路径16b上设置有热流体流 量计18。并且,在载热体加热部12的一部分上设置有迂回载热体加热部12的支路路径19, 并且设置有用于将上述载热体的流动切换到载热体加热部12和支路路径19的一对切换阀 20a、20b。切换阀20a、20b被设定为一侧打开时另一侧关闭,还能够采用一体型的切换阀。另外,上述载热体冷却部13被配置成能够使载热体流路13a与冷流体流路13b进 行热交换,在冷流体流路13b上连接有冷流体供给路径21a和冷流体返回路径21b,并且在 冷流体供给路径21a上设置有冷流体流量调节阀22。并且,在载热体流路13a的出口部附 近设置有两对式(double element)载热体温度检测器23作为载热体温度测量单元,在反 应槽11上设置有反应槽温度检测器24作为对该反应槽内的当前温度进行测量的反应槽温 度测量单元。此外,在难以直接测量反应槽11内的当前温度等的情况下,作为反应槽温度测量 单元,还能够利用设置在夹套Ila的流入部、流出部上的温度检测器。另外,反应槽11的温 度调整部代替夹套Ila而还能够在反应槽11内设置载热体线圈。这样形成的载热体加热冷却装置通过加热冷却控制部25对在夹套Ila内循环的 载热体的温度进行控制,由此将反应槽11内调节为预先设定的目标温度。加热冷却控制部 25取入由上述反应槽温度检测器24所测量的反应槽的当前温度PV和由上述载热体温度检 测器23所测量的载热体温度KV作为控制用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热体加热冷却装置,包括:反应槽,其温度被载热体所控制;载热体加热部,其通过使上述载热体与热流体进行间接热交换来加热上述载热体;载热体冷却部,其通过使上述载热体与冷流体进行间接热交换来冷却上述载热体;以及使载热体在上述反应槽、载热体加热部以及载热体冷却部中进行循环的循环泵和路径,该载热体加热冷却装置设置有迂回上述载热体加热部的支路路径,并且设置有将上述载热体的流动切换到载热体加热部和支路路径的切换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赤井康昭米仓正浩武内雅弘
申请(专利权)人:大阳日酸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