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99890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能够在防止喷出的同时回收吸附剂粉尘。该装置具备脱硫、脱硝塔主体(20)和吸附剂的卸出装置(30)。具有用于在脱硫塔(20)内形成向下方移动的吸附剂的填充移动层的入口百叶窗(26)和出口百叶窗(27)、和设置在塔主体(20)与卸出装置(30)之间并具备以向卸出装置(30)侧间隔逐渐减小的方式倾斜的侧板(41b)的节流部(41);在节流部(41)的内部设有第一分隔板(43)。从出口百叶窗(27)的下端,设置向侧板(41b)的上方离开规定的间隔量,并沿着该侧板(41b)的倾斜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分隔板(44),在出口百叶窗(27)的下端部与节流部(41)的侧板之间设置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尤其是关于适用于废气处理装置的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以下称为干式脱硫装置),该废气处理装置设置于锅炉、烧结机、垃圾焚 烧炉等那样的产生含有SO2气体及/或N0X、HCl、HF、Hg等(以下称为废气中的有害物质) 有害气体的废气的设备,使用粒状的碳质吸附剂(以下称为吸附剂)。
技术介绍
干式脱硫、脱硝装置由以下部分构成脱硫塔(吸附塔),用于使包含有害物质的 废气与粒状的吸附剂接触,使吸附剂吸附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而将其除去;再生塔,对吸附了 有害物质的吸附剂进行加热再生;以及输送装置,在脱硫塔与再生塔之间循环输送吸附剂。 脱硫塔内的吸附剂在从上方向下方缓慢下降的期间与废气接触,吸附或分解废气中的有害 物质。与此同时,通过粒状的吸附剂的过滤效果,还捕集废气中的粉尘。此时,为了维持较高的有害物质或粉尘的除去效率,要求吸附剂在其移动层的水 平截面内以均勻的速度流下。并且,吸附剂在吸附有害物质时产生吸附反应热。产生的吸附反应热,通常由在吸附剂中通过的废气的显热、及从脱硫塔排出的吸 附剂的显热带走,但在吸附剂的移送停滞的位置或者废气的通过速度不充分的位置,有时 产生热量超过被带走的热量而发生蓄热,吸附剂的温度上升,当发生这种蓄热时,碳质的吸 附剂有时会引起热点(* ,卜χ ^〃卜)的产生或起火。在现有的干式脱硫装置中,为了维持较高的有害物质或粉尘的除去效率,以及为 了防止热点的产生或起火,对在脱硫塔的下部设置的吸附剂的卸出装置进行了各种改进。图6以及图7是实际运转的干式脱硫装置的脱硫、脱硝塔的构造例。这些图所示 的脱硫、脱硝塔具备中空状的塔主体1,在该塔主体1的相对的前、后侧壁la、Ib上设有废气 X的入口部2和出口部3。在塔主体1的中心部,隔开规定的间隔设有入口百叶窗(>一^)4和出口百叶窗 5,在该百叶窗4、5之间填充有吸附剂A。吸附剂A从塔主体1的上端供给,在其下端部配置 有吸附剂A的卸出装置6。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卸出装置6由传送带构成。吸附剂A对应于卸出装置6的卸出量,以在百叶窗4、5之间向下方缓慢地填充的 状态移动,在该移动的期间,废气X横切地流过吸附剂A的填充移动层,在该部分废气X与 吸附剂A接触,有害物质被吸附剂A吸附。在图6所示的脱硫、脱硝塔中构成为,在入口百叶窗4与出口百叶窗5之间设置中 间百叶窗7,入口百叶窗4与中间百叶窗7之间(以下称为前室)的吸附剂A的移动速度、 和中间百叶窗7与出口百叶窗5之间(以下称为后室)的吸附剂A的移动速度不同。并且,在卸出装置6的上部,形成有拉深为倒四角锥状的节流部8,在节流部8的内 部设置有分隔板9,分隔板9调节了各个间隔、以使吸附剂A在上部的填充层中成为均勻的 移动速度。如图7的从上面观察的图所示,分隔板9在X、Y方向上组合多个,以将节流部8 内划分为格子状。但是,在这种构造的情况下,当相对于作为卸出装置6的传送带的宽度、将节流部8的X方向的宽度取得太大时,不仅节流部8的高度变大,而且需要多个分隔板9,构造变得复杂。因此,在节流部8的下端附近,分隔板9彼此的间隔在X方向以及Y方向上都变小, 制作变得困难,并且在χ方向与Y方向的分隔板9交叉的角部,吸附剂A的移动受到来自壁 面的摩擦阻力而有可能停滞。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图8以及图9所示的构造的脱硫、脱硝装置。这 些图所示的脱硫塔,具有塔主体1、废气X的入口及出口部2、3、入口及出口百叶窗4、5、中间 百叶窗7、出口罩部10,这些各部分的构成与图6、7所示的现有例实际上相同,所以对与上 述现有例相同或相当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以下仅对特征点进行说明。在该现有例的脱硫、脱硝装置中,卸出装置6a由辊式送料器构成,使用3台。各卸 出装置6a的X方向的宽度具有与填充了吸附剂A的部分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实现了 X 方向的卸出速度的均勻化。另一方面,对于Y方向,配置3台卸出装置6a,而减小1台卸出装置6a分担的厚 度。向各卸出装置6a供给吸附剂A的节流部8a,具备形成为长方形状的侧壁、以及配置在 其内部的多个分隔板9a。在各卸出装置6a的上端开口的卸出口 9b,通过使一方的壁面(卸出部8a的侧壁 或分隔板9a)垂直,由此成为使吸附剂A的移动速度均勻化以及消除了吸附剂A的停滞部 的构造。根据图8、9所示的构成的脱硫、脱硝装置,不像图6、7所示的现有例那样、在节流 部8中格子状地配置多个分隔板9,所以能够克服构造的复杂化和制造的困难性,但在上述 现有例装置中存在以下说明的技术问题。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15281号公报S卩,在上述2个现有例的脱硫、脱硝装置中,粒径较小的吸附剂A的一部分成为粉 尘(尘埃),而从出口百叶窗5漏出到在出口百叶窗5与塔主体1的后侧壁Ib之间形成的 出口罩部10。并且,未被吸附剂A捕集的废气X中的一部分同样成为粉尘(尘埃),而漏出 到出口罩部10。如此漏出的吸附剂A的粉尘,沉降到出口罩部10的底部,但在现有例的脱硫、脱硝 装置中,出口百叶窗5的下端与塔主体1的后侧壁Ib下部抵接,未设置将沉降的粉尘排出 的功能,所以存在粉尘堆积在出口罩部10的底部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可以考虑例如在图8、9所示的脱硫、脱硝装置中,将其 一部分放大而如图10所示,设置卷入口 11,当从出口百叶窗5漏出的吸附剂A的粉尘以及 未被填充层捕集的废气X中的粉尘的一部分沉降到底部时,该卷入口 11将其吸入至吸附剂 A之中。然而,即使设置这种卷入口 11也存在以下说明的问题。图10所示的卷入口 11,通 过使出口百叶窗5的下端停留在从后侧壁Ib向内部侧离开的位置上、而在它们之间设置间 隙δ来形成。然而,在这种构造的卷入口 11中,间隙δ沿着节流部8a的侧壁而垂直地形 成,所以产生的问题为由于朝向出口部3侧的气流,卷入口 11的上端侧的吸附剂A喷出。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现有的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能够在防止喷出的同时进行吸附剂的粉尘的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具备脱硫、脱硝塔主体 和配置在其下端部的吸附剂的卸出装置,并具有用于在上述脱硫、脱硝塔内形成在上下方 向上移动的上述吸附剂的填充移动层的至少入口百叶窗和出口百叶窗;和节流部,设置在 上述脱硫、脱硝塔主体的下端部与上述卸出装置之间,并具备以朝向上述卸出装置侧而间 隔逐渐减小的方式倾斜的侧板;在上述节流部的内部设置至少1个以上的第一分隔板,在 该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中,从上述出口百叶窗的下端,设置向上述侧板的上方离开规定的 间隔、并沿着该侧板的倾斜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分隔板,在上述出口百叶窗的下端部与上 述节流部的侧板之间设置间隙。根据如此构成的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从出口百叶窗的下端,设置向侧板的上方 离开规定的间隔、并沿着该侧板的倾斜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分隔板,在出口百叶窗的下端 部与节流部的侧板之间设置间隙,该间隙沿着侧板的倾斜而倾斜,所以从出口百叶窗漏出 的吸附剂的粉尘以及未被填充移动层捕集的废气中的粉尘的一部分,当沉降到底部时,沉 降的粉尘沿着间隙的倾斜移动,并回收到向卸出装置侧移动的吸附剂中。此时,即使产生朝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脱硫、脱硝塔主体和配置在其下端部的吸附剂的卸出装置,该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为,具有:用于在上述脱硫、脱硝塔内形成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上述吸附剂的填充移动层的至少入口百叶窗和出口百叶窗;和节流部,设置在上述脱硫、脱硝塔主体的下端部与上述卸出装置之间,并具备以朝向上述卸出装置侧而间隔逐渐减小的方式倾斜的侧板;在上述节流部的内部设置至少1个以上的第一分隔板,在该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中,从上述出口百叶窗的下端,设置向上述侧板的上方离开规定的间隔、并沿着该侧板的倾斜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分隔板,在上述出口百叶窗的下端部与上述节流部的侧板之间设置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正浩小野耕司持田纯矢
申请(专利权)人:电源开发工程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