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仲明专利>正文

一类前后摆动式运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86587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类符合人体运动学,具体来说就是使用者以双腿前后摆动的走路或跑步方式驱动车辆,能达到较快运行速度的前后摆动式运动车。该车主要由一前车架和前轮,左右摆杆组,两后车架后轮等三大部分组成,前车架部分,该前叉杆内枢设转向把手架,该把手架位于该前叉杆下方枢设一转向前轮,而该车架套管外周合适的地方固设有左右两组尺寸相同的摆杆组,分别由前后排列的两条竖摆杆,与同一边的上摆杆和后车架的前端部分枢接组成四边行摆杆组,使左右后车架分别通过左右摆杆组与前车架套管相连。两后车架的中部固设有踏板,后部固设一车叉装有一后轮,后轮内均装可单向传动的飞轮,防止后轮滑动时倒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类可用于运动、代步及健身的运动车辆,特别是指可供 使用者在车上以双腿前后摆动方式驱动的一类前后摆动式运动车
技术介绍
滑板车作为一种运动健身器材已使用非常广泛,由于使用滑板车时需要不 停地单脚蹬地来向前滑行,易产生运动不平均,健身运动效果不佳,同时还很 难作为一种能够代步的车辆。为此,业界推出一种新型的滑板车——蛙式运动车,如中国技术专利ZL 200320128036. 5号,名称为《蛙式运动车》所公开的一种蛙式运动车,这 种有一个前轮及前车架、车头、左右两个可绕前车架水平摆动的后车架,以及 后轮组成的蛙式运动车。使用者以双脚分置后车架上,并利用脚部张开合拢对 后车架施力,使之进行重复展开、收合的动作,'而可驱动车体前进,且也具有 腿部运动健身的效果。虽然这种蛙式运动车具有较好的运动健身效果,技巧性更强,但驱动时不 是以使用者双腿前后摆动的步行或跑步的方式运动,存在车辆运行速度慢的缺 陷,离作为代步车辆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类符合人体运动学,具体来说就是使用者以 双腿前后摆动的走路或跑步方式驱动车辆,能达到较快运行速度的前后摆动式 运动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类前后摆动式运动车,主要由一 前车架和前轮,左右摆杆组,两后车架后轮等三大部分组成前车架部分,该前叉杆内枢设转向把手架,该把手架位于该前叉杆下方枢 设一转向前轮,而该车架套管外周合适的地方固设有上摆杆组。 左右两组尺寸相同的摆杆组,分别由前后排列的两条竖摆杆,与同一边的上摆杆和后车架的前端部分枢接组成四边行摆杆组,使左右后车架分别通过左 右摆杆组与前车架套管相连。两后车架的中部固设有踏板,后部固设一车叉装有一后轮,后轮内均装可 单向传动的飞轮,防止后轮滑动时倒转。为方便车辆的使用与收藏,摆杆组与前车架套筒连接的上杆组还可以设计 为活动式,通过调节后撑杆的控制手柄,固定好撑杆滑套在前车架套筒的上下 安装位置,达到变换使用和折叠收藏的目的。平衡拉索的中间绕过枢设在前叉杆的滑轮后,两头分别固设在左右前竖摆 杆的合适地方,以强制左右摆杆组能同步前后摆动。整车的刹车系统采用现有成熟的软轴传动刹车结构,通过控制刹车把控制 车辆的速度。本技术的效果是:使用者站在车上,双手握住转向把手架,两腿各踩在 左右两个可绕前车架前后摆动的后车架,如同走路或跑步一样的双腿前后摆动, 便能驱动车子向前行驶,其运行速度可明显快于与同样摆动频率在路上行走或 跑步的速度,达到锻炼和代步的目的。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以较佳的实施实例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 图l是本技术一种实施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在实际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在作为小推车使用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车头杆10;煞车把ll;前车架套管12;上摆杆组的前联杆 21的套筒13;后联杆套筒14;可调后撑杆15;调节螺钉16;控制手柄17;撑杆 滑套18;前轮车叉19;前轮20;上摆杆组的前联杆21;左联杆23;右联杆22; 后联杆24;左右两组尺寸相同的四边形摆杆组;其中一边摆杆组的前竖摆杆34; 其两端的上轴套32和下轴套37;上轴套螺钉33;下轴套螺钉38;后竖摆杆34; 其两端的上轴套30和下轴套36;上轴套螺钉31;下轴套螺钉39;后车架42;固 设在后车架42上的前摆杆枢座40;后摆杆枢座41;脚踏板43;枢设在车头套管 12上的平衡索滑轮50;平衡索51;固设在一边的前摆杆34的平衡索节点52;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详细的对本技术描述,以下结合附图以及整体运作方式, 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类前后摆动式运动车,具体实施结构可以有 如下结构在前车架部分;该前叉杆19内枢设转向把手架10,该把手架位于该前叉杆 15下方枢设一转向前轮20,而该前车架套管12外周合适的地方固设上摆杆组前 套筒13,由前联杆21,左联杆23,右联杆22,后联杆24组成上摆杆组,上摆杆 组的前联杆21可绕套筒、13摆动,后联杆24可绕套筒14摆动。左右两组尺寸相同的摆杆组,其中一边的竖摆杆组由上联杆22,前竖摆杆 34,其两端的上轴套32和下轴套37,上轴套螺钉33,下轴套螺钉38,后竖摆杆 35,其两端的上轴套30和下轴套36,上轴套螺钉31,下轴套螺钉39,固设在后 车架42上的前摆杆枢座40;后摆杆枢座41组成一边完整的摆杆组,另一边的摆 杆组由右上联杆20,前竖摆杆34,后竖摆杆35与后车架42上的前摆杆枢座40; 后摆杆枢座41组成,两边的摆杆组完全对称相同。一条平衡索51,绕经安装在车头套管12上的平衡索滑轮50, 一头固设在一 边前摆杆34的平衡索节点52上,另一头固设在另一边前摆杆34的平衡索节点53 上。平衡索可用钢丝绳或链条材料等制作。.后车架部分;后车架42上固设有供使用者脚踩的踏板43,后轮车叉45,内 装飞轮的后轮44,两边后车架的结构完全相同。籍以上构件的结合,请配合参阅附图2,使用者在乘骑时,双手握住车头杆 IO控制车头的转向,左右两支脚各站在左右后车架的踏板43上,当双腿分别如 同走路或跑步一样踩住踏板做前后摆动时,便能推动使用者和车子向前滑行, 达到助行和锻炼的目的。其中,当左腿踩住左踏板43向后摆动时,带动左B车架42及左后轮44相对 整车向后运动,由于后轮44内装有飞轮,当后车架42的向后运动速度大于整车 的运动速度时,后轮44就会停转如同用脚蹬地一样推动整车向前。在左摆杆组向后摆动时,同时通过左前摆杆34上平衡索节点53拉动平衡索 51,进而拉动右摆杆组的右前摆杆34上平衡索节点52向前摆动,带动整个右摆杆组和右后车架42向前摆动。反之则一样。请参照本附图3,本实用薪型的另一个特点是仅需控制调节一个调节手柄17 便可达到车辆使用用途的改变和折叠的目的。例如,将调节手把17松开,使撑 杆滑套18沿前车架套管12向下滑动到合适的位置,上摆杆组的前联杆21可绕套 筒13转动,后联杆24可绕套筒14转动,车辆可变换为三轮手拉小货车,用于运 载一些随行用品。当需要收藏或携带乘坐其它交通工具时,使可调撑杆套18沿 前车架套管12向上滑动到合适的位置,整车可折叠为较小的占用体积,并可使 两后轮着地拖带前行。在本技术的这类前后摆动式运动车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还可以有多种 改型。例如;这类车在使用时,可以使用较大轮径的车轮做前后轮,使用者可 以根据路面情况和滑行速度决定两后轮前后展开的距离,因而具有较高的运行 稳定性。同时由于两个后轮相对于后车架是固定的,可方便的在前轮或两个后 轮加上现有成熟的各类机动驱动装置,使之成为机动车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类前后摆动式运动车,由转向把手架、一个前轮、一前叉杆、左右两个后车架及后车轮,刹车系统构成,其特征是: 前车架套管外周合适的地方固设有上摆杆组; 左右两组尺寸相同的摆杆组,分别由前后排列的两条竖摆杆,与同一边的上摆杆和后车架的 前端部分枢接组成四边行摆杆组,使左右后车架分别通过左右摆杆组与前车架套管相连; 两后车架的中部固设有踏板,后部固设一车叉装有一后轮,后轮内装可单向传动的飞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类前后摆动式运动车,由转向把手架、一个前轮、一前叉杆、左右两个后车架及后车轮,刹车系统构成,其特征是前车架套管外周合适的地方固设有上摆杆组;左右两组尺寸相同的摆杆组,分别由前后排列的两条竖摆杆,与同一边的上摆杆和后车架的前端部分枢接组成四边行摆杆组,使左右后车架分别通过左右摆杆组与前车架套管相连;两后车架的中部固设有踏板,后部固设一车叉装有一后轮,后轮内装可单向传动的飞轮。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类前后摆动式运动车,其特征是上摆杆组的前联 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仲明李露
申请(专利权)人:王仲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