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77639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装置(1),由内壳(19)和外壳(28)所构成,并具备:设置在内壳(19)内部的燃烧室;配置在外壳(28)侧的气体喷出口(16);开口于内壳(19)外表面上的气体流出孔(11);将从气体流出孔(11)流出的膨胀用气体引导至气体喷出口(16)侧的气体引导部。气体引导部在外壳(28)和内壳(19)之间设置有引导壁部(13a),该引导壁部接触并引导膨胀用气体的引导面。引导面被设置成弧面状,从而能够将从气体流出孔(11)流出的膨胀用气体旋转成涡旋状或螺旋状,并引导至气体喷出口(16)侧,且能够捕捉残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火焰式充气装置,其通过使填充在燃烧室内部的气体发生剂燃烧而生成膨胀用气体。
技术介绍
在火焰式充气装置中,由于通过使气体发生剂燃烧而生成的膨胀用气体不仅温度 高且含有残渣,所以一直以来,为了在冷却膨胀用气体的同时去除残渣,在燃烧室的外周侧 上配置了大致呈圆筒形的网状过滤器。但是,该过滤器为金属制,重量沉体积大,所以从金 属制充气装置趋向轻型化、小容积化的立场出发,优选使过滤器的容积降低。因此,一直以 来使用如下结构的充气装置在内部填充了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的外周侧上,沿绕轴方向 的整个圆周面配置多个气体流出孔,同时,在燃烧室的外周侧上配置大致呈圆筒形的隔壁, 该隔壁使从所述气体流出孔流出的膨胀用气体迂回流动,并在隔壁的沿着轴向的两端侧, 配置大致呈环形的过滤器,从而将从气体流出孔流出的膨胀用气体沿着隔壁迂回流动的同 时,用过滤器进行冷却,并通过被设置在隔壁外周侧的气体喷出口向外部喷出(例如,参照 专利文献1)。 而且,为了进一步实现充气装置的轻型化和小容积化,优选采用不配置过滤器的结构,作为没有配置过滤器的充气装置,现有如下结构的充气装置在内部填充了气体发生剂的内壳中的绕轴方向外周面一侧,配置有外壳,该外壳上设有将充气装置的沿轴向的截面形状做成锯齿形的气体引导部,该气体引导部在远离内壳的外周端面侧上具有用于向外部喷出膨胀用气体的气体喷出口。通过使从内壳的气体流出孔流出的高温膨胀用气体与气体引导部内周面一侧的引导面接触而使其偏移方向,从而进行冷却并捕捉残渣,再从气体喷出口向外部喷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或3)。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131254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技术登记第3122258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技术登记第3122259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2及3中所述的充气装置中,由于气体引导部为,使构成外壳的 多个金属板材料弯曲成大致直角形,并且在内壳外周侧上以相互错开的形式进行配置,使 截面形状呈锯齿形的结构,所以在膨胀用气体从被设置于内壳绕轴方向外周面上的气体流 出孔中流出时,膨胀用气体将与气体引导部中配置在气体流出孔对置位置上的引导面高速 碰撞,从而使构成该引导面部位的外壳变形,使气体引导部中的气体喷射口部位变窄,因而 有可能产生膨胀用气体不能够从气体喷射口迅速喷出的情况。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而进行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有 效捕捉残渣并冷却膨胀用气体的同时,通畅且迅速地将膨胀用气体喷出的充气装置。4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充气装置,其结构为,由内壳、和以覆盖内壳外周侧的方式配置的外 壳所构成,并且具备 燃烧室,被设置在内壳的内部,且填充有点火装置点火时进行燃烧而生成膨胀用 气体的气体发生剂; 气体喷出口,其被配置在外壳侧,能够使燃烧室内生成的膨胀用气体向外部喷 出; 气体流出孔,其开口在内壳的外表面侧,用于使燃烧室内生成的膨胀用气体流 出; 气体引导部,用于将在燃烧室内生成并从气体流出孔流出的膨胀用气体,向气体 喷出口侧引导; 所述充气装置的特征在于, 气体引导部在外壳和内壳之间配置有引导壁部,该引导壁部具有与膨胀用气体发 生接触并引导的引导面, 引导面被构成为弧面状,从而能够将从气体流出孔流出的膨胀用气体,旋转成涡 旋状或螺旋状并引导向气体喷出口侧,且能够捕捉残渣。 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装置中,气体引导部被构成为与膨胀用气体接触并捕捉残渣的 引导壁部的引导面,将从气体流出孔流出的膨胀用气体以涡旋状或螺旋状旋转,并引向气 体喷出口一侧。因此,很难出现因气体引导部的引导壁部受到膨胀用气体的按压力而使流 动膨胀用气体的流道的截面积縮小的变形,也不会导致膨胀用气体的流速下降或流量减小 等情况。其结果为,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装置中,能够将从气体流出孔流出的膨胀用气体,通畅 且迅速地从气体喷出口向外部喷出。 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装置中,在燃烧室内生成的膨胀用气体经过气体流出孔流 入引导部,与引导面接触,从而以涡旋状或螺旋状被旋转,并被引导向气体喷出口一侧。此 时,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装置中,利用在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等,能够将比重大于膨胀用气体 的残渣切实地捕捉到气体引导部的引导面表面上。另外,经过气体流出孔流入气体引导部 的膨胀用气体在气体引导部内以涡旋状或螺旋状旋转,并到达气体喷出口一侧,且从气体 喷出口被喷出。因此,与现有的充气装置相比,延长了气体引导部的实质长度,从而能够顺 利冷却膨胀用气体。其结果为,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装置中,能够切实地捕捉残渣并冷却膨胀用 气体。 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装置中,在能够切实地捕捉残渣并冷却膨胀用气体的同时, 还能够将膨胀用气体通畅且迅速地喷出。具体而言,作为充气装置,其优选的结构为将外壳及内壳均形成为圆筒形状; 将气体流出孔形成在内壳的轴向侧的端面上; 将引导面配置在设有气体流出孔的内壳端面侧的内壳和外壳之间,并从内壳端面 的中心侧到外周侧,将膨胀用气体以涡旋状进行引导。 在上述结构的充气装置中,气体引导部以沿着内壳端面的涡旋状而被形成在内壳 和外壳之间,因此,气体引导部体积不会过大,从而能够抑制充气装置的体积增大,实现尽 可能小型的结构。而且,在上述结构的充气装置中,能够将气体弓I导部配置在内壳和外壳之5间的、充气装置的外表面侧的位置上,所以能够有效地冷却膨胀用气体。 而且,在将充气装置以上述方式构成时,如果将气体流出孔形成在内壳中的轴向侧两端面上,并将引导面设置在内壳的两端面侧,则能够迅速地使大量的膨胀用气体从气体喷出口喷出。而且,在将充气装置以上述方式构成时,能够将该结构简单地应用到如下类型的充气装置中,即在内壳的内部将燃烧室分割为上下两室,错开各燃烧室的燃烧开始时间,从而分两个阶段生成膨胀用气体的充气装置。而且,在上述结构的充气装置中,优选构成为 将气体喷出口形成在外壳的沿绕轴方向的外周面上; 将被引导面引导的膨胀用气体,经过外壳和内壳上中沿绕轴方向的内周面与外周 面之间的间隙,并从气体喷出口喷出。 如果将充气装置以上述方式构成,则与气体喷出口被设置在外壳的轴向侧端面的 结构相比,能够进一步延长气体引导部的实质长度。而且,在上述结构的充气装置中,被引 导面引导的膨胀用气体,经过外壳和内壳上的沿绕轴方向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的间隙, 从设置于外壳沿绕轴方向外周面上的气体喷出口被喷出。此时,膨胀用气体在外壳和内壳 之间的间隙中,受到引导面所引导流向的影响,向气体喷出口一侧呈螺旋状流动,进而从气 体流出口流出。因此,膨胀用气体将沿着外壳上沿绕轴方向的内周面进行旋转,外壳上沿绕 轴方向的内周面与膨胀用气体接触并进行引导的同时,利用离心力将残渣捕捉到表面侧, 从而能够捕捉更多的残渣。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充气装置中,在从内壳轴向的一侧观察时的投影状态下,如果将一侧引导面的膨胀用气体引导方向设定为,与另一侧引导面的膨胀用气体引导方向相反的结构,则从形成于内壳中轴向侧的一端部侧的气体流出孔流出的膨胀用气体,和从形成在另一端部侧的气体流出孔流出的膨胀用气体,分别在外壳和内壳中沿绕轴方向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内,被旋转成沿相反方向旋转的螺旋状并进行流动。而且,该两种膨胀用气体流在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装置,由内壳和以覆盖该内壳外周侧的方式配置的外壳所构成,并且具备:燃烧室,其被配置在所述内壳的内部,且填充有在点火装置点火时燃烧从而生成膨胀用气体的气体发生剂;气体喷出口,其被配置在所述外壳侧,能够将所述燃烧室内所生成的所述膨胀用气体向外部喷出;气体流出孔,其开口在所述内壳的外表面侧,使所述燃烧室内生成的所述膨胀用气体流出;气体引导部,将在所述燃烧室内生成并从所述气体流出孔流出的所述膨胀用气体,引导至所述气体喷出口侧;所述充气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引导部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设有引导壁部,该引导壁部具有接触并引导所述膨胀用气体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被构成为弧面状,从而能够将从所述气体流出孔流出的所述膨胀用气体旋转成涡旋状或螺旋状并引导至所述气体喷出口侧,且能够捕捉残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山岳树尾崎徹村瀬宽起深渡瀬修伊藤保司松田直树小峰佑介小林睦治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