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套仪钢球输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67057 阅读:3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合套仪钢球输送结构,现有的钢球输送结构钢球堵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多个在圆周方向布置的钢球杯和一个合套仪下圆盘,所述的合套仪下圆盘位于钢球杯的下方且在合套仪下圆盘上开设与所述钢球杯数目相等的同样呈圆周布置的下圆盘接口,在每个钢球杯与下圆盘接口之间配置一软管,软管的上端可上下伸缩地与钢球杯配合,软管的下端位于下圆盘接口内,其特征是:所述软管的上端口制成斜口。工作时软管在上伸过程中会挤开堵塞的钢球,使钢球顺着斜口顺利进入软管。(*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输送结构,具体是合套仪用的钢球输送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合套仪钢球输送结构如图1所示,配置在每个钢球杯与下圆盘接口之 间的软管呈竖直状,且软管上端为平口,钢球杯底面为平面。工作时,由于钢球杯中钢球受 到自重的挤压作用引起杯底出口(即软管的上端口)堵塞现象,而使钢球无法进入塑料软管 完成合套工序,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对于自动线会引起下步工序的停顿,钢球杯底面的钢球 会遗留。进一步的,呈竖直状布置的软管长度受限,其内所容纳的钢球数目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钢球堵塞的缺 陷,提供一种合套仪钢球输送结构。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合套仪钢球输送结构,包括多个在圆周方向 布置的钢球杯和一个合套仪下圆盘,所述的合套仪下圆盘位于钢球杯的下方且在合套仪下 圆盘上开设与所述钢球杯数目相等的同样呈圆周布置的下圆盘接口,在每个钢球杯与下圆 盘接口之间配置一软管,该软管的上端可上下伸缩地与钢球杯配合,软管的下端位于一个 下圆盘接口内,其特征是所述软管的上端口制成斜口。作为较佳的角度,所述斜口的角度为40-50°。为避免在钢球杯底遗留钢球,所述钢球杯的底面制成斜面,所述软管的上端位于 该斜面的最低处。作为较佳方式,所述的斜面为至少两个,以形成漏斗状底部。为使钢球能够顺利进入软管,所述软管上端的斜口朝向所述钢球杯的斜面底面。为使软管能够容纳更多的钢球,所述的软管呈螺旋状配置在每个钢球杯与下圆盘 接口之间,以便延长软管的长度。本技术软管的上端口的由平口形式改为斜口形式,避免了钢球在钢球杯出口 处堵塞的现象;斜面结构的钢球杯底面,能将杯底的钢球都能完全进入塑料软管,这样杯底 就不会像平底杯底那样会遗留钢球出现混球的情形;而且,螺旋状配置软管使得软管长度 得以延长,能容纳更多的钢球。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钢球输送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钢球输送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钢球杯,2-合套仪下圆盘,3-下圆盘接口,4-软管,5-斜口, 6_斜面,7-钢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合套仪钢球输送结构,包括多个在圆周方向布置的钢 球杯1 (为了清楚表示软管与钢球杯、下圆盘接口的对应关系,图中仅表示出一个,在实际 实施时,相对图1的俯视方向,多个图1所示的钢球杯在圆周方向布置)和一个合套仪下圆 盘2 (为了清楚表示软管与钢球杯、下圆盘接口的对应关系,图中给出的该合套仪下圆盘的 局部结构),合套仪下圆盘2位于钢球杯1的下方且在合套仪下圆盘2上开设与钢球杯数目 相等的同样呈圆周布置的下圆盘接口 3(图中表示出了两个这样的下圆盘接口,在实际实施 时,相对图1的俯视方向,多个下圆盘接口呈圆周布置在合套仪下圆盘上),在每个钢球杯1 与下圆盘接口 3之间配置一软管4 (可由塑料制成,以透明状为佳,以便能够看到其中的钢 球),软管4的上端可上下伸缩地与钢球杯配合,软管4的下端位于下圆盘接口 3内,软管4 的上端口制成斜口 5 (该斜口 5是沿与软管的长度方向交叉成锐角的平面切成)。一般的, 斜口 5的角度(即所述切成该斜口 5的斜面与软管长度方向的夹角)为40-50°。钢球杯1 的底面制成斜面6,软管4的上端位于该斜面6的最低处,尤其是斜面6可为至少两个而形 成漏斗状底部。软管4上端的斜口 5朝向钢球杯的斜面6底面,以便软管4上下伸缩以及 钢球7依靠自重沿斜面6底面下滑时,能够顺利进入软管上端斜口 5。软管4呈螺旋状(是 将软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上下不对应的钢球杯与下圆盘接口 3之间)配置在每个钢球 杯与下圆盘接口之间。上述结构的钢球输送结构,工作时软管4配合机械动作上下伸缩运动,钢球7若因 自重产生挤压而堵塞出口(即软管上端斜口 5),则软管4在上伸过程中也会挤开堵塞的钢 球,使钢球顺着斜口 5顺利进入软管4,若同时适当增加塑料软管的伸缩量则会增加钢球进 入塑料软管的成功率。钢球杯底部的斜面6能够使钢球在少量的情况下也能全部进入软 管。将软管4配置成螺旋弯曲状,从而加长软管的长度,这样软管里存有的钢球组数(一套 轴承所需钢球数为一组)就会增加,在运行过程中也能保证在钢球堵塞的情况下仍有钢球 可以进行合套,不仅避免了钢球堵塞的现象,而且在出现钢球堵塞的情形下也不会立即影 响下步工序,同时也防止了杯底落钢球、混钢球等情况。权利要求1.合套仪钢球输送结构,包括多个在圆周方向布置的钢球杯(1)和一个合套仪下圆盘 (2),所述的合套仪下圆盘(2)位于钢球杯(1)的下方且在合套仪下圆盘(2)上开设与所述 钢球杯数目相等的同样呈圆周布置的下圆盘接口(3),在每个钢球杯(1)与下圆盘接口(3) 之间配置一软管(4),该软管(4)的上端可上下伸缩地与钢球杯(1)配合,该软管(4)的下端 位于一个下圆盘接口(3)内,其特征是所述软管(4)的上端口制成斜口(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套仪钢球输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斜口(5)的角度为 4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套仪钢球输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钢球杯(1)的底面 制成斜面(6),所述软管(4)的上端位于该斜面(6)的最低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套仪钢球输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斜面(6)为至少两个 并形成漏斗状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套仪钢球输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软管(4)上端的斜口 (5)朝向所述钢球杯的斜面(6)底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套仪钢球输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软管(4)呈螺旋状配 置在每个钢球杯与下圆盘接口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合套仪钢球输送结构,现有的钢球输送结构钢球堵塞,本技术包括多个在圆周方向布置的钢球杯和一个合套仪下圆盘,所述的合套仪下圆盘位于钢球杯的下方且在合套仪下圆盘上开设与所述钢球杯数目相等的同样呈圆周布置的下圆盘接口,在每个钢球杯与下圆盘接口之间配置一软管,软管的上端可上下伸缩地与钢球杯配合,软管的下端位于下圆盘接口内,其特征是所述软管的上端口制成斜口。工作时软管在上伸过程中会挤开堵塞的钢球,使钢球顺着斜口顺利进入软管。文档编号F16C43/04GK201836239SQ20102057672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6日专利技术者吕新, 杨绍东, 汪燮民, 王科军 申请人:浙江五洲新春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合套仪钢球输送结构,包括多个在圆周方向布置的钢球杯(1)和一个合套仪下圆盘(2),所述的合套仪下圆盘(2)位于钢球杯(1)的下方且在合套仪下圆盘(2)上开设与所述钢球杯数目相等的同样呈圆周布置的下圆盘接口(3),在每个钢球杯(1)与下圆盘接口(3)之间配置一软管(4),该软管(4)的上端可上下伸缩地与钢球杯(1)配合,该软管(4)的下端位于一个下圆盘接口(3)内,其特征是:所述软管(4)的上端口制成斜口(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新汪燮民王科军杨绍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五洲新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