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6313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是应用于侧向连接固定二电路板,其中连接器包括一本体、一支撑部、一基座部、二导电端子、一第一弹性左悬臂与一第一弹性右悬臂以及一第二弹性左悬臂与一第二弹性右悬臂,其中本体设有一平台,该平台是面向于电路板的侧边,第一弹性左悬臂、第二弹性左悬臂、第一弹性右悬臂、第二弹性右悬臂、支撑部及基座部设置于平台上且分别形成一左侧容置空间以及一右侧容置空间。(*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来侧向连接固定电路板的 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的突飞猛进,各种电子产品已日益普及地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及生活 当中。在各种电子产品中,连接器被大量应用以做为不同电子组件之间的讯号传输的途径, 连接器是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电线、电路板和其它电路组件的连接装置,因此,广泛地运用 于吾人生活周遭的各种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一般的连接器是焊接固定于电路板上,利用其连接端子与电路板上经电路布局的 接触端接触,以形成电气连接,而在某些运用上,连接器是作为固定另一电路组件,例如固 定软性排线的用途。因此,连接器是介于软性排线及印刷电路板之间,作为电气讯号的转 接。然而,传统的连接器是利用焊接的方式将连接器固定于电路板上,常会因焊接制 程的管控不良而导致生产良率不佳。此外,当连接器固定于电路板上后,则不能随意再将连 接器从电路板上卸除取下来更换其它种类的连接器,所以习知的固定方式对产品组合而言 的弹性较小,不利于实时因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来将产品的设计作变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连接器利用焊接的方式将连接器固定于电路 板上,常会因焊接制程的管控不良而导致生产良率不佳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是应用于侧向连接固定二电路板, 其中该连接器包括—本体,其中该本体设有一平台,该平台是面向于该些电路板的侧边;一支撑部,设置于该平台上,其中该支撑部是沿着垂直于该平台的方向延伸设 置;一基座部,设置于该平台上,其中该基座部是沿着垂直于该平台的方向延伸设置, 该支撑部与该基座部是呈上下面对设置,且该基座部的长度大于该支撑部的长度,该基座 部于凸出于该支撑部外的一延长部上设有一承载面,该承载面是面向于该支撑部设置,且 该延长部的末端设有一卡扣部;二导电端子,组装于该基座部的该 承载面上;一第一弹性左悬臂与一第一弹性右悬臂,设置于该平台上,且分别位于该支撑部 的左右两侧,其中该第一弹性左悬臂与该第一弹性右悬臂是沿着垂直于该平台的方向延伸 设置;以及一第二弹性左悬臂与一第二弹性右悬臂,设置于该平台上,且分别位于该基座部 的左右两侧,其中该第二弹性左悬臂与该第二弹性右悬臂是沿着垂直于该平台的方向延伸设置;其中该第一 弹性左悬臂、该第二弹性左悬臂、该支撑部及该基座部是形成一左侧 容置空间,该第一弹性右悬臂、该第二弹性右悬臂、该支撑部及该基座部是形成一右侧容置 空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该支撑部与位于该基座部上 的该些导电端子之间的距离实质等于每一该些电路板的厚度大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弹性左悬臂设有一第 一左挟持面,该第二弹性左悬臂设有一第二左挟持面,该第一左挟持面与该第二左挟持面 是上下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的水平面间距实质等于每一该些电路板的厚度大小,该第一弹 性右悬臂设有一第一右挟持面,该第二弹性右悬臂设有一第二右挟持面,该第一右挟持面 与该第二右挟持面是上下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的水平面间距实质等于每一该些电路板的 厚度大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弹性右悬臂、该第一弹 性左悬臂、该第二弹性右悬臂及该第二弹性左悬臂的长度皆相同且大于该些电路板的宽度 大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左挟持面、该第二左挟 持面、该第一右挟持面与该第二右挟持面是为平面形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弹性左悬臂与该支撑 部之间设有一第一左侧水平距离,该第一弹性右悬臂与该支撑部之间设有一第一右侧水平 距离,该第二弹性左悬臂与该基座部之间设有一第二左侧水平距离,该第二弹性右悬臂与 该基座部之间设有一第二右侧水平距离。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左侧水平距离等于该 第一右侧水平距离,该第二左侧水平距离等于该第二右侧水平距离。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该卡扣部包括一左侧卡扣凹 槽以及一右侧卡扣凹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该卡扣部的左右两侧各包括 一斜面,该斜面是面向于该些电路板的侧边,且该卡扣部的中间设有一凹口。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该基座部的宽度大于该支撑 部的宽度。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连接器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电路 板是可卸除地安装于连接器上,故可完全回避掉焊接制程的不良影响以及解决组装完成后 的电路板与连接器的组合件不可再随意拆卸的问题。此外,本技术的连接器是侧向电 性连接固定二电路板,所以不但制程上非常容易简单,适合大量组装生产,而且此连接器的 侧向组装的设计对于电路板上设有发光二极管(LED)等发光组件而言,此连接器的结构大 小不会对于发光组件的发光效果有太大的影响,进而导致发光组件的部份光源被连接器阻 挡或吸收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连接器与电路板尚未组装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连接器与电路板组装完成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的连接器与电路板组装完成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1的连接器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4的连接器在前视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4的连接器在俯视方向的立体示意图以上各图当中的附图标记的含义是1 连接器10 本体100 平台11 第一弹性左悬臂110 第一左挟持面112 第一左侧水平距离12 支撑部13 第一弹性右悬臂130 第一右挟持面132 第一右侧水平距离14 基座部140 延长部142 承载面144 卡扣部1442左侧卡扣凹槽1444右侧卡扣凹槽1446 斜面1448 凹15 第二弹性左悬臂150 第二左挟持面152 第二左侧水平距离16 导电端子17 第二弹性右悬臂170第二右挟持面172 第二右侧水平距离18 左侧容置空间19 右侧容置空间2 电路板22 金手指3 发光二极管具体实施方法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是提供一种连接器1,是应用于侧向连接固定二电路板2,此电路板2上设有发光二极管(LED) 3以及金手指22,该连接器1包括一本体10、一支撑部12、一基座部14、二导电端子16、一第一弹性左悬臂11与一第一弹性右悬臂13以及 一第二弹性左悬臂15与一第二弹性右悬臂17,其中本体10设有一平台100,此平台100是 面向于二电路板2的一侧边并作为二电路板2的侧边的抵靠部。支撑部12设置于平台100 上,此支撑部12是沿着垂直于平台100的方向延伸设置。基座部14设置于平台100上, 基座部14是沿着垂直于平台100的方向延伸设置,支撑部12与基座部14是呈上下面对设 置,且基座部14的长度大于支撑部12的长度,基座部14于凸出于支撑部12外的一延长部 140上设有一承载面142,该承载面142是面向于支撑部12设置,且延长部140的末端设有 一卡扣部144,此卡扣部144是用以卡合固定二电路板2的另一侧边。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位于基座部14上方的支撑部12的长度小于基座部14的长 度,且基座部14的宽度大于支撑部12的宽度,所以二导电端子16可很容易地由上而下组 装于基座部14的承载面142上。第一弹性左悬臂11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是应用于侧向连接固定二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包括:  一本体,其中该本体设有一平台,该平台是面向于该些电路板的侧边;  一支撑部,设置于该平台上,其中该支撑部是沿着垂直于该平台的方向延伸设置;  一基座部,设置于该平台上,其中该基座部是沿着垂直于该平台的方向延伸设置,该支撑部与该基座部是呈上下面对设置,且该基座部的长度大于该支撑部的长度,该基座部于凸出于该支撑部外的一延长部上设有一承载面,该承载面是面向于该支撑部设置,且该延长部的末端设有一卡扣部;  二导电端子,组装于该基座部的该承载面上;  一第一弹性左悬臂与一第一弹性右悬臂,设置于该平台上,且分别位于该支撑部的左右两侧,其中该第一弹性左悬臂与该第一弹性右悬臂是沿着垂直于该平台的方向延伸设置;以及  一第二弹性左悬臂与一第二弹性右悬臂,设置于该平台上,且分别位于该基座部的左右两侧,其中该第二弹性左悬臂与该第二弹性右悬臂是沿着垂直于该平台的方向延伸设置;  其中该第一弹性左悬臂、该第二弹性左悬臂、该支撑部及该基座部是形成一左侧容置空间,该第一弹性右悬臂、该第二弹性右悬臂、该支撑部及该基座部是形成一右侧容置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淳林永成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