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作竹编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359054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作竹编画的方法,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作编织图,然后根据所述编织图备料与编织,即获竹编画。编织图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1)将竹编画的设计画稿或照片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形成由不同色块构成的图稿;(2)操作计算机,将步骤(1)制作的图稿旋转45°,然后在图稿的各色块中铺入编织组织形成初始编织图;(3)操作计算机,输入竹编画编织规格参数,将步骤(2)制作的初始编织图调整为竹编画模拟效果图,然后将竹编画模拟效果图中图形轮廓变形的部位和编织组织浮长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进行修正,即获编织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竹编画制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作编织 图,根据编织图进行备料与编织的竹编画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竹编画清秀淡雅、精美细腻、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是中国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民间 工艺品,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竹编画艺术享誉国内外,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然 而,竹编画的制作方法却较落后,难以满足人们对竹编画的需求。“坐标编织法”出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其基本操作是将编织图案通过手工画成 方格坐标,然后比照着图案按坐标手工编织竹编画。坐标编织法虽然是竹编技术的一大进 步,但仍存在不足一是图案仿真性不够高;二是“抛丝”过多、过长,使画面显得松散不均 勻;三是将编织图案手工绘制成方格坐标耗时长、难度大,后人通常沿用前人的图案,变化 少,难创新。“描图编织法”是继坐标编织法后的一种创新(由中国四川省竹编状元殷超发 明),其基本操作是将编织图案放在编织竹丝之下,用压条压紧,然后根据图案的走向,描 着编织竹编画。此种方法虽然提高了竹编画图案的仿真性和竹编画编织速度,降低了竹编 画制作成本,但初学艺者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编织者,也往往会因为疏 忽或处理不当,造成竹编画某部分组织错位、竹丝抛起,需要反复修正。为了竹编画产业更 好的发展,竹编画工艺创新刻不容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作 竹编画的方法,以解决提高竹编画制作速度、降低竹编画制作难度和保证竹编画质量的技 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竹编画制作方法,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作编织图,然后根据所 述编织图备料与编织,即获竹编画。本专利技术所述竹编画制作方法中,编织图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1)将竹编画的设计画稿或照片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将所述设计画稿或照片 按照竹编画的编织要求进行处理,形成由不同色块构成的图稿,所述图稿中,单个色块在竹 编画中对应部分的面积至少为5. 76X 10_4平方厘米;(2)操作计算机,将步骤(1)制作的图稿旋转45°,然后在图稿的各色块中铺入编 织组织形成初始编织图,所述编织组织的平均浮长为1 <平均浮长< 8 ;(3)操作计算机,输入竹编画编织规格参数(竹编画宽度、竹编画长度、竹丝宽度、 经向竹丝密度、纬向竹丝密度、经向竹丝根数、纬向竹丝根数),将步骤(2)制作的初始编织 图调整为竹编画模拟效果图,然后将竹编画模拟效果图中图形轮廓变形的部位和编织组织 浮长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进行修正,即获编织图;所述编织图由平行于水平方向的纬向行和垂直于水平方向的经向行组成,编织图的经向行代表竹编画中的经向竹丝(经向行的行数 =经向竹丝的根数),编织图的纬向行代表竹编画中的纬向竹丝(纬向行的行数=纬向竹 丝的根数);编织图中经向行与纬向行相交形成的“格”代表竹编画中经向竹丝与纬向竹丝 的交织点,所述“格”的长宽=1 1,所述“格”只用两种颜色表示,分别命名为a色格、 b色格,a色格代表经向行对应的经向竹丝位于纬向行对应的纬向竹丝之上,b色格代表经 向行对应的经向竹丝位于纬向行对应的纬向竹丝之下。根据竹编画的特点,所述编织组织优选平均浮长为3. 5 6. 5的缎纹组织。根据竹编画的特点,编织图中的经向行行数=纬向行行 数,所述经向行行数、纬向行行数与竹编画编织规格参数相关, 经向行行数=(竹编画长度+竹编画宽度)Χλ/ /2Χ经向竹丝密度, 纬向行行数=(竹编画长度+竹编画宽度)X λ/ /2X纬向竹丝密度, 所述经向竹丝 密度=纬向竹丝密度=10+ (竹丝宽度+编织间隙),单位为根/cm。根据竹编画的特点,竹丝宽度优选0. 2 2mm,编织间隙优选0. 04 0. 2mm,竹编 画长度根据客户的需要确定,竹编画宽度cm,式中,L为竹子的竹节长度。优选竹节 长度L为60cm 80cm的竹子。本专利技术所述竹编画制作方法,在竹编画编织时,按照编织图中经向行与纬向行相 交形成的“格”的颜色进行操作,a色格将经向竹丝提起、b色格将经向竹丝沉下进行编织。为了提高编织速度,竹编画编织时,将编织图中所占面积最大组织的经向行对应 的经向竹丝进行分组,每次循环时编织规律相同的经向竹丝分在同一组;将同一组的经向 竹丝固定在一根杆件上,当编织相同规律的交织点时,提起某根杆件织入纬向竹丝进行编幺口 /Ν ο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作编织图,不仅大大缩短了竹 编画的设计时间,提高了竹编画的设计效率和精度,而且在计算机上即可对竹编画的编织 组织、交织点、换色部位、接头部位、竹丝宽度、竹丝密度等编织工艺要点及实物效果进行预 演、模拟并根据模拟效果进行修改和完善。2、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作编织图,便于将各种设计画稿或照片按照竹编画 的编织要求进行处理,拓宽竹编画的图案、品种范围,实现竹编画的创新。3、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制作的编织图是进行竹编画编织的工艺蓝图,编织者只要根据 所述编织图备料与编织,即可编织出达到设计效果的竹编画,大大降低了竹编画的编织难 度,使初学者易于掌握竹编画的编织,促进竹编画产业的发展。4、在竹编画编织时,将编织图中所占面积最大组织的经向行对应的经向竹丝进行 分组,通过提起某根杆件即完成了该组竹丝的选丝,克服了过去单根选丝慢而繁琐的缺点, 提高了编织速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的编织图的局部示意图,图中,1-经向行、2-纬向行、 3-经向行与纬向行相交形成的“格”;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用于竹编画的设计画稿;图3是将图2中的设计画稿按照竹编画的编织要求进行处理所形成的由不同色块 构成的图稿,图中,4-第一种色块、5-第二种色块、6-第三种色块、7-第四种色块、8-第五种 色块、9-第六种色块;图4是将图3中的图稿旋转45°后的示意图,图中,4_铺入的编织组织为图5所 示8枚5飞纬面缎纹组织、5-铺入的编织组织为图6所示8枚5飞经面缎纹组织、6-铺入 的编织组织为图7所示16枚3飞纬面缎纹组织、7-铺入的编织组织为图8所示13枚10飞 纬面缎纹组织、8-铺入的编织组织为图9所示11枚8飞经面缎纹组织、9-铺入的编织组织 为纬面浮长线;图5是8枚5飞纬面缎纹组织的示意图;图6是8枚5飞经面缎纹组织的示意图;图7是16枚3飞纬面缎纹组织的示意图;图8是13枚10飞纬面缎纹组织的示意图;图9是11枚8飞经面缎纹组织的示意图;图10是纬面浮长线组织的示意图;图11是在图4所示图稿中铺入编织组织所形成的初始编织图的局部视图;图12是图11中的初始编织图局部视图经修正后形成的局部编织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竹编画制作方法予以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制作“熊猫”竹编画,操作步骤如下1、制作编织图(1)将图2所示的熊猫竹编画设计画稿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将所述设计画 稿按照竹编画的编织要求进行处理(所用软件为图像处理通用软件,例如Photoshop、 Coreldraw等),形成由六种色块构成的图稿,如图3所示,该图稿中,最小的单个色块在竹 编画中对应部分的面积为1X10—2平方厘米;(2)操作计算机,利用zdjw纹织CAD软件将步骤⑴制作的图稿旋转45° (如图 4所示),然后在图稿的各种色块中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作竹编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作编织图,然后根据所述编织图备料与编织,即获竹编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敏汪苗杨燕左玲赵睿昕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