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自动捕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32508 阅读:3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仿生自动捕虫器,包括凸轮推杆机构、复位机构、定位机构、吸风组件、发光二极管和控制单元,凸轮推杆机构设于吸风组件下方,复位机构设于吸风组件两侧,定位机构设于凸轮推杆机构一侧,发光二极管设于吸风组件上,凸轮推杆机构、定位机构和吸风组件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本仿生自动捕虫器根据飞虫的趋光性,采用发光二极管诱惑飞虫,然后再通过吸风组件的动作将其捕杀,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化学药剂的捕虫方式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自然捕虫方式效率较低,家用捕虫器使用不方便等的缺点,其捕虫效率高,捕虫方式环保,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不良的影响,当在本仿生自动捕虫器上增加增加视觉和智能控制系统时,就成为智能捕虫机器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及其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仿生自动捕虫器
技术介绍
目前,捕杀飞虫的方式有自然和人工两种。自然界主要利用捕虫植物捕杀飞虫,例如陷阱式的瓶子草和猪笼草,黏蝇纸式的 毛毡苔,捕兽夹式的捕蝇草等。人工捕虫主要利用化学试剂和电杀,粘蝇纸、杀虫药、饭店捕蝇器等在日常生活中 很常见,而农业生产中最常用的是杀虫药。当农业生产中需要捕杀害虫时,上述两种捕虫方式中,捕虫植物相对稀少,更是在 特定的生长环境中才出现,其捕虫数量少、效率低。而化学试剂捕虫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粘 蝇纸用后需要进行焚烧或填埋,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大量使用杀虫药所造成的污 染更是不可估量。而目前常用的家用或饭店捕蝇器等,则需通电才能使用,使用不便,不适 用于农业生产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保节能、捕虫效率也较高的 仿生自动捕虫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仿生自动捕虫器,包括凸轮推杆机构、复位机构、定位 机构、吸风组件、发光二极管和控制单元,凸轮推杆机构设于吸风组件下方,复位机构设于 吸风组件两侧,定位机构设于凸轮推杆机构一侧,发光二极管设于吸风组件上,凸轮推杆机 构、定位机构和吸风组件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凸轮推杆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推杆、凸轮传动组件和电机,推杆一端与吸风 组件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凸轮传动组件连接,电机与凸轮传动组件连接并驱动凸轮传动组 件动作。所述复位机构为复位弹簧,分别设于吸风组件的两侧。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电磁铁和顶针,顶针垂直设于凸轮推杆机构的推杆侧面,电磁 铁设于顶针末端并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吸风组件包括叶片和风扇,叶片为开合式的通风结构,叶片上部为铁丝网,风 扇设于叶片内部;叶片外侧设置复位机构,叶片底部设置凸轮推杆机构。其中,叶片采用通 风结构,可使风扇转动时透过叶片而产生负压下吸的气流。所述叶片上设有可加速叶片闭合的软磁体,叶片底部设有收集飞虫尸体用的收容 网。所述发光二极管为蓝光二极管,比其他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更能诱惑飞虫,其诱虫 效果好;发光二极管外接太阳能充电系统,通过太阳能充电系统可以控制太阳能板自动调 节到阳光最充裕的方位进行充电,从而保持发光二极管持续发光。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光敏三极管触发器和延时控制电路,光敏三极管触发器设于吸 风组件上,光敏三极管触发器通过控制器与定位机构连接,延时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凸轮 推杆机构的电机连接。所述延时控制电路内设有变阻器,并通过变阻器调节电阻的大小来设定延迟时 间,其延迟时间与叶片的闭合时间相等,也与风扇的转动时间相等。所述仿生自动捕虫器上还设有视觉和智能控制系统,形成捕虫机器人,能对飞虫 的种类进行识别,当害虫进入时才控制吸风组件快速动作将其杀害。本仿生自动捕虫器使用时,其工作过程为当微小的飞虫进入叶片内遮挡住发光 二极管的光线时,光敏三极管触发器产生一个触发信号,信号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发出信号 控制电磁铁动作,拔出顶针,此时推杆在复位弹簧的弹力压迫下掉落,叶片闭合的同时风扇 转动;当延时控制电路计时一段时间后(此时飞虫已被杀死),发出信号控制风扇停止,电 机带动推杆往上运动,叶片被打开,装置进入待机状态。上述过程中,复位弹簧是主要的蓄能装置,叶片打开时弹簧被拉伸,复位时带动叶 片转动,实现快速闭合。电磁铁连着顶针,使推杆向上运动到某一位置时被锁住,通电即解 锁。凸轮推杆机构中的推杆,在偏心轮推动下可以作垂直运动并推动叶片的底部,电机为带 减速装置的低速高转矩电机,负责提供动力,转动时间受延时控制电路严格控制。吸风组件中,根据需要可垂直布置两个小电扇,用于产生吸力并绞杀飞虫。如果增 加了视觉和智能控制系统,则当传感器获取飞虫信息后,视觉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快速识 别和感应,数据信号送至控制器,电磁铁动作,拔出顶针。动作与仿生自动捕虫器电磁铁以 后的动作循环相同。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仿生自动捕虫器根据飞虫的趋光性,采用发光二极管诱惑飞虫,然后再通过吸 风组件的动作将其捕杀,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化学药剂的捕虫方式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自然捕虫方式效率较低,家用捕虫器使用不方便等的缺点,其捕虫效率高,捕虫方式环保, 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不良的影响。本仿生自动捕虫器采用了自动跟踪的太阳能充电系统、反应灵敏的光敏三极管触 发器等装置,使得该捕虫器反应灵敏,捕虫效率高,除了可以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也可 以作为家用的灭虫器使用。当在本仿生自动捕虫器上增加增加视觉和智能控制系统时,就成为智能捕虫机器 人,能对害虫进行识别,当害虫进入才控制吸风组件快速工作,自动化程度更高,同时也可 为人类提供虫害数据,有利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仿生自动捕虫器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仿生自动捕虫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仿生自动捕虫器中延时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本实施例一种仿生自动捕虫器,如图1或图2所示,包括凸轮推杆机构、复位机构、 定位机构、吸风组件、发光二极管和控制单元,凸轮推杆机构设于吸风组件下方,复位机构 设于吸风组件两侧,定位机构设于凸轮推杆机构一侧,发光二极管设于吸风组件上,凸轮推 杆机构、定位机构和吸风组件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其中,凸轮推杆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推杆1、凸轮传动组件2和电机3,推杆1 一端 与吸风组件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凸轮传动组件2连接,电机3与凸轮传动组件2连接并驱动 凸轮传动组件2动作。复位机构为复位弹簧4,分别设于吸风组件的两侧。定位机构包括电磁铁5和顶针6,顶针6垂直设于凸轮推杆机构的推杆1侧面,电 磁铁5设于顶针6末端并与控制单元连接。吸风组件包括叶片7和风扇8,叶片7为开合式的通风结构,叶片7上部为铁丝网, 风扇8设于叶片7内部;叶片7外侧设置复位机构,叶片7底部设置凸轮推杆机构。其中, 叶片7采用通风结构,可使风扇8转动时透过叶片7而产生负压下吸的气流。叶片7上还可设有可加速叶片7闭合的软磁体,叶片7底部还可设有收集飞虫尸 体用的收容网。发光二极管(图中未示出)为蓝光二极管,比其他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更能诱惑飞 虫,其诱虫效果好;发光二极管外接太阳能充电系统,通过太阳能充电系统可以控制太阳能 板自动调节到阳光最充裕的方位进行充电,从而保持发光二极管持续发光。控制单元包括光敏三极管触发器和延时控制电路,光敏三极管触发器(图中未示 出)设于吸风组件上,光敏三极管触发器通过控制器与定位机构连接,延时控制电路的输 出端与凸轮推杆机构的电机连接。延时控制电路内设有变阻器,并通过变阻器调节电阻的大小来设定延迟时间,其 延迟时间与叶片的闭合时间相等,也与风扇的转动时间相等。本仿生自动捕虫器使用时,其工作过程为当微小的飞虫进入叶片7内遮挡住发 光二极管的光线时,光敏三极管触发器产生一个触发信号,信号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发出信 号控制电磁铁5动作,拔出顶针6,此时推杆1在复位弹簧4的弹力压迫下掉落,叶片7闭合 的同时风扇8转动;当延时控制电路计时一段时间后(此时飞虫已被杀死),发出信号控制 风扇8停止,电机3带动推杆1往上运动,叶片7被打开,装置进入待机状态。上述过程中,复位弹簧4是主要的蓄能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仿生自动捕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凸轮推杆机构、复位机构、定位机构、吸风组件、发光二极管和控制单元,凸轮推杆机构设于吸风组件下方,复位机构设于吸风组件两侧,定位机构设于凸轮推杆机构一侧,发光二极管设于吸风组件上,凸轮推杆机构、定位机构和吸风组件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湘军吕长乐汪榕标王红军孙权郑晓君吴樊廖考俊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