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31605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适于安装在电路板上,且包括绝缘外壳和连接模组,绝缘外壳相对的上、下端面与连接上、下端面的两侧面围成一收容腔,收容腔的前端敞开形成对接口,绝缘外壳的上端面正对电路板,连接模组收容于收容腔内,且连接模组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一接地端子,导电端子与接地端子均固定于绝缘本体上以与绝缘本体成一体式结构,导电端子与接地端子均具有向电路板弯折的连接部,连接部弹性抵触于电路板上,绝缘本体的两侧面分别凸伸形成凸起,绝缘外壳上开设有收容凸起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不需通过焊接与电路板连接,更换方便快捷,使用更加便利;组装过程简单且工序少,在生产中组装快速准确,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子器件之间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产品之间及其周边装置之间的连接越来越频 繁,而电子产品与其周边装置之间通常通过电连接器来实现连接,因此电连接器的使用频 率也随之增加。电连接器在电子领域被如此广泛的应用,不仅使得用户对其质量的要求越 来越高,而且生产厂家对电连接器的生产也由原来的小规模生产逐渐转变为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现有的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上开设 若干端子槽,且所述端子槽收容并固定所述导电端子;所述金属壳体包覆所述绝缘本体与 导电端子,可使所述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免受外界器件的影响,且所述金属壳体的一端形 成开口,外部连接器可通过所述开口与该电连接器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电连接器的功能。这 种电连接器通常是通过焊接操作与电路板连接,从而使金属壳体固定在电路板上,导电端 子与电路板实现电连接。众所周知,焊接过程不仅操作繁琐复杂,且易发生虚焊的情况而 使连接不够牢固;另外,当电连接器因意外被损坏不能再正常使用后,在电路板上更换已焊 接好的电连接器不仅难度大,操作不易,而且很容易损坏电路板,因此给使用带来很大的不 便。在上述电连接器的组装过程中,要分别依次对所述导电端子、绝缘本体与金属外壳进行 组装,因此组装过程缓慢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另外这种电连接器所使用的外壳体为金属壳 体,不仅需要较高的材料成本,而且金属壳体与塑胶之间的连接也不够牢固,容易导致外部 连接器不能正确与之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不需通过焊 接与电路板连接,更换方便快捷,使用更加便利;组装过程简单且工序少,在大规模批量化 生产中组装快速准确,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所用材料成本低廉,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电连接器适于安装在电路板上,该电连接 器包括绝缘外壳和连接模组,所述绝缘外壳相对的上、下端面与连接所述上、下端面的两侧 面围成一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前端敞开形成对接口,所述绝缘外壳的上端面正对所述电 路板,所述连接模组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且所述连接模组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 一接地端子,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上以与所述绝缘本体成 一体式结构,所述导电端子与接地端子均具有向所述电路板弯折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弹 性抵触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面分别凸伸形成凸起,所述绝缘外壳上开设 有收容所述凸起的通孔。如上所述,本技术电连接器的所述导电端子与接地端子均具有向所述电路板 弯折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弹性抵触于所述电路板上,因此本技术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不需通过焊接操作,不仅在生产过程中省去了繁琐复杂的焊接操作,而且可 以方便快捷地在电路板上更换电连接器,从而使用更加便利;另外,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面 分别凸伸形成凸起,所述绝缘外壳上开设有收容所述凸起的通孔,所述凸起与通孔卡合连 接即可将所述连接模组牢固地固定在所述绝缘外壳上而完成该电连接器的组装工作,因此 该电连接器的组装简单快速且准确,生产厂家可在组装过程中节省人力物力,提高了生产 效率;而且使用的绝缘外壳成本低廉,为生产厂家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电连接器的生产成 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4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金属板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连接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绝缘外壳100上端面110卡槽111下端面120第一通槽121缺口122第一槽口123第二槽口124侧面130通孔131收容腔140对接口141金属板体150第二通槽151卡舌152抵触部153连接模组200绝缘本体210凸起211第一凸块212第二凸块213导电端子220第一连接部221接地端子230第二连接部231接触部23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 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100、金属板体150与连接 模组200,所述连接模组200由绝缘本体210、若干导电端子220及一接地端子230组成。 所述绝缘外壳100上具有呈中空的收容腔140,所述收容腔140收容并固定所述连接模组 200。所述导电端子220和接地端子230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210上,从而与所述绝缘本 体210成一体式结构。所述绝缘本体210的两侧分别向外凸伸形成凸起211,相应地所述绝 缘外壳100的两侧面130上分别开设有通孔131,所述凸起211卡合地收容于所述通孔1314内从而使所述连接模组200固定安装于所述绝缘外壳100的收容腔140内;所述金属板体 150固定安装于所述绝缘外壳100的收容腔140内并与所述连接模组200连接。具体地,请再结合参考图3-6。所述绝缘外壳100为塑胶绝缘外壳,价格低廉且 具有很好的韧性,可有效保护其内部器件免受外界的影响。所述绝缘外壳100包括上端面 110、下端面120及连接上端面110与下端面120的相对的两侧面130。所述绝缘外壳100 的上端面110、下端面120及两侧面130 —起围成呈中空的收容腔140,且所述收容腔140 的前端敞开形成对接口 141,所述对接口 141与所述收容腔140连通,外部连接器可通过所 述对接口 141插入所述收容腔140内而与该电连接器连接。所述绝缘外壳100的上端面 110正对所述电路板,所述上端面110上开设有多个卡槽111,且所述卡槽111前后贯穿所 述上端面110。所述绝缘外壳100的下端面120上开设有第一通槽121,在邻近所述第一通 槽121处内凹形成有缺口 122;且所述下端面120远离所述对接口 141的一端内凹分别形 成有第一槽口 123与第二槽口 124(见图4)。所述绝缘外壳100的两侧面130上分别开设 有通孔131。所述金属板体150上开设有第二通槽151,所述第二通槽151与所述绝缘外壳100 上的第一通槽121连通;所述金属板体150在邻近所述第二通槽151处向下凸伸形成卡舌 152 (见图5),所述卡舌152卡入所述绝缘外壳100上的缺口 122内,从而使所述金属板体 150固定贴附于所述绝缘外壳100的下端面120上,所述金属板体150不仅增强了所述绝缘 外壳100的强度,而且可有效防止外部连接器通过所述对接口 141插入所述收容腔140内 时磨擦损坏所述下端面120,从而可延长该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另外,所述金属板体150 的后端凸伸形成抵触部153。所述连接模组200包括绝缘本体210、导电端子220及接地端子230,所述导电端 子220与接地端子230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210上,从而使所述连接模组200为一体式 结构。所述绝缘本体210的两侧分别向外凸伸形成凸起211,所述凸起211分别卡合地收 容于所述绝缘外壳100的通孔131内,从而将所述连接模组200固定于所述绝缘外壳100 的收容腔140内。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适于安装在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和连接模组,所述绝缘外壳相对的上、下端面与连接所述上、下端面的两侧面围成一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前端敞开形成对接口,所述绝缘外壳的上端面正对所述电路板,所述连接模组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且所述连接模组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一接地端子,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上以与所述绝缘本体成一体式结构,所述导电端子与接地端子均具有向所述电路板弯折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弹性抵触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面分别凸伸形成凸起,所述绝缘外壳上开设有收容所述凸起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鸥陈秉智张宏图陈明江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