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2734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脊柱牵引装置,包括一支架,以及固定在该支架上的可平躺患者躯体的平台,其特征在于:在该平台的一端置有固定拉扣,该固定拉扣与髋部约束带以及拉力指示表相连接,拉力指示表的另一端连接可绑扎患者腋下的胸背部约束带,该胸背部约束带的另一端与平台上两纵向槽内的活动拉扣相连接,该活动拉扣连接一可使其沿两纵向槽内运动的手动机械驱动装置。(*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人体的牵引装置,特别是一种脊柱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脊柱侧弯是危害青少年的常见病,其发病率BrooK(1975)报道在美国LosAugles地区为13.6%,日本高冈隆-(1979)报道为2.7%,我国柳用墨(1985)报道为2.4%,于至梯(1995)报道为0.61%,北京协和医院骨科(1986)报道为1.06,天津红桥区普查群体患病率1.14%,其中特发性侧凸占85-95%。我国6-16岁学龄儿童约4亿,按此发病率估计,患病人数是相当惊人的,这些疾患如不及时发现并加以治疗,将继续发展加重导致残疾,还会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对于侧凸cobb角>40°的患者,多采用矫形手术。严重的脊柱侧弯由于脊柱周围软组织如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挛缩以及椎间盘变性等改变,矫正困难,一般术前常规行骨盆、下颌牵引、双臂上举悬吊牵引,以松弛关节突、椎旁的韧带和软组织,增加脊柱弹性,防止术中勉强大角度矫正时,因骨髓承受张力太大,导致脊髓损伤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有效的术前牵引对手术矫形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尚无定型的,便捷行之有效的牵引器。传统的骨盆牵引需抬高床脚,对抗力小,作用不明显;而悬吊牵引用自身重量因患者耐力差,不持久(每次仅能悬吊离地1分钟)效果较差;已有的腰椎半自动牵引器外观笨拙,操作繁琐,容易致伤,无拉力指示,缺乏一定科学性;双踝、双腕人力牵引操作费力,参加人员多;Halo-vest架牵引因钉道易感染、松动、痛苦大,费用高,患者不易接受,不宜推广;牵引床能有效牵引,但价格昂贵,设备复杂、笨重,应用范围仅限于医院。另有报道特发性脊柱侧凸角度>10°者占2.3%,>20°者占0.5%,>30°者占0.2%,>40°者占0.1%,由此可见特发性侧凸患者大部分侧凸角度<40°。对于脊柱侧凸cobb角小于40°患者,国内外均采用佩戴支具办法未阻止脊柱的畸形发展,其成为非手术治疗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佩戴支具时间长,每天23小时,患者因此身体负担重,正常活动受限,夏季无法忍受支具不透气,难以坚持,成为支具佩戴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脊柱牵引装置。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解决了其技术问题一种脊柱牵引装置,包括一支架,以及固定在该支架上的可平躺患者躯体的平台,其特征在于在该平台的一端置有固定拉扣,该固定拉扣与髋部约束带以及拉力指示表相连接,拉力指示表的另一端连接可绑扎患者腋下的胸背部约束带,该胸背部约束带的另一端与平台上两纵向槽内的活动拉扣相连接,该活动拉扣连接一可使其沿两纵向槽内运动的手动机械驱动装置。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能好、牵引力确定。牵引过程安全无损伤。仅用约束带固定于腋下和髋部,牵引力由患者、家属或护理人员自行调节控制,以耐受力为准行牵引,安全性能好。患者易接受且能耐受,牵引力持久有效,治疗作用明显。患者躺在平台上完成牵引过程,由牵引装置产生对脊柱的牵引延伸力量,与患者以自己体重悬吊所产生的反牵引力来达到牵引作用的方法相比,前者患者明显能耐受,由于牵引时间持久,故牵引作用明显,治疗作用亦是明显的。易于操作。患者家属、护理人员能够通过手轮控制和调节牵引力大小及伸长范围,无任何伤害。本技术用于胸椎、胸腰椎侧突患者,通过牵引后能有效矫正侧凸角度,对于cobb角小于40°以下患者,通过家庭治疗能有效阻止脊柱畸形发展,对于cobb角大于40°需入院手术患者,术前牵引准备,能有效松弛脊柱周围肌肉及小关节,为手术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可对手术后矫正度作出预测,增强医生、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治疗疾病的信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B-B向剖视图。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图中各序号分别表示为1固定拉扣,2固定拉扣,3固定拉扣,4拉力指示表,5髋部约束带,6胸背部约束带,7活动拉扣,7.1滑杆,8纵向槽,9手动机械驱动装置,9.1导杆,9.2固定架,9.3轴承,9.4丝杆,9.5伞齿轮,9.6伞齿轮,9.7齿轮减速箱,9.8手动手轮,9.9滑块,10支架,10.1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本技术包括一支架10,以及固定在该支架10上的可平躺患者躯体的平台10.1。在该平台10.1的一端置有固定拉扣1、3,一可绑扎患者髋部的髋部约束带5与固定拉扣1、3相连接,拉力指示表4的一端与固定拉扣2相连接,另一端则连接可绑扎患者腋下胸背部的胸背部约束带6下端,该拉力指示表4可以使用弹簧秤。胸背部约束带6的另一端与平台10.1上两纵向槽8内的活动拉扣7相连接,该活动拉扣7连接一可使其沿两纵向槽内运动的手动机械驱动装置9。参照图2、图3,本技术所述的手动机械驱动装置9包括一固定架9.2,该固定架9.2两侧置有导杆9.1,固定架9.2上通过轴承9.3活动连接一丝杆9.4,该丝杆9.4一端置有一伞齿轮9.5,该伞齿轮9.5与另一连接在齿轮减速箱9.7输出端的伞齿轮9.6相啮合,该齿轮减速箱9.7输入端连接一手动手轮9.8,所述的丝杆9.4上啮合一滑块9.9,该滑块9.9固定连接滑杆7.1,滑杆7.1两端活动连接在两侧导杆9.1上并可沿导杆9.1滑动,滑杆7.1上固定置有活动拉扣7。本技术所制作的胸背部约束带、髋部约束带,可通过扣带来调整约束带的大小尺寸,以解决患者体型差异问题,使该约束带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体型的患者佩戴需要,且舒适合体,外观平紧协调,达到一带多用、使用便捷的目的。使用时,患者平躺在平台10.1上,将髋部约束带5绑扎在患者的髋部,胸背部约束带6绑扎在患者腋下的胸、背部,并将拉力指示表4的一端与固定拉扣2相连接,另一端连接可胸背部约束带6的下端,操作者慢摇手轮9.8,使两活动拉扣7后移,同时观察患者以及拉力指示表4刻度,使牵引力逐渐达到额定值即可。本技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患者或家属,护理人员能够控制和调节牵引力大小及伸长范围,确保安全。权利要求1.一种脊柱牵引装置,包括一支架,以及固定在该支架上的可平躺患者躯体的平台,其特征在于在该平台的一端置有固定拉扣,该固定拉扣与髋部约束带以及拉力指示表相连接,拉力指示表的另一端连接可绑扎患者腋下的胸背部约束带,该胸背部约束带的另一端与平台上两纵向槽内的活动拉扣相连接,该活动拉扣连接一可使其沿两纵向槽内运动的手动机械驱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动机械驱动装置包括一固定架,该固定架两侧置有导杆,固定架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一丝杆,该丝杆一端置有一伞齿轮,该伞齿轮与另一连接在齿轮减速箱输出端的伞齿轮相啮合,该齿轮减速箱输入端连接一手动手轮,所述的丝杆上啮合一滑块,该滑块固定连接滑杆,滑杆两端活动连接在两侧导杆上并可沿导杆滑动,滑杆上固定置有活动拉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力指示表可以为弹簧秤。专利摘要一种脊柱牵引装置,包括一支架,以及固定在该支架上的可平躺患者躯体的平台,在该平台的一端置有固定拉扣,该固定拉扣与髋部约束带以及拉力指示表相连接,拉力指示表的另一端连接可绑扎患者腋下的胸背部约束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英叶文琴高德华陈建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海医院朱建英叶文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