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幼鱼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234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中华鲟幼鱼培育装置,涉及特种鱼类养殖的装置,它具有一个塑料或玻璃钢的桶体,其底部的中心向体外依次延伸出大、小两级同轴相连的插孔,小孔中插有立于桶体中的溢流管,大孔中插有套于溢流管外的过滤管,桶体面设置有可偏转喷头,喷头经阀门与来自水处理设备的输水管相联,桶体内设置散气石,散气石与通向压缩空气或纯氧气源的软管相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中华鲟幼鱼培育需提供持续的清洁、富氧、恰当流速的水体的要求,并且内壁光滑减少幼鱼在活动时的擦伤。(*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Chinese sturgeon juvenile rearing device

Chinese sturgeon cultivation device, device relates to a special type of fish culture, the barrel with a plastic or glass steel, the bottom of the center to extend in vitro are large and small two coaxial jack connected with the hole is inserted in an overflow barrel tube in the big hole is inserted in the sleeve to overflow the tube filter tube, a decent barrel is provided with a rotary nozzle connected by the valve and the water pipe from a water treatment device nozzle arranged in the barrel body of the diffuser stone, stone and hose connected to the bulk gas compressed air or pure oxygen source.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requirement that the Chinese sturgeon larvae need to provide continuous cleaning, oxygen enrichment and proper flow rate of the water body, and the inner wall is smooth to reduce the abrasion of the young fish in the acti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特种鱼类养殖的装置,尤其是中华鲟幼鱼的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中华鲟属鲟形目、鲟科,个体硕大,生长快,寿命长,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大型经济鲟类,曾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渔获对象。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水质污染的加剧以及捕捞强度增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华鲟自然种群数量逐年衰减,其资源已濒临灭绝,被中国政府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减缓中华鲟自然种群的衰减并且逐渐恢复中华鲟自然资源,在对中华鲟自然资源加强保护的同时,也介入了技术的帮助——以人工繁殖幼体向自然水体放流。通过人工繁殖得到的仔鱼(刚孵化出的),不能直接就放流,还要经过培育长到必要规格,放流才可能达到满意的成活率。由于初期人们对中华鲟仔鱼和幼鱼的生理特点和习性的掌握还不尽完全,所以,自70年代人工繁殖成功以后的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幼鲟培育的成活率一般都低于10%,仅有极少的年份达到20%。通过多年的探究发现,幼鲟适宜在清洁、富氧、恰当流速的水中生长,喜好贴底活动,体表细嫩易被划伤。而以往所用的培育装置,多为方形的混凝土池,有死角易藏污纳垢,壁为水泥砂浆面,粗糙易伤鱼,排污口设在池底一端,池水自净效果差,水体流速的调节只能依靠调节流量的大小实现,不能实现在流量不变的情况下调节流速或在增加流量的情况下稳定流速。这种培育装置不适应中华鲟幼鱼发育生理特点要求和行为特征,因而,成活率难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批量生产大规格幼鱼提供一种其结构适应中华鲟仔鱼和幼鱼生理特点和行为特征,能获得高的成活率的中华鲟幼鱼培育装置。上述目的是依这样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设置一个内壁光滑的圆形桶体,用塑料和玻璃钢制作,其底部中心向体外依次延伸出大、小两级同轴相连的插孔,小孔中插入立于桶体中的溢流管,大孔中插入套于溢流管之外的过滤管,在桶面设置朝向桶内的可偏转喷头,喷头经阀门与来自水处理设备的输水管相联,桶体内设置散气石,散气石与通向压缩空气气源或纯氧气源的软管相联。将上述的中华鲟幼鱼培育装置,于其中心置于下水道上,联接好水源和气源。经处理的水从喷头输入桶体内,其中水位由溢流管确定,多余的水经溢流管排到下水道,在桶内形成单旋向流水;在单旋向流水向心力的作用下,水中污物穿过过滤管管壁在管内聚拢,使水自净;压缩空气或纯氧经散气石散布于水中,使水富氧;拨起溢流管,积淀的污物随水流排出;操作阀门以调节流量,变化喷头的偏转角以调节流速。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1.培育装置由原方形改为了圆形,符合中华鲟幼体游泳行为特征,使得鱼体在水体中可以达到均匀分布,提高了水体的利用率。2.在圆形桶体中央设置插入式溢流管和外套过滤管,能借助旋流向心力实现水的自净,净化效果好,同时减轻了人力排污的劳动强度。3.在装置中设置可偏转喷头和阀门,使水流流量和流速的调节方便,效果直观,操作简单。4.在装置中设置与压缩空气或纯氧气源相通的散气石,显著改善了对幼鲟的供氧状况,促进其健康快速生长。5.由混凝土池改为塑料或玻璃钢制品作为鲟幼体培育载体,壁面光滑,显著地减轻了仔鱼和幼鱼沉底活动中的擦伤,此外,移运方便,可即装即用,大为缩短了基地间转移的准备周期。上述优点的综合效果,说明本技术具备了适应中华鲟仔鱼和幼鱼发育的各种条件,多年试验证明,培育成活率能达到80%以上,因而本装置完全可用于中华鲟幼鱼的批量生产。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局部剖视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桶体8为圆台形,其底部的中心,向体外依次延伸大、小二级同轴相连的插孔,小孔中插入立于桶体中的溢流管5,大孔中插入套于溢流管之外的过滤管4,本例桶体8、溢流管5、过滤管4均采用塑料制品,要求表面光滑。溢流管5在桶底以上的高度根据设定的水位确定,兼顾在不同水位中也能使用,可在溢流管的壁上开出不同高度的溢水口9,水位由最低的溢水口确定,用于更高的水位时,用胶布贴封该水位以下的溢水口。过滤管4管壁上开出的滤孔10可为圆形,也可为长条形,滤孔上的最小尺寸应小于仔鱼,仅让污物穿过,可以根据仔鱼生长更换较大滤孔的滤管,以提高过滤效果。滤孔的总体过流面积应大于溢流管内截面积的10倍。可偏转喷头7采用一对为宜,于桶面分置在过滤管两侧,每个喷头前安装球阀3,通过三通管1与来自水处理设备的输水管相联,整个被支撑在桶壁上。散气石6的数量根据水质设计确定,与压缩空气气源相联的软管2安装于散气石的管接头上,将散气石悬于离桶底5cm的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中华鲟幼鱼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内壁光滑的圆形桶体,其底部的中心向体外依次延伸出大、小两级同轴相连的插孔,小孔中插有立于桶体中的溢流管,大孔中插有套于溢流管外的过滤管,桶体面设置有可偏转喷头,喷头经阀门与来自水处理设备的输水管相联,桶体内设置散气石,散气石与通向压缩空气或纯氧气源的软管相联。

【技术特征摘要】
1.中华鲟幼鱼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内壁光滑的圆形桶体,其底部的中心向体外依次延伸出大、小两级同轴相连的插孔,小孔中插有立于桶体中的溢流管,大孔中插有套于溢流管外的过滤管,桶体面设置有可偏转喷头,喷头经阀门与来自水处理设备的输水管相联,桶体内设置散气石,散气石与通向压缩空气或纯氧气源的软管相联。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华鲟幼鱼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桶体面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危起伟杨德国朱永久王凯李罗新陈细华刘鉴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