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蛋白节约型团头鲂幼鱼配合饲料及其生产方法。该饲料主要由以下原料制得:鱼粉3~5%、豆粕17~22%、菜粕10~15%、棉粕10~15%、花生粕8~10%、全脂膨化大豆3~5%、全脂菜籽5~8%、发酵棉粕5~8%、玉米酒糟蛋白3~5%、小麦麸8~10%、次粉8~10%、α-淀粉1~2%、胆汁酸盐乳化剂0.05~0.1%、甘草次酸0.015~0.03%、磷酸二氢钙1%和精养鱼复合预混料1%。将上述原料在搅拌机中搅拌混合并通入蒸汽,制成粒径为1~2mm的颗粒,再脱水、冷却至室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蛋白节约型团头鲂幼鱼配合饲料既解决了当前团头鲂仔鱼养殖中配合饲料营养不均衡的问题,改善了其的健康状况、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又能降低其的饲料生产成本和养殖过程中对水体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营养调控和饲料加工
,涉及。
技术介绍
团头鲂为淡水草食性鲤科鱼类,俗称武昌鱼,原产于湖北鄂州梁子湖,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静水湖泊中。该鱼是我国重要的草食性经济鱼类之一,由于其食性广、成活率高、易于捕捞、饲养周期短,且具有头小、含肉率高、营养丰富、肉质鲜美细嫩等优点,因而作为优良的草食性鱼类品种在全国普遍推广。由2011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可知,除了西藏和青海两省份外,该鱼在我国其他省市或者地区均有分布,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2010年我国团头鲂的总产量达到了 652,215吨,在全国淡水养殖鱼类中居第六位,比2009 年增长了 4. 22%,已连续多年实现稳步增长。目前,该品种已跻身国内主要养殖鱼类之列。在我国传统的粗放式养殖中,团头鲂往往和草鱼在一起搭配放养,主要作为草鱼的补充品进行养殖。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的也多为混养鱼饲料或者草鱼的配合饲料并搭配一定量的水生植物进行补充,并无专门针对团头鲂幼鱼的配合饲料。近年来,团头鲂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市场的畅销品种,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程度不断提高,养殖产量也逐年攀升。然而,由于对该鱼的营养需求了解较少,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配合饲料存在严重的营养配比不合理情况,导致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模式下该鱼出现了幼鱼死亡率较高、生长速度缓慢、饲料利用率低下、鱼体脂肪过度沉积和养殖水体污染严重等问题,给我国淡水鱼类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对水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因此,对其营养需求量和营养生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蛋白质是决定鱼类生长的最为关键的营养物质,同时也是饲料成本中花费最大的部分。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时,将会降低鱼类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而当蛋白质含量过高时,超出鱼类需要的那部分将会被作为能量消耗掉,这不仅使饲料的生产成本增加,造成蛋白质的浪费,排泄出来的氨氮还会污染养殖水体。因此,无论是从经济视角还是环保角度来看,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并提高鱼类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具有重大意义。大量研究表明,适当提高鱼类饲料中的可消化能含量可以降低蛋白质的添加量并提高其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即达到节约蛋白质的目的。目前,与其他主养淡水鱼类相比,团头鲂的营养研究尚较为缺乏,可见的报道仅集中在其在幼鱼阶段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适宜需求量上,而其适宜蛋能比以及其是否可以利用非蛋白能量节约蛋白质则并不清楚。此外,非蛋白能量主要是由脂肪和糖类提供,而团头鲂仔鱼的适宜糖需求量尚未见报道,其对这两种营养素的利用能力并不清楚,因此非蛋白能量中这两种营养素的适宜配置比例也无从得知。作为淡水草食性鱼类,团头鲂对蛋白质的需求量相比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较低。然而,我国的团头鲂配合饲料标准中规定团头鲂鱼苗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该>35%。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这实际上已经高出了其对蛋白质的适宜需求量。这部分多余的蛋白质在机体中会被作为能量消耗掉,这不仅造成了饲料资源的浪费,更会导致水体中氨氮排泄物的增多进而污染水质。近年来,蛋白质原料日趋紧缺造成其价格不断攀升,过高的蛋白质含量会造成饲料生产成本的升高,进而降低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提出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团头鲂出现的饲料生产成本较高、幼鱼死亡率较高、饲料利用率低下、鱼体脂肪过度沉积和养殖水体污染严重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多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蛋白节约型团头鲂幼鱼配合饲料,主要由如下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配置得到鱼粉3 5%、豆柏17 22%、菜柏10 15%、棉柏10 15%、花生柏8 10%、全脂膨化大豆3 5%、全脂菜籽5 8%、发酵棉柏5 8%、玉米酒糟蛋白3 5%、小麦麸8 10%、次粉8 10%、α -淀粉I 2%、胆汁酸盐乳化剂O. 05 O. 1%、甘草次酸O. 015 O. 03%、磷酸二氢钙1%和精养鱼复合预混料1%。 上述配合饲料中包含以下营养素和水平粗蛋白27 31%、粗脂肪5 8%、可消化糖28 35%,总能17 19MJ/kg、蛋能比17. O 19. Og/MJ、糖脂比4. O 60。作为本专利技术饲料中原料的优选,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鱼粉3%、豆柏20%、菜柏15%、棉柏10%、花生柏10%、全脂膨化大豆4%、全脂菜籽6%、发酵棉柏5%、玉米酒糟蛋白4%、小麦麸10%、次粉9%、磷酸二氢钙1%、胆汁盐乳化剂O. 1%、甘草次酸O. 03%、α -淀粉I.87%和精养鱼复合预混料1%,以上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对团头鲂幼鱼适宜蛋能比和糖脂比的研究及其利用非蛋白能量节约蛋白质的可行性的探讨,本专利技术创新性地将饲料中的蛋能比和糖脂比进行合理优化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一定比例的脂肪调节剂,从而达到降低团头鲂幼鱼配合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降低饲料的生产成本、改善其存活率、提高生长速度、降低饵料系数、降低鱼体脂肪沉积量、提高蛋白质效率、改善氮磷和能量的保留率进而减轻对养殖水体污染的目的。上述蛋白节约型团头鲂幼鱼配合饲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按照重量百分比的要求称取各原料,备用;2)将豆柏、菜柏、棉柏、花生柏、全脂膨化大豆、全脂菜籽、发酵棉柏、玉米酒糟蛋白、小麦麸和磷酸二氢钙等原料分别粉碎,粉碎,然后放入混匀机中进行搅拌混合;3)将鱼粉、次粉、α -淀粉、胆汁盐乳化剂、甘草次酸和精养鱼复合预混料进行初步预混合,然后再放入混匀机中与步骤2)中混合后的物料继续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4)再向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水,其中水量为步骤I)中所有原料总重量的5 10%,同时加热,使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90 95°C,并继续进行搅拌混匀5min,即得到混合物;5)用制粒机将上述步骤4)中得到的混合物制成粒径为I 2mm的颗粒;6)用冷风机脱水、冷却并干燥,使颗粒的含水量(质量百分数,以风干样为基础)控制在10 14%,即制得该蛋白节约型团头鲂幼鱼配合饲料。步骤2)中,原料粉碎的粒度要求为原料全部通过40目筛(O. 425mm筛孔)并且在60目筛(O. 250mm筛孔)的筛上物重量百分数不大于20%。步骤6)中干燥的温度为30 35°C,时间为5 8min。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配方经过与市售鳊鱼配合饲料的配方和营养成分进行对比分析测定,证明该饲料具有以下优点(一)本配方是在对团头鲂幼鱼营养需求和饲料原料消化率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其原料组合和营养配比更加均衡和合理,具有广泛的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二)其粗蛋白的含量相对较低,比市售鳊鱼饲料低3 6%,因此生产成本也相对较低;(三)其使用了一定比例的全脂膨化大豆、全脂菜籽和发酵棉柏,对鱼粉、豆柏和鱼油等价格昂贵的动物植物蛋白和脂肪源的依赖性较小,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四)其加入了适宜比例的脂肪调节剂,避免了鱼体脂肪的过度沉积;(五)所用的原料均为常见的在我国可规模化生产的饲料原料,其生产工艺也和一般的鱼用颗粒饲料类似,便于大规模推广。本专利技术配方经室外网箱养殖试验以及室内理化指标的分析测定,证明该配合饲料具有以下优点(一)可显著降低团头鲂幼鱼的饵料系数并提高其蛋白效率比,在一定程度上节约饲料中蛋白质的添加量并提高期对饲料的利用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蛋白节约型团头鲂幼鱼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如下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配置得到:鱼粉3~5%、豆粕17~22%、菜粕10~15%、棉粕10~15%、花生粕8~10%、全脂膨化大豆3~5%、全脂菜籽5~8%、发酵棉粕5~8%、玉米酒糟蛋白3~5%、小麦麸8~10%、次粉8~10%、α?淀粉1~2%、胆汁酸盐乳化剂0.05~0.1%、甘草次酸0.015~0.03%、磷酸二氢钙1%和精养鱼复合预混料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斌,李向飞,徐维娜,蒋广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