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徽湖专利>正文

可供自动化组装交叉式按键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22747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供自动化组装交叉式按键的改良结构,其中,一交叉构件由内交叉件和外交叉件所组成,该内交叉件为两外侧各设置一内框体转轴的内交叉件框体,该内交叉件框体的一端向外设置一对内框体滑轴而另一端设一内框体穿孔而外围形成一对内框体爪轴,该外交叉件两端分别向外设置一对外框体滑轴及一对外框体爪轴,该交叉构件在内框体孔至少一侧凹设一内框体弹性槽,且在内框体转轴下方设置一内框体转轴斜角,并于外框体转轴孔上方设置一外框体转轴斜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底板与交叉构件与按键间的穿组、轴设、卡接而分别设计成弹性槽和倒斜角的组合件,进而配合三者之间的流程设计,促使构件之间皆能相互楔设,达到完全自动化的实际效益。(*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按键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供自动化组装交叉式按键的改良 结构,主要是为了自动化装配而设置。
技术介绍
一般公知按键支架结构,是由一交叉式支架组嵌卡于底板与按键之间;凭借人工 依据键位一一将内交叉件轴设在外交叉件内成一交叉式支架组后即排列在各薄膜开关开 关座上,再用一压板往下压合,迫使其嵌卡在底板上与按键下定位,造成人力的浪费;凭借 自动化据键位一一将内交叉件轴设在外交叉件内成一支架组,依序滑落到一治具台上,先 后分别与底板和按键压组,迫使其嵌卡在该底板上与按键下定位,然而,在自动化配装的过 程中,某些组装结构会受构件精度影响而造成对位不准衍生过压崩坏,造成成本组件的耗 损,甚至非以人力方能完成而无法完全自动化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以底板与交叉构件与按键间的穿组、轴设、卡接而分别设 计成弹性槽和倒斜角的组合件,进而配合三者之间的流程设计,促使构件之间皆能相互契 设,达到完全自动化的实际效益。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供自动化组装交叉式按键的改良结构,在 底板上设置一对底板夹爪和一对底板滑槽,薄膜开关架设在该底板上,而弹性体架设在该 薄膜开关上,一交叉构件由内交叉件和外交叉件所组成并装设于该底板上,该内交叉件为 两外侧各设置一内框体转轴的内交叉件框体,该内交叉件框体的一端向外设置一对内框体 滑轴而另一端设一内框体穿孔而外围形成一对内框体爪轴,该外交叉件为一中央两外侧框 内侧设置外框体转轴孔的外交叉件框体,其两端分别向外设置一对外框体滑轴及一对外框 体爪轴,按键设置有一对按键夹爪和一对按键滑槽并设于该交叉构件上,该按键滑槽后端 设置有按键挡墙,其中该交叉构件,在内框体孔至少一侧凹设一内框体弹性槽,且在内框体转轴下方设 置一内框体转轴斜角,并于外框体转轴孔上方设置一外框体转轴斜角。其中,该外框体转轴 孔口缘设置一外框体转轴锥角。其中,该外交叉件框体的滑轴侧切断成一门字型框槽。其中,其沿循内框体孔而凹设为变形的两个内框体弹性槽,进而呈现冠状孔或帽 状孔。其中,内框体孔两侧设置两个叉形内框体弹性槽。其中,内框体孔两侧设置与内框体穿孔结合而成的内框体穿孔弹性槽。为达上述 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可供自动化组装交叉式按键的改良结构,在底板上设置一对 底板夹爪和一对底板滑槽,薄膜开关架设在该底板上,而弹性体架设在该薄膜开关上,一交 叉构件由内交叉件和外交叉件所组成并装设于该底板上,该内交叉件为两外侧各设置一内框体转轴的内交叉件框体,该内交叉件框体的一端向外设置一对内框体滑轴而另一端设一 内框体穿孔而外围形成一对内框体爪轴,该外交叉件为一中央两外侧框内侧设置外框体转 轴孔的外交叉件框体,其两端分别向外设置一对外框体滑轴及一对外框体爪轴,按键设置 有一对按键夹爪和一对按键滑槽并设于该交叉构件上,该按键滑槽后端设置有按键挡墙, 其中该底板,底板滑槽前端上缘设置一底板滑槽斜角,并在底板滑槽斜角前端设置一 底板滑槽圆弧角,于该底板夹爪上端设置一底板夹爪斜角;该交叉构件,在内框体转轴与内框体滑轴间下方设置一内框体倒角,且于外框体 转轴孔与外框体滑轴下方设置一外框体倒角。其中,该内框体滑轴旁边设置一内框体弹性槽。其中,分别在底板的底板夹爪和底板滑槽上缘内侧设置底板夹爪倒角和底板滑槽 倒角。其中,将底板夹爪错开设置成一勾爪及一定位块。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又提 供一种可供自动化组装交叉式按键的改良结构,在底板上设置一对底板夹爪和一对底板滑 槽,薄膜开关架设在该底板上,而弹性体架设在该薄膜开关上,一交叉构件由内交叉件和外 交叉件所组成并装设于该底板上,该内交叉件为两外侧各设置一内框体转轴的内交叉件框 体,该内交叉件框体的一端向外设置一对内框体滑轴而另一端设一内框体穿孔而外围形成 一对内框体爪轴,该外交叉件为一中央两外侧框内侧设置外框体转轴孔的外交叉件框体, 其两端分别向外设置一对外框体滑轴及一对外框体爪轴,按键设置有一对按键夹爪和一对 按键滑槽并设于该交叉构件上,该按键滑槽后端设置有按键挡墙,其中该按键,按键滑槽前端上缘设置一按键滑槽斜角,且周围设一按键滑槽倒角;该交叉结构,其内框体穿孔上端设置一内框体斜角。其中,该按键挡墙设置一按键挡墙倒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IA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按键另一视角立体图;图2A C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图;图3A D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图;图4A B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图;图5A B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图;图6A D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图;图7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图;图8A B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图。附图标记说明1_底板;11-底板夹爪;111-底板夹爪斜角;112-底板夹爪倒角; 12-底板滑槽;121-底板滑槽斜角;1211-底板滑槽圆弧角;1212-底板滑槽倒角;13-勾 爪;131-定位块;2-薄膜开关;21-薄膜穿孔;3-弹性体;4-交叉构件;41-内交叉件框体; 411-内框体转轴;4111-内框体转轴斜角;412-内框体滑轴;413-内框体穿孔;4131-内框 体爪轴;4132-内框体斜角;414-内框体孔;4141-内框体弹性槽;415-内框体穿孔弹性槽;416-内框体倒角;42-外交叉件框体;421-外框体转轴孔;4211-外框体转轴斜角;4212-外 框体转轴锥角;422-外框体滑轴;423-外框体爪轴;424- π字型框槽;425-外框体倒角; 5_按键;51-按键夹爪;52-按键滑槽;521-按键滑槽斜角;522-按键滑槽倒角;53-按键挡 墙;531-按键挡墙倒角。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IA所示,本技术主要由一底板1、一薄膜开关2、一弹性体3、一 交叉构件4、一按键5组合而成;第一实施例在该底板1板面上设置一对底板夹爪11和一 对底板滑槽12,于该底板滑槽12的前端上缘设置一底板滑槽斜角121,于该底板滑槽斜角 121的前端设置一底板滑槽圆弧角1211,于该底板夹爪11的上端设置一底板夹爪斜角111 ; 该薄膜开关2架设在底板1之上,对应于底板1上的底板夹爪11和底板滑槽12处设置一 薄膜穿孔21 ;该弹性体3架设在薄膜开关2之上;一交叉构件4以内交叉件和外交叉件所 组成,该内交叉件为一内交叉件框体41,于该内交叉件框体41的两外侧各设置一内框体转 轴411,于该内交叉件框体41的一端向外设置一对内框体滑轴412,于该内交叉件框体41 的另一端设一内框体穿孔413,使其外围形成一对内框体爪轴4131,于该内交叉件框体41 的中间设置一内框体孔414可以容纳弹性体3,并在该内框体孔414垂直于内框体滑轴412 方向凹设一内框体弹性槽4141,以使该内交叉件框体41具有微量伸展的作用,而该外交叉 件为一外交叉件框体42,于该外交叉件框体42的中央两外侧框内侧各设置一外框体转轴 孔421,于该外交叉件框体42的一端向外设置一对外框体滑轴422,于该外交叉件框体42 的另一端向外设置一对外框体爪轴423 ;—按键5设置有一对按键夹爪51和一对按键滑槽 52,于该按键滑槽52的前端上缘设置一按键滑槽斜角521,于该按键滑槽52周围设一按键 滑槽倒角522,于该按键滑槽52的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供自动化组装交叉式按键的改良结构,在底板上设置一对底板夹爪和一对底板滑槽,薄膜开关架设在该底板上,而弹性体架设在该薄膜开关上,一交叉构件由内交叉件和外交叉件所组成并装设于该底板上,该内交叉件为两外侧各设置一内框体转轴的内交叉件框体,该内交叉件框体的一端向外设置一对内框体滑轴而另一端设一内框体穿孔而外围形成一对内框体爪轴,该外交叉件为一中央两外侧框内侧设置外框体转轴孔的外交叉件框体,其两端分别向外设置一对外框体滑轴及一对外框体爪轴,按键设置有一对按键夹爪和一对按键滑槽并设于该交叉构件上,该按键滑槽后端设置有按键挡墙,其特征在于:  该交叉构件,在内框体孔至少一侧凹设一内框体弹性槽,且在内框体转轴下方设置一内框体转轴斜角,并于外框体转轴孔上方设置一外框体转轴斜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徽湖
申请(专利权)人:梁徽湖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