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干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21702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干燥机,包括:一干燥装置,包含一干燥炉、复数链轮组、两链条、复数载块及复数挡杆,其中,干燥炉具有一入口及一出口,且内部可产生热风,复数链轮组可转动地设在干燥炉中,两链条平行地绕设在链轮组上,复数载块分别等距排列地结合在两链条的相对侧,复数挡杆位于两链条之间挡在罐盖的另两相对侧边的外缘,以防止罐盖由槽沟脱离;一输入装置,设在干燥炉的入口处,将一涂胶装置涂胶完成的罐盖一个个的推送入两相对应载块之间,以使罐盖的侧边卡入槽沟中;一输出装置,设在干燥炉的出口处,将干燥完成的罐盖由两载块上卸下并送出干燥炉外。因此,可大幅提升涂胶后罐盖的干燥及运送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制罐机械方面的
,尤指一种可大幅提升涂胶后罐盖 的干燥效率的自动干燥机
技术介绍
习知的自动涂胶干燥机,如台湾公告第242441号、M327360号专利所揭示,主要是 在一干燥炉中设置两平行的螺杆,利用两螺杆的转动,通过其上的螺纹沟槽带动完成涂胶 的罐盖在其间移动,以达到干燥目的。然而两螺杆限于螺距及长度的关系,其运送的速度不 快,且每次运送的数量也不多,甚至还很容易发生罐盖卡住的情形,尤其是两螺杆与罐盖的 边缘易发生磨损。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上述习知的自动涂胶干燥机在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 的诸多缺失及不便,深入构思,并积极研究改良而开发设计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干燥机,可大幅提升涂胶后罐盖的干燥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自动干燥机,包括—干燥装置,包含一干燥炉、复数链轮组、两链条、复数载块及复数挡杆,其中,干 燥炉具有一入口及一出口,且内部可产生热风,复数链轮组可转动地设在干燥炉中,两链条 平行地绕设在链轮组上,且其绕设路径被配置成由入口向出口方向连续上、下曲折数次后 再由下方绕回出口处以形成一封闭的循环,复数载块分别等距排列地结合在两链条的相对 侧,两链条上载块的相对侧面具有复数平行且相对应的槽沟分别容纳一罐盖的相对侧边, 复数挡杆位于两链条之间挡在罐盖的另两相对侧边的外缘,以防止罐盖由槽沟脱离;一输入装置,设在干燥炉的入口处,将一涂胶装置涂胶完成的罐盖一个个的推送 入两相对应载块之间,以使罐盖的侧边卡入槽沟中;一输出装置,设在干燥炉的出口处,将干燥完成的罐盖由两载块上卸下并送出干 燥炉外。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一支撑座、两带轮、一输送带及一磁吸板,其中支撑座结合在干燥炉上,其一端由干燥炉的出口伸入干燥炉的内部并穿过两链条 之间;两带轮可转动地结合在支撑座上,并分别位于干燥炉的外侧及两链条的内侧;输送带绕设在两带轮上,被两带轮带动以将两载块上的罐盖卸下并送出干燥炉 外;磁吸板设在两带轮之间且位于上侧输送带的下方,对输送带上方的罐盖产生适当 的吸力。3所述磁吸板包括一板体及复数磁吸件,板体设在两带轮之间且位于上侧的输送带 的下方,复数磁吸件设在板体中对输送带上方的罐盖产生适当的吸力。所述磁吸件为块状,复数块状的磁吸件间隔排列地设在板体中,且由两链条之间 的位置排列到干燥炉外部。所述磁吸件为长条状,复数长条状的磁吸件设在板体中,且由两链条之间的位置 延伸到干燥炉外部。所述输出装置还包括一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驱动干燥炉外的带轮转动。所述输入装置包括一座体、一前链轮、一后链轮、一导链轮及一链条,其中座体上具两导轨限制罐盖于其间移动;前链轮可转动地结合在座体内,并位于远离干燥炉的一侧处;后链轮可转动地结合在座体内,且位于干燥炉中;导链轮位于座体内,并位于前、后链轮之间的下方;链条绕设在前、后链轮及导链轮上,其上间隔设有复数推杆,该推杆移动到该前、 后链轮之间时凸伸于两导轨之间,推动罐盖在两导轨之间移动。所述输入装置包括两导杆,该两导杆位于两导轨之间的上方,限制罐盖仅能在其 下方移动,两导轨可调整其间的距离,两导杆可调整在座体上的高度。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通过两链条上复数载块的槽沟来收纳涂胶完成的罐 盖,一次可使大量的罐盖在干燥炉中进行干燥。而且,利用两链条在干燥炉中形成的较长的 运送路径,可使罐盖由进入干燥炉到由干燥炉出来的过程中即可完成干燥作业。因此,可大 幅提升涂胶后罐盖的干燥及运送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前侧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后侧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前侧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干燥装置的局部立体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干燥装置的局部平面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输入装置的剖面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输入装置的局部立体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输出装置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输出装置的剖面放大示意图。标号说明干燥装置1 干燥炉10入口100出口 101链轮组11链条12载块13槽沟130挡杆14输入装置2 座体204导轨200前链轮21后链轮22导链轮23链条24推杆240导杆25输出装置3支撑座30带轮31输送带32磁吸板33板体330磁吸件331驱动马达34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自动干燥机包括一干燥装置1、一输入装置2及一输出装置3。其中,干燥装置1包含一干燥炉10、复数链轮组11、两链条12、复数载块13及复数 挡杆14。干燥炉10具有一入口 100及一出口 101,且该干燥炉10的内部可产生热风。复 数链轮组11可转动地设在干燥炉10中。两链条12平行地绕设在链轮组11上,且其绕设 路径被配置成由入口 100向出口 101方向连续上、下曲折数次后再由下方绕回出口 100处 以形成一封闭的循环。复数载块13分别等距排列地结合在两链条12的相对侧,两链条12 上的载块13的相对侧面具有复数平行且相对应的槽沟130可供分别容纳一罐盖4的相对 侧边。复数挡杆14位于两链条12之间挡在罐盖4的另两相对侧边的外缘,以防止罐盖4 由槽沟130脱离。输入装置2设在干燥炉10的入口 100处,可将一涂胶装置(图中未示)涂胶完成 的罐盖4 一个个的推送入该两相对应载块13之间,以使该罐盖4的侧边卡入槽沟130中。输出装置3设在干燥炉10的出口 101处,可将干燥完成的罐盖4由两载块13上 卸下并送出干燥炉10外。如此,通过两链条12上的复数载块13的槽沟130来收纳涂胶完成的罐盖4,可一 次使大量的罐盖4在干燥炉10中进行干燥。而且,利用两链条12在干燥炉10中形成较长 的运送路径,可使罐盖4由进入干燥炉10到由干燥炉10出来的时间中即可完成干燥作业。 因此,可大幅提升涂胶后罐盖4的干燥及运送效率。请配合参阅图4、7、8所示,输入装置2包括一座体20、一前链轮21、一后链轮22、 一导链轮23、一链条24及两导杆25。其中,座体20上具两导轨200可限制罐盖4在其间移动,且两导轨200可调整其 间的距离。前链轮21可转动地结合在座体20内,且位于远离干燥炉10的一侧。后链轮22可转动地结合在座体20内,且位于干燥炉10之中。导链轮23位于座体40内,且位于前链轮21与后链轮22之间的下方。链条24绕设在前链轮21、后链轮22及导链轮23上,且其上间隔设有复数推杆 240。该推杆240移动到前链轮21与后链轮22之间时凸伸于两导轨200之间,可推动罐盖 4在两导轨200之间移动。两导杆25位于两导轨200之间的上方,可限制罐盖4仅能在其下方移动,且两导 杆25可调整其在座体20上的高度。如此,利用输入装置2的链条24上间隔设置的推杆240来推动罐盖4,可使其将涂 胶完成的罐盖4 一个个地快速运送到干燥炉10之中,使罐盖4的两侧边卡入两载块13相 对面的槽沟130中,以进一步提升罐盖4的干燥效率。请参阅图9、10所示,输出装置3包括一支撑座30、两带轮31、一输送带32、一磁吸 板33及一驱动马达34。其中,支撑座30结合在干燥炉10上,其一端由干燥炉10的出口 101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干燥装置,包含一干燥炉、复数链轮组、两链条、复数载块及复数挡杆,其中,干燥炉具有一入口及一出口,且内部可产生热风,复数链轮组可转动地设在干燥炉中,两链条平行地绕设在链轮组上,且其绕设路径被配置成由入口向出口方向连续上、下曲折数次后再由下方绕回出口处以形成一封闭的循环,复数载块分别等距排列地结合在两链条的相对侧,两链条上载块的相对侧面具有复数平行且相对应的槽沟分别容纳一罐盖的相对侧边,复数挡杆位于两链条之间挡在罐盖的另两相对侧边的外缘;一输入装置,设在干燥炉的入口处,将一涂胶装置涂胶完成的罐盖一个个的推送入两相对应载块之间;一输出装置,设在干燥炉的出口处,将干燥完成的罐盖由两载块上卸下并送出干燥炉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克昌
申请(专利权)人:章新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