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伸缩套筒的起重机起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1430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伸缩套筒的起重机起升机构,包括小车架、钢丝绳、卷筒、平衡臂和动滑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套筒由伸缩套筒装配IV、伸缩套筒装配III、伸缩套筒装配II和伸缩套筒装配I组成,其中的伸缩套筒装配IV依次套装伸缩套筒装配III、伸缩套筒装配II和伸缩套筒装配I,所述伸缩套筒装配IV上相间装有4个周向均布的挡块和滚轮安装,伸缩套筒装配III上相间装有4个周向均布的挡块和滚轮安装,且与所述伸缩套筒装配IV上的挡块及滚轮安装有45°相位差,所述伸缩套筒装配II上相间装有4个周向均布的挡块和滚轮安装,且与所述伸缩套筒装配IV上的挡块及滚轮安装同相位;伸缩套筒装配I、II、III上均锒装4个周向均布的导轨I、II、III,且分别与所述伸缩套筒装配II、III、IV上的滚轮安装自由连接;所述伸缩套筒装配IV的上部法兰与小车架固定连接;伸缩套筒装配I的下部法兰与滑轮安装固定连接,其上有钢丝绳缠绕,通过动滑轮组与平衡臂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来传递提升力或降下机构上或用于与这些机构连接的载荷吊挂元 件或装置,尤其涉及带伸缩套筒的起重机起升机构
技术介绍
在传统起重机的起升机构中,卷筒或定滑轮与动滑轮之间仅通过钢丝绳联接, 载荷与小车之间属于柔性联接。当小车运行,或大车运行期间,载荷会由于惯性,产生 一定的摆动,影响载荷的定位精度。既使使用工况更好的起重机的起升机构,载荷的定 位精度,也只能达到厘米级别。对于要求更高的一些特殊的工况则需要将载荷的定位精 度提高到毫米级,如士5mm,传统的起重机的起升机构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鉴于这种 状况,亟待对现有起重机起升机构加以改进,通过在小车架与动滑轮组之间增加伸缩套 筒,使载荷与小车架之间产生刚性联接,提高载荷的定位精度,已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小车架与动滑轮组之间增加伸缩套筒机构,使传统 起重机的起升机构由柔性型式改为刚性型式,从而大大提高载荷的定位精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伸缩套筒的起重机起升机构,包括小车架、钢丝绳、卷筒、平衡臂和动 滑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套筒由伸缩套筒装配IV、伸缩套筒装配III、伸缩套筒装 配II和伸缩套筒装配I组成,其中的伸缩套筒装配IV依次套装伸缩套筒装配III、伸缩套 筒装配II和伸缩套筒装配I,所述伸缩套筒装配IV上相间装有4个周向均布的挡块和滚轮 安装,伸缩套筒装配III上相间装有4个周向均布的挡块和滚轮安装,且与所述伸缩套筒 装配IV上的挡块及滚轮安装有45°相位差,所述伸缩套筒装配II上相间装有4个周向均 布的挡块和滚轮安装,且与所述伸缩套筒装配IV上的挡块及滚轮安装同相位;伸缩套筒 装配I、II、III上均锒装4个周向均布的导轨I、II、III,且分别与所述伸缩套筒装配II、 III、IV上的滚轮安装自由连接;所述伸缩套筒装配IV的上部法兰与小车架固定连接;伸 缩套筒装配I的下部法兰与滑轮安装固定连接,其上有钢丝绳缠绕,通过动滑轮组与平衡 臂固定连接。所述的伸缩套筒装配IV由上部法兰IV,伸缩套筒IV和下部法兰IV组成,其中 的伸缩套筒IV上分作三排装有滚轮安装。所述的滚轮安装包括滚轮支架、螺母、套和滚轮滚针轴承,并通过偏心轴和/ 或轴及调整垫来调整滚轮滚针轴承与所述轨道之间的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1、可实现载荷的精确定位;2、采用滚轮针轴承,承载能力强。3、在套筒上增加轨道,减少加工面,工艺性好。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有附图13幅,其中图1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主视图;图2图1的A-A剖视图;图3图1的B-B剖视图;图4载荷在下极限时的伸缩套筒;图5伸缩套筒装配IV;图6图5的C-C剖视图;图7伸缩套筒装配III;图8图7的D-D剖视图;图9伸缩套筒装配I;图10图9的E-E剖视图;图11滚轮安装型式I;图12滚轮安装型式II ;图13钢丝绳缠绕原理图。在图中1、小车架,2、伸缩套筒装配I,2.1、上部法兰I,2.2、伸缩套筒I, 2.3、滑轮安装,2.4、下部法兰I,2.5、轨道I,3、伸缩套筒装配11(注),4、伸缩套筒装 配III,4.1、上部法兰III,4.2、伸缩套筒III,4.3、轨道III,4.4、下部法兰III ; 5、伸缩 套筒装配IV,5.1、上部法兰IV,5.2、伸缩套筒IV,5.3、下部法兰IV; 6、钢丝绳,7、 载荷,8、挡块,9、滚轮安装,9.1、滚轮支架,9.2、螺母,9.3、套,9.4、滚轮滚针轴 承,9.5、偏心轴,9.6、轴,9.7、调整垫,10、卷筒,11、平衡臂,12动滑轮组。(注 未画出的伸缩套筒113中3.1上部法兰II,3.2伸缩套筒II,3.3轨道II,3.4下部法兰II)。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 图13所示的一种带伸缩套筒的起重机起升机构,由伸缩套筒装配12、 伸缩套筒装配113、伸缩套筒装配1114、伸缩套筒装配IV5、钢丝绳6、载荷7、挡块8、滚 轮安装9、卷筒10、平衡臂11和动滑轮组12组成,详见图1、图2、图3、图4、图5和 图13。伸缩套筒装配IV5由上部法兰IV5.1、伸缩套筒IV5.2、下部法兰IV5.3、挡块8 和滚轮安装9组成,详见图5和图6。伸缩套筒装配III4由上部法兰1114.1、伸缩套筒1114.2、轨道1114.3、下部法兰 1114.4、挡块8和滚轮安装9组成,详见图7和图8。伸缩套筒装配113的组成同伸缩套筒装配1114,外径比伸缩套筒装配III4小。图 中未画出。伸缩套筒装配12由上部法兰12.1、伸缩套筒12.2、滑轮安装2.3、下部法兰12.4 和轨道12.5,详见图9和图10。滚轮安装9型式I由滚轮支架9.1、螺母9.2、套9.3、滚轮滚针轴承9.4和偏心轴 9.5组成,详见图11。该型式通过转动偏心轴9.5,调整滚轮滚针轴承9.4与轨道之间的间隙。滚轮安装9型式II由滚轮支架9.1、螺母9.2、套9.3、滚轮滚针轴承9.4、轴9.6 和调整垫9.7组成,详见图12。该型式通过调整垫9.7,调整滚轮滚针轴承9.4与轨道之 间的间隙。伸缩套筒装配IV5的上部法兰IV5.1,刚性连接在小车架1下部。挡块8固定在 伸缩套筒装配113、伸缩套筒装配III4和伸缩套筒装配IV5上,每个伸缩套筒装配安装四 个挡块8,沿周向均勻分布。滚轮安装9安装在伸缩套筒装配113、伸缩套筒装配1114、 伸缩套筒装配IV5上,每个伸缩套筒装配安装12个滚轮安装9,分三组,分别沿周向均 布。滑轮安装2.3固定在下部法兰12.4上。载荷7作用在滑轮安装2.3的下端。两根钢丝绳3从卷筒10上下来之后,分别绕过动滑轮组12,之后固定在平衡臂 11的两端。见图13。当需要载荷下降时,在载荷的作用下,伸缩套筒装配12、伸缩套筒装配113和伸 缩套筒装配III4随载荷一起向下运动,伸缩套筒装配IV5上的滚轮安装9的滚轮滚针轴承 9.4,在轨道II4.3上滚动;当上部法兰III4.1与伸缩套筒装配IV5上的挡块8接触后,伸 缩套筒装配III7停止下降;伸缩套筒装配12和伸缩套筒装配113随载荷继续向下运动,伸 缩套筒装配III4上的滚轮安装9的滚轮滚针轴承9.4,在伸缩套筒装配113的轨道上滚动, 依次,伸缩套筒装配113的上部法兰与伸缩套筒装配III4上的挡块8接触,伸缩套筒装配 12的上部法兰12.1与伸缩套筒装配113上的挡块8接触,最终,载荷到达下极限位置。当载荷上升时,工作顺序与以上相反。权利要求1.一种带伸缩套筒的起重机起升机构,包括小车架(1)、钢丝绳(6)、卷筒(10)、 平衡臂(11)和动滑轮组(12),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套筒由伸缩套筒装配IV(5)、伸缩 套筒装配111(4)、伸缩套筒装配11(3)和伸缩套筒装配1(2)组成,其中的伸缩套筒装配 IV (5)依次套装伸缩套筒装配111(4)、伸缩套筒装配II (3)和伸缩套筒装配I (2),所述伸 缩套筒装配IV(5)上相间装有4个周向均布的挡块(8)和滚轮安装(9),伸缩套筒装配 III⑷上相间装有4个周向均布的挡块⑶和滚轮安装(9),且与所述伸缩套筒装配IV(5) 上的挡块⑶及滚轮安装(9)有45°相位差,所述伸缩套筒装配II (3)上相间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伸缩套筒的起重机起升机构,包括小车架(1)、钢丝绳(6)、卷筒(10)、平衡臂(11)和动滑轮组(12),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套筒由伸缩套筒装配Ⅳ(5)、伸缩套筒装配Ⅲ(4)、伸缩套筒装配Ⅱ(3)和伸缩套筒装配Ⅰ(2)组成,其中的伸缩套筒装配Ⅳ(5)依次套装伸缩套筒装配Ⅲ(4)、伸缩套筒装配Ⅱ(3)和伸缩套筒装配Ⅰ(2),所述伸缩套筒装配Ⅳ(5)上相间装有4个周向均布的挡块(8)和滚轮安装(9),伸缩套筒装配Ⅲ(4)上相间装有4个周向均布的挡块(8)和滚轮安装(9),且与所述伸缩套筒装配Ⅳ(5)上的挡块(8)及滚轮安装(9)有45°相位差,所述伸缩套筒装配Ⅱ(3)上相间装有4个周向均布的挡块(8)和滚轮安装(9),且与所述伸缩套筒装配Ⅳ(5)上的挡块(8)及滚轮安装(9)同相位;伸缩套筒装配Ⅰ、Ⅱ、Ⅲ(2,3,4)上均锒装4个周向均布的导轨Ⅰ、Ⅱ、Ⅲ(2.5,3.3,4.3),且分别与所述伸缩套筒装配Ⅱ、Ⅲ、Ⅳ(3,4,5)上的滚轮安装(9)自由连接;所述伸缩套筒装配Ⅳ(5)的上部法兰(5.1)与小车架(1)固定连接;伸缩套筒装配Ⅰ(2)的下部法兰(2.4)与滑轮安装(2.3)固定连接,其上有钢丝绳(6)缠绕,通过动滑轮组(12)与平衡臂(1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冬周德智时军奎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华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