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蜗杆成型加工模具的型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13719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蜗杆成型加工模具的型腔,包括型腔分型面和蜗杆起牙,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起牙在型腔分型面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电铸成型的模具型腔,比一般的机械加工的,蜗杆起牙在型腔分型面表面的模具型腔,使用寿命更长,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更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工汽车或摩托车等仪表上传动轴蜗杆的模具型腔的改进, 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蜗杆成型加工模具的型腔
技术介绍
汽车或摩托车等仪表盘上传动轴是使用蜗轮和蜗杆配合工作的,蜗轮和蜗杆是配 套生产使用的,蜗杆的杆是圆柱体,在其一端有旋转突起的螺纹,这部分的加工成型需要非 常精确,所以对模具型腔的要求非常高。现有通常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即机械加工中蜗杆起 步是在模具型腔的分型面表面进行,这样蜗杆起牙截面为刀口,模具型腔经受力后很容易 损坏,导致模具寿命很短,蜗杆起牙存在缺陷,产品质量差。如果能采用其他方法来进行模 具加工,使蜗杆起牙不在分型面的表面,则可以增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加工成型的产品质量 也较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蜗杆成型加工模具的型腔,比 一般的机械加工的,蜗杆起牙在型腔分型面表面的模具型腔,使用寿命更长,所生产的产品 的质量更好。本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进的蜗杆成型加工模具的型腔,包括型腔分型面和蜗杆起牙,所述蜗杆起 牙在型腔分型面的内部。所述型腔分型面内还设置一个固定块。防止蜗杆起牙穿过型腔分型面,并且起到 固定位置的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本技术使用的是电铸方法进行型腔的加工, 可以先制作模芯,在模芯上加工需要的形状,再修正模芯后进行电铸加工,这样就可以保证 蜗杆的起牙位置在型腔分型面内,大大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也解决了产品的质量问题, 同时解决传动之间的碰撞性,使得机芯在转动时平稳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机械加工时模具型腔分型面与蜗杆起牙的位置图图2是采用电铸加工时模具型腔分型面与蜗杆起牙的位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是采用机械加工时模具型腔分型面与蜗杆起牙的位置图,模具的型腔分型 面1与其上成型的蜗杆起牙2是图中所示,是在其表面的,等于是蜗杆起牙2的截面就是刀 口,模具型腔经受力后很容易损坏,导致模具寿命短,蜗杆起牙也存在缺陷。 如图2,是采用电铸加工时模具型腔分型面与蜗杆起牙的位置图,由于采用了电 铸的方法,即使镍沉积在制作好的模芯的表面,再抽出模芯,将原料注入镍型腔进行成型加 工,所以如图蜗杆起牙2是在型腔分型面1的内部,并且型腔分型面1内还设置一个固定块 3。防止蜗杆起牙穿过型腔分型面,并且起到固定位置的作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精确度高, 蜗轮蜗杆之间的转动稳定性好。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蜗杆成型加工模具的型腔,包括型腔分型面和蜗杆起牙,其特征在于所 述蜗杆起牙在型腔分型面的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蜗杆成型加工模具的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分型面 内还设置一个固定块。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蜗杆成型加工模具的型腔,包括型腔分型面和蜗杆起牙,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起牙在型腔分型面的内部。本技术是电铸成型的模具型腔,比一般的机械加工的,蜗杆起牙在型腔分型面表面的模具型腔,使用寿命更长,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更好。文档编号B29C33/42GK201841620SQ20102056109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4日专利技术者倪忠, 季飞, 梅文, 黄晓冬 申请人:上海冰峰仪表塑料件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蜗杆成型加工模具的型腔,包括型腔分型面和蜗杆起牙,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起牙在型腔分型面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忠季飞梅文黄晓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冰峰仪表塑料件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