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地温自动控制温室灌溉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06462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地温自动控制温室灌溉的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器、单片机控制器和继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数据采集器由温度传感器、电阻、稳压二极管和运算放大器组成,单片机控制器由单片机及电容组成,继电控制器由三极管、继电器线圈和触点开关组成。可对日光温室的灌溉进行自动控制,即根据地表温度变化,将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到的地表温度信号,送单片机进行处理后,再由单片机送入继电控制器,直接对温室内的灌溉设施进行实时自动控制,灌溉设施根据单片控制器传递的信号进行灌溉,以合理利用太阳能使水增温,再根据土壤温度用热水浇地,提高日光温室地温,使土壤温度控制在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内,有效避免了因过热或过冷而给植物造成的影响,确保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开花、结果,保障农民的利益。(*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温室灌溉控制装置,尤其是一种根据地表温度自动控制温室灌 溉的装置,属农业温室灌溉

技术介绍
冬季日光温室产生的温度直接影响果蔬的产量和品质,尤其是地温对蔬菜的影响更 为显著,对地温的提高难度远高于对气温的提高。现有的方法是在温室里铺盖保温被和 改进日光温室的材料;申请号为93222973的专利公开了塑料大棚使用太阳能热水灌溉 的装置,其基本结构是在塑料大棚顶部设置太阳能集热器,汇集热水后,完成对土壤升温 灌溉的任务。这种装置由于安装在大棚的顶部,势必要遮挡部分的阳光,因而减少了大棚 内阳光的利用率,对于北方地区大量应用的带有保温墙的日光温室来说,适应性较差。而 另一申请号为98102210的专利在用太阳能热水灌溉的时候,没有进行地温的实时反馈, 不能及时停止灌溉,这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会造成地温过高,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因 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地温自动控制温室灌溉的装置。通过地温传感 器采集的地表温度信号,经单片机进行对比、处理后,经控制执行元件对灌溉装置实施 自动控制。本技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基于地温自动控制温室灌溉的装置,包括 数据采集器、单片机控制器和继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数据采集器由温度传感器、电阻、 稳压二极管和运算放大器组成,单片机控制器由单片机及电容组成,继电控制器由三极 管、继电器线圈和触点开关组成。以便将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地表温度信号,送单片机 进行处理后,再送入继电器控制器,直接控制灌溉,实现实时自动控制。所述数据采集器中,电阻R3和热敏电阻R4的接点与运算放大器U1A的同相输入 3脚相连,同相输出l脚与反相输入2脚相连,同时通过电阻R2、电阻R1与运算放大 器U1B的同相输入5脚相连,运算放大器U1B的输出7脚与其反相输入6脚相连后再地相连,电阻R6、稳压二极管D1间的接点经电阻R5 与电源正极相连,运算放大器U1A的4脚、11脚和运算放大器U1B的4脚、ll脚分别 与电源的正极和地相连。用于将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地表温度信号进行比较、运算、放 大后,送单片机进行处理。所述单片机控制器中,单片机U1的44脚与运算放大器U1B的输出7脚相连,45 脚与继电器控制器中的三极管BG的基极相连,单片机U1的15脚、36脚、51脚、75 脚分别经电容C17、 C18、 C31、 C27、 C28、 C29、 C8、 C5与地相连,7脚经并联电容 C4、 C7与9脚相连,21脚、22脚互联,51脚、52脚互联。所述继电控制器中,三极管BG的基极与单片机Ul的45脚相连,发射极与地相连, 集电极经继电器K1线圈的2脚、l脚与电源电源正极相连,继电器K1的4脚、5脚分 别与灌溉装置的受控端相连,公共端3脚与地相连,以便控制灌溉装置的开启与关断。所述地温传感器采用铂电阻Pt1000,设置于所需要灌溉的土壤中,以测量土壤温度。所述单片机采用SPCE061A单片机。所述的灌溉设施是由供水管、喷头、电磁阀门、启动电机组成的现有技术的灌溉设 施,安装在需要灌溉的温室内,其供水管的进水端通过电磁阀与太阳能热水器的蓄热水 箱连通,以便根据需要向灌溉设施提供热水。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对日光温室的灌溉进行自动控 制,即根据地表温度变化,将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到的地表温度信号,送单片机进行处 理后,再由单片机送入继电控制器,直接对温室内的灌溉设施进行实时自动控制,灌溉 设施根据单片控制器传递的信号进行灌溉,以合理利用太阳能使水增温,再根据土壤温 度用热水浇地,提高日光温室地温,使土壤温度控制在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内, 有效避免了因过热或过冷而给植物造成的影响,确保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开花、结果, 保障农民的利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电路结构框图; 图2为图1中的1部分电路结构图; 图3为图1中的3部分电路结构图; 图4为图1中的2部分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地温自动控制温室灌溉的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器、单片 机控制器和继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数据采集器由温度传感器、电阻、稳压二极管和运 算放大器组成,单片机控制器由单片机及电容组成,继电控制器由三极管、继电器线圈 和触点开关组成。以便将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地表温度信号,送单片机进行处理后,再 送入继电器控制器,直接控制灌溉,实现实时自动控制,如图l。所述数据采集器中,电阻R3、热敏电阻R4串联后分别与电源正极和地相连,其接 点与运算放大器U1A的同相输入3脚相连,输出l脚与反相输入2脚相连,同时通过 电阻R2、电阻Rl分别接地和与运算放大器U1B的同相输入5脚相连,运算放大器U1B 的输出7脚与其反相输入6脚相连后再通过电阻R6、稳压二极管Dl与地相连,电阻 R6、稳压二极管D1间的接点经电阻R5与电源正极相连,运算放大器U1A的4脚、11 脚和运算放大器U1B的4脚、ll脚分别与电源的正极和地相连。用于将温度传感器采 集到的地表温度信号进行比较、运算、放大后,送单片机进行处理,如图2。所述单片机控制器中,单片机U1的44脚与运算放大器U1B的输出7脚相连,45 脚与继电器控制器中的三极管BG的基极相连,单片机U1的15脚、36脚、51脚、75 脚分别经电容C17、 C18、 C31、 C27、 C28、 C29、 C8、 C5与地相连,7脚经并联电容 C4、 C7与9脚相连,21脚、22脚互联,51脚、52脚互联,如图4。所述继电控制器中,三极管BG的基极与单片机Ul的45脚相连,发射极与地相连, 集电极经继电器K1线圈的2脚、l脚与电源电源正极相连,继电器K1的4脚、5脚分 别与灌溉装置的受控端相连,公共端3脚与地相连,以便控制灌溉装置的开启与关断, 如图3。所述地温传感器采用铂电阻Pt1000,设置于所需要灌溉的土壤中,以测量土壤温度。 所述单片机采用SPCE061A单片机。所述的灌溉设施是由供水管、喷头、电磁阀门、启动电机组成的现有技术的灌溉设 施,安装在需要灌溉的土温室内,其供水管的进水端通过电磁阀与太阳能热水器的蓄热 水箱连通,以便根据需要向灌溉设施提供热水。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地温自动控制温室灌溉的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器、单片机控制器和继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数据采集器由温度传感器、电阻、稳压二极管和运算放大器组成,单片机控制器由单片机及电容组成,继电控制器由三极管、继电器线圈和触点开关组成,其中数据采集器中的运算放大器U1B的7脚与单片机控制器中的单片机U1的44脚相连,单片机控制器中的单片机U1的45脚与继电控制器中的三极管BG的基极相连,继电控制器中的继电器K1的4脚、5脚分别与灌溉装置的受控端相连。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光温室可控式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器 中,电阻R3和热敏电阻R4的接点与运算放大器U1A的同相输入3脚相连,同相输出 l脚与反相输入2脚相连,同时通过电阻R2、电阻R1与运算放大器U1B的同相输入5 脚相连,运算放大器U1B的输出7脚与其反相输入6脚相连后再通过电阻R6、稳压二 极管D1与地相连,电阻R6、稳压二极管D1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地温自动控制温室灌溉的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器、单片机控制器和继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数据采集器由温度传感器、电阻、稳压二极管和运算放大器组成,单片机控制器由单片机及电容组成,继电控制器由三极管、继电器线圈和触点开关组成,其中数据采集器中的运算放大器U1B的7脚与单片机控制器中的单片机U1的44脚相连,单片机控制器中的单片机U1的45脚与继电控制器中的三极管BG的基极相连,继电控制器中的继电器K1的4脚、5脚分别与灌溉装置的受控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振扬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