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管、热交换器及传热管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89664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与波纹槽深度一定的结构相比换热率高且能够降低压力损失的传热管、热交换器及传热管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传热管(1)具备:具有内周面(2a)及外周面(2b)的主管(2);以及通过在外周面(2b)形成螺旋状的波纹槽(3)从而形成于主管(2)的内周面(2a)的螺旋状的凸部(31),主管(2)的内周面(2a)具有凸部(31)的高度分别周期性变化的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热管、热交换器及传热管工件
技术介绍
作为水-冷却剂热交换器代表的自然冷却剂热泵式热水器主要是在夜间等花费 时间烧开热水,水的流速小,作为流动的分类则在整体上是层流。在这种条件下为了提高热 交换器的性能,必须提高水管的传热性能。作为对应于此的传热管有波纹管(例如,参照专 利文献1)。专利文献1记载的传热管具有主管;形成于主管的外周面且深度一定并形成于 主管内周面的波纹槽;以及由波纹槽形成的凸状部。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218486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传热管虽然利用波纹槽深度深的结构能够实现换热的 高性能化,但是需要得到性能更高的产品的场合,如果使波纹槽的深度更深,则会增加压力 损失。另外,如果为降低压力损失而使波纹槽的深度浅,则换热率的提高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与波纹槽深度一定的结构相比换热率高并且能够降 低压力损失的传热管、热交换器及传热管工件。本专利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具备具有内周面及外周面的主管;以及通过在外周面 形成螺旋状的波纹槽从而形成于内周面的螺旋状的凸部,主管的内周面具有凸部的高度周 期性变化的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热管,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内周面及外周面的主管;以及通过在上述外周面形成螺旋状的波纹槽从而形成于上述内周面的螺旋状的凸部,上述主管的内周面具有上述凸部的高度周期性变化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岛宽规堀口贤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