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苜蓿草种植,具体地,涉及一种寒地苜蓿草地建植技术。
技术介绍
高寒牧区豆科牧草缺乏,家畜营养不平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适 宜栽培豆科牧草品种少,另一方面是豆科人工草地建植技术缺乏。豆科中的苜蓿以其产量 高,草质优良,畜禽喜食的优点被誉为“牧草之王”,苜蓿适宜种植的地区为温带地区暖温 性气候区,适宜种植的苜蓿品种丰富,草地建植容易成功,栽培技术关键点主要是选择抗病 虫、抗逆能力强、适宜温带地区暖温性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的高产优质品种和应用温带地 区暖温性气候区耕作制度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而寒地建植苜蓿草地,要突破苜蓿生长的适宜气候条件,使用的苜蓿品种特性和 建植技术特性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成败的关键主要着眼于越冬性能。影响苜蓿越冬率的因 素除了品种本身的抗寒性(抗低温冷害能力)这一重要因素外,还与极端最低温及其持续 时间、降温速率、升温速率、地表春季冻融交替的剧烈程度、土壤水分等有关,还涉及有无雪 盖、冰封、复土、灌水、別割放牧、病虫鼠害、根颈入土深度等诸多方面。但其草地建植成败的 关键是苜蓿品种本身的抗寒能力和保护幼苗免受冻害损伤而提高越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寒地苜蓿草地建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播种准备:选择前茬为密植作物的茬地,耕耙土壤、施厩肥、除杂草;2)苜蓿播种:5月上旬播种苜蓿,播种行距30~40cm,播种沟深10~15cm,播种量37.5~45kg/hm↑[2],播种深度2cm左右,复土厚度2cm左右,土壤结冻前耙平;3)建植管理:在苜蓿株高10cm左右时除杂草,锄草后结合灌水追施厩肥225t-375t/km↑[2]或磷肥300-450kg/hm↑[2];4)草地刈割:播种当年的10月上旬降霜后进行刈割,留茬高度10cm左右;从播种第2年起,7月中旬花蕾期或初花期刈割第一茬,留茬高度距地面5cm左右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尚礼,曹文侠,马隆喜,曹国顺,郭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