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覆纱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72413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覆纱的装置,包括退绕装置,加捻装置,牵伸装置及卷绕装置,其二号转动盘下面安装至少一个一号转动盘,所述的二号转动盘通过从动轴安装于一号转动盘内的轴心线上方,一号转动盘内的轴心线下方安装驱动轴,一号转动盘内在驱动轴的两侧分别安装与驱动轴平行的中间轴和平衡轴,所述的龙带带动驱动轴,驱动轴上有驱动带轮,驱动带轮通过带轮传动中间轴下方的第一中间带轮,中间轴上方的第二中间带轮驱动从动轴,从动轴带动二号转动盘转动,驱动轴带动一号转动盘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用带轮传动比来增加轴的转速,结构简单,可以在原有的机械包覆纱机上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其外包纱卷装采用单锥形,减少了原有的络筒工序,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纺织包覆纱的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包覆纱的装置
技术介绍
包覆纱无论在原料适用性、成纱性能、最终产品风格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极具有 发展前景,其中氨纶包覆纱把氨纶良好的弹性结合外包纱的其它特性,以螺旋形的方式对 伸长状态的弹力丝予以包覆而形成复合纱,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目前有两种类型的氨纶包覆纱,一种是利用空心锭子加捻工艺的机械包覆纱,另 一种是利用网路喷嘴加捻的空气包覆纱,由于生产的空气包覆纱表面有毛羽现象,限制了 它在织袜行业中的使用,而机械包覆纱织出的衣物表面光滑、平整,应用范围较广,但是其 生产效率比较低。专利2004200538270公开了一种细纱机纺长丝包覆纱装置,包括摇架、皮辊、罗拉 及长丝张力控制机构,所述的长丝张力控制机构包括长丝张力辊和固定在摇架上的长丝张 力辊支架,长丝张力辊支架是由光滑平底板及在底板左右两边垂直设置的侧壁构成,在两 垂直侧壁上对称开有长丝张力辊固定嵌槽,长丝张力辊两端的轴分别嵌入对应固定嵌槽, 长丝张力辊的表面与光滑平底板接触。该技术主要是能精确地控制长丝张力。专利2006100420766公开了一种下置式环锭纺长丝包覆纱装置,其主要是将长丝 饼支撑架下移,极大地方便了挡车工对粗纱和长丝饼的运转操作。但是上述技术都未能在原有的技术水平上将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也未能将其转速 大幅提升以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包覆纱的装置,采用逐级驱动带轮传 动的方式,在现有技术水平上运用带轮传动比来增加轴的转速,结构简单,可以在原有的机 械包覆纱机上改进,提高现有的生产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包覆纱的装置,包括 退绕装置,加捻装置,牵伸装置及卷绕装置,退绕装置主要包括退绕罗拉,氨纶;加捻装置 主要包括一号转动盘,二号转动盘,龙带,导丝圈,外包纱,驱动轴;牵伸装置主要包括卷 取辊,退绕罗拉;卷绕装置主要包括卷筒,卷取辊,所述的二号转动盘下面安装至少一个 一号转动盘,所述的二号转动盘通过从动轴安装于一号转动盘内的轴心线上方,一号转动 盘内的轴心线下方安装驱动轴,一号转动盘内在驱动轴的两侧分别安装与驱动轴平行的中 间轴和平衡轴,所述的龙带带动驱动轴,驱动轴上有驱动带轮,驱动带轮通过带轮传动中间 轴下方的第一中间带轮,中间轴上方的第二中间带轮驱动从动轴,从动轴带动二号转动盘 转动,驱动轴带动一号转动盘转动。所述的驱动轴带动一号转动盘通过键连接,中间轴通过轴承固定在一号转动盘 上。 所述的导丝钩上安装有光电传感器。 所述的外包纱卷装成型为锥形。所述的二号转动盘是通过增加一号转动盘的转速后提高转动速度,并可以增加其 他转动盘的数量来不断加快转速。有益效果本技术优点如下1.以这种装置生产的包覆纱与机械包覆纱的产品质量相同,比现有的机械包覆纱生产效率可以提高一倍。2.采用带轮传动,可以在现有技术水平上运用带轮传动比来增加轴的转速,结构 简单,可以在原有的机械包覆纱机上改进,提高现有的生产效率。3.包覆纱的方法,外包纱卷装采用单锥形,便于退绕,减少了原有的络筒工序,降 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包覆纱的装置示意图;图中1—退绕罗拉,2——导丝钩,3——龙带,4——一号转动盘,5——二号转 动盘,6——包覆纱,7——卷筒,8——卷取辊,9——导丝圈,10——外包纱,11——驱动轴, 12——氨纶。图2为本技术带轮传动部剖视图;13——驱动带轮,14——中间带轮1,15——中间带轮2,16——中间轴,17——轴 承支座,18——平衡轴,19——从动带轮,20——从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 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 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 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如图1所示,以氨纶包覆纱为例,包覆纱的装置主要包括退绕装置,加捻装置,牵 伸装置及卷绕装置,机械部分主要包括退绕罗拉1,导丝钩2,龙带3,转动盘包覆纱6,卷筒 7,卷取辊8,导丝圈9,外包纱10,驱动轴11,氨纶12,驱动带轮13,第一中间带轮14,第二中 间带轮15,从动带轮19,从动轴20。氨纶12由退绕罗拉1退绕后经导丝钩2至加捻装置的 导丝圈9,其中,导丝钩2上装有光电传感器,便于实时监控牵伸至加捻区。锥形的外包纱卷 装安装在转动盘5上,转动盘5安装在转动盘4的上方,转动盘4为1个,外包纱同样通过 加捻装置的导丝圈9。如图2所示,转动盘5下面安装至少一个转动盘4,转动盘5通过从动轴20安装 于转动盘4内的轴心线上方,转动盘4内的轴心线下方安装驱动轴11,转动盘4内在驱动 轴11的两侧分别安装与驱动轴11平行的中间轴16和平衡轴18。龙带3带动驱动轴11, 驱动轴11上有驱动带轮13,驱动带轮13通过带轮传动中间轴16下方的第一中间带轮14, 中间轴16上方的第二中间带轮15驱动从动轴20,从动轴20带动二号转动盘5转动,驱动轴11带动一号转动盘4转动。也就是说,龙带3传动驱动轴11,带动转动盘4,同轴心放置 驱动轴11与中间轴16以带轮传动,中间轴16以一定的传动比来驱动从动轴20,从动轴20 带动转动盘5旋转,这样两个转动盘在一起转动的同时,转动盘5还有一个自身的转动,在 导丝圈9处,实现外包纱对氨纶的加捻,形成包覆纱6,经过卷绕装置将其卷绕成锥形卷装, 便于退绕。其中,传动比的大小可通过调整驱动带轮13,中间带轮14、15以及从动带轮19 的大小来设定。采用一个转动盘4时,如果驱动带轮13半径为从动带轮19半径的2倍时, 其转速经带轮传动可由原来的20000r. p. m,提高到40000r. p. m。本技术采用带轮传 动,可以在现有技术水平上运用带轮传动比来增加轴的转速,结构简单,可以在原有的机械 包覆纱机上改进,提高现有的生产效率。当转动盘4为两个时,其转速可由原来的20000r. P. m,通过两次带轮传动,提高到60000r. p. m,以此类推。权利要求1.一种包覆纱的装置,包括退绕装置,加捻装置,牵伸装置及卷绕装置,退绕装置主要 包括退绕罗拉(1),氨纶(1 ;加捻装置主要包括一号转动盘(4),二号转动盘( ,龙带 (3),导丝圈(9),外包纱(10),驱动轴(11);牵伸装置主要包括卷取辊(8),退绕罗拉(1); 卷绕装置主要包括卷筒(7),卷取辊(8),其特征是所述的二号转动盘(5)下面安装至少 一个一号转动盘G),所述的二号转动盘( 通过从动轴00)安装于一号转动盘内的 轴心线上方,一号转动盘(4)内的轴心线下方安装驱动轴(11),一号转动盘(4)内在驱动轴 (11)的两侧分别安装与驱动轴(11)平行的中间轴(16)和平衡轴(18),所述的龙带(3)带 动驱动轴(11),驱动轴(11)上有驱动带轮(13),驱动带轮(1 通过带轮传动中间轴(16) 下方的第一中间带轮(14),中间轴(16)上方的第二中间带轮(1 驱动从动轴(20),从动 轴00)带动二号转动盘( 转动,驱动轴(11)带动一号转动盘(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覆纱的装置,包括退绕装置,加捻装置,牵伸装置及卷绕装置,退绕装置主要包括:退绕罗拉(1),氨纶(12);加捻装置主要包括:一号转动盘(4),二号转动盘(5),龙带(3),导丝圈(9),外包纱(10),驱动轴(11);牵伸装置主要包括:卷取辊(8),退绕罗拉(1);卷绕装置主要包括:卷筒(7),卷取辊(8),其特征是:所述的二号转动盘(5)下面安装至少一个一号转动盘(4),所述的二号转动盘(5)通过从动轴(20)安装于一号转动盘(4)内的轴心线上方,一号转动盘(4)内的轴心线下方安装驱动轴(11),一号转动盘(4)内在驱动轴(11)的两侧分别安装与驱动轴(11)平行的中间轴(16)和平衡轴(18),所述的龙带(3)带动驱动轴(11),驱动轴(11)上有驱动带轮(13),驱动带轮(13)通过带轮传动中间轴(16)下方的第一中间带轮(14),中间轴(16)上方的第二中间带轮(15)驱动从动轴(20),从动轴(20)带动二号转动盘(5)转动,驱动轴(11)带动一号转动盘(4)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文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卓亚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