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搭扣,它包括两片(Sm、Sf),此两片(Sm、Sf)能反复剥离地结合在一起,其中,许多有止动头(12a)的凸出物(12)设在所述片(Sm、Sf)中的一片(Sm)上,而所述的止动头(12a)与另一片(Sf)接合;所述的另一片(Sf)在某些部分朝向所述一片(Sm)局部地被升高,使得所述的另一片(Sf)的隆起部的密度比所述另一片(Sf)的其它部分稀疏。(*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是申请号97111058.1、申请日1997年5月23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连接搭扣和用此搭扣的尿布”的分案申请。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搭扣,搭扣上许多有止动头的设在一片上的凸出物被保持在另一片上,并涉及使用这种连接搭扣的一次性尿布和类似物;特别涉及一种一片和另一片的结合强度已被改善的连接搭扣和使用这种搭扣的尿布。一般称之为“开放式”尿布的一次性尿布,其前部和后部是连续形成的,以便能折叠为两折。使用中,后部放在婴儿的臀部而前部穿过腿的分叉处放在下腹部一侧。其次,后部的任一边上的翼片被保持在前部上的外片上。至于保持前述的翼片在前边的表面上的方式,一种使用连接搭扣的方案已被建议。如图7所示,这种连接搭扣包括一个片1和另一个片2。片1是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并包括基片1a和整齐地排列在基片1a的整个表面上的凸出物3,止动头3a是一体地形成在这些凸出物3的端部上。凸出物3和止动头3a的总的形状是T形或J形。另一片2包括许多在底材2a上形成的丝状物的圈套4,或整体是由人造纺织织物或无纺织物或类似物构成。用于一次性尿布和类似物的连接搭扣所需要的是物品价廉并同时显示出一定程度的结合强度;用作另一片的纺织织物或无纺织物优选用来满足这些条件。还有,最好是片1的止动头3a的形状是T形或蘑菇形使得在接触时不刺激皮肤。然而,关于这些功能中连接搭扣最需要的是一片和另一片间的结合强度。如果结合强度差,在连接搭扣用于尿布的情况下,腿的运动可以引起一片和另一片彼此分离,导致尿布的前部和后部移位或从穿着人的身体上松脱,这样可能使废物泄漏。为了改进这一点,日本技术公开公报No.4-105502公开了一种技术,其特点是带有非常多的环形和圈形缠绕物的纤维混入无纺织物中作为另一片,这样促使一片的止动头容易钩住另一片。还有,在国际专利出版物No.WO 92/20251中披露一种技术,其特点是将用作另一片的无纺织物的纤维间的连接部分的面积与无纺织物和衬垫连接部分的面积的比率确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保证具有能促使另一片和这一片的止动头之间保持不动的足够的面积。然而,即使使用这样已知的连接搭扣,对结合强度可被提高的程度存在限制。其原因是利用例如示于图7的连接搭扣,未必是片1的全部凸出物3被另一片2钩挂住。换言之,因为片1和片2一般在它们的整个面积上在均匀的压力下彼此粘附的,某些凸出物3只是在收缩方向上变形,因此其止动头3a没能进入另一片2的环4中或纺织的或非纺织的织物的纤维间的开放空间(间隙)中,结果,止动头3a和另一片2的环4或织物的纤维没有钩牢。为了解决前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完成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搭扣,在搭扣内形成一个区域。在此区域内一片的凸出物的端部上的制动凸出物可靠地保持于另一片,从而增加了结合强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搭扣,在搭扣中可以将一片和另一片可靠地被止动的区域建立在最佳位置和最佳范围,对每个产品可以得到所需要的结合强度。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连接搭扣的尿布,其特点是尿布后部两边上的翼片以最佳的结合强度连接于前部的表面。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搭扣包括一片,在其上面设有许多有止动头的凸出物;和另一片,止动头钩挂于其上,其中前述的另一片在某些部分向前述的一片升高。在上面,结构可以这样安排,例如,在另一片的背面和底层部件之间继续地设一些直线的中介部件,另一片被贴附在底层部件上,从而使得另一片线性地沿着前述的中介部件局部地升高。最好是另一片升高的尺寸确定为,比一片上凸出物的止动头的高度尺寸大些。对于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搭扣包括的一片,使用在许多排列有规则的凸出物的顶上有盘状或蘑菇状的止动头是有利的。还有,全部凸出物和止动头可以形成为J状钩形。此外,对于另一片,使用纺织物或无纺织物。对于纺织物,可以采用经编织物例如斜纹编织物或其他。由两种或多种线织成经编织物并且最可取的是至少上述线中的一种是由一些细线或许多纤维捻成的多股线。如果经编织物是用多股线和其它线织成的,多股线疏松因而一些细线或许多纤维从多股线中伸出。在本专利技术中,最好是前述的伸出的细线的许多环套是在另一片的表面上形成的。虽然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搭扣能应用到许多种类的产品上,但最好应用在一次性尿布上,可取的是一片的伸出物和止动头是T形或蘑菇形,从而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并且另一片可以使用便宜的织物或无纺织物。在本专利技术情况下,局部被升高的部分在前述的另一片上形成。通过在另一片的背面和上述另一片与之贴附的底层部件之间设直线中介部件3可容易地形成这些升高的部分。由于在另一片上形成了这样的隆起部分,此隆起部分的侧部与一片的压力方向呈一角度,并且在前述的倾斜部分另一片的密度变疏,在前述的倾斜部分另一片的细线(圈套)或纤维间的空隙被张开。密度变疏意味着一片的凸出物的止动头进入另一片的细线或纤维间的空隙的机率大大增加。还有,在前述的倾斜部分有利于止动头与细线或纤维或圈套的钩结。因此,在另一片的隆起部,一片和另一片容易连在一起。尤其是,通过使另一片的隆起部的高度尺寸(例如,在0.5g/cm2负荷下)另一片的厚度高于止动头的高度尺寸而使得止动头与另一片的细线或纤维的接合概率增加。还有,即使在没有形成隆起部的地方,一片的凸出物的止动头与另一片的细线或纤维也能接合,但由于在前述的升高的倾斜部分提高了钩挂的概率而使连接搭扣的总结合强度增加了。利用使另一片上形成的前述的升高的倾斜部分的面积是一片与另一片的整个接触面积的3%或更多,可增大结合强度。在另一片上的较大的倾斜部分的面积增加了结合强度,但为增加所述的面积太大则引起前述的倾斜部分的绝对面积减少,从而使增加钩结概率而增加效果的目的失败。因此,前述的面积比率的上限最好约为50%。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通过与一片和另一片之间总接触面积相比较合理地设置前述的升高的部分的面积,或更明确地,由隆起部形成的倾斜部分的面积,可以调节或设定。一片和另一片之间的结合强度。换言之,按照使用连接搭扣的产品需要的结合强度通过选择中介部件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相对自由地设定结合强度。前述的隆起部的形状可以随意决定,可以是有规则或无规则排列的点状或环状的隆起部,但最好是通过设在另一片的背面与底层部件之间的纱线、树脂丝、树脂杆、或相似物而形成以线性或直线方式延伸的隆起部。由于隆起部是以线性或直线方式延伸,导致倾斜部分也是线性地延伸,这样增加了一片的凸出物与倾斜部分接触的机会。还有,纱线或相似物可以用作另一片和底层部件之间的中介部件,从而减少了生产成本。此外,隆起部可以这样构型使各线以横穿的条状物的形式贯穿。如果以线性或直线方式延伸提供隆起部,那么最好是前述的隆起部以与作用在一片与另一片之间接触部分的剪切力的方向成直角的方向设置。这样设置隆起部的方向可以增加抗作用在一片和另一片上的剪切或剥离力的结合强度。此外,如果纺织物例如经编织物或类似物用于另一片上,那么最好是主线13a的延伸方向与隆起部分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的主线包括通过捻多根细线(或许多纤维)作成的多股线,并且大量的细线13b与多股线靠近或并排延伸。这样的排列能使一片上的止动头容易与大量线间的空隙钩挂,从而增加结合强度。此外,本专利技术包括一个在盖片里面有吸收部分的尿布,此尿布带有能形成折叠为两折的前部和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下美智代,平野明子,秋山郁雄,
申请(专利权)人:尤尼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